AGR认证一体式座椅手感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买车的时候,大家都要坐在展车里试着感受一下。第一种舒服的感觉来自座椅。销售顾问通常会告诉你,我们的车很舒适,这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购买意愿。各大车企的工程师在车辆座椅的舒适性设计上特别下功夫,甚至为了成本,也不会在座椅的舒适性上偷工减料。不过,座位越软越好。倾向于运动的车倾向于设计更硬的座椅。我们来谈谈吧

其实座椅的这种配置,软硬兼施。德系车硬座,日系车软座已经成为共识。不是说厂家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因为他们的车辆定位和需求不一样。

德国拥有世界上唯一一条不限速的高速公路,注重汽车的驾驶体验。座椅是硬座,因为只有硬座才能更清晰的传达路感,提供操控感所需的包裹和支撑。德国设计师认为,座椅的所有震动都不应该被过滤掉,只有部分座椅应该保持控制感。德国人也喜欢长途旅行,经常在周末带着帐篷去露营。德国人认为硬座有益健康。德系车进入中国市场时,并没有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土化。

日系车更注重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虽然我们不是特别推崇日系车,但是不得不说日系车的座椅和沙发很像。日系车设计的特别紧凑紧凑,但是车的空间利用率却出奇的高。相比同尺寸的日系车和德系车,日系车普遍胜出。如果内部空间大,座椅可以做得更厚更软,坐起来更舒服。大多数情况下,日本的汽车生活是一个必须用车的环境。人们一般不开长途汽车。可能是他们工作压力大,没有空余时间,但是对车辆的舒适性要求很高。因此,高柔软度的座椅满足了频繁短途驾驶的舒适性要求(长时间坐在软椅上肯定会腰酸背痛)。

外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后,不得不根据中国人的体型重新设计座椅。中国的座椅厂家是按照中国男性平均身高4250 px来设计座椅的,要求座椅要适应腰部曲线,靠背要有正确的支撑点,座椅的身体压力分布要正确合理。因为座椅设计是针对一个平均值,所以难免有些人照顾不到,比如太高或者太胖的人。

当一个人坐在软座上时,乘客的体重更多地集中在尾骨上,身体其他部位受到的压力较小。经常坐在柔软的椅子上,不仅会导致柔软的身体弯曲程度增加,还会损害脊柱的健康和腿部的血液循环。相对于软座,硬座的体压分布比较均匀,所以长时间乘坐会感觉更舒服。AGR认证是目前汽车行业唯一的座椅评价标准。德国脊柱健康协会成立于1995。这是德国,一个专门研究背部疼痛的非营利性独立研究机构,旨在审查和推荐有益于背部健康的产品,致力于改善背部脊柱的所有问题。AGR协会认证的产品主要有日用品、椅子、床垫、鞋子、健身器材等等,都与背部有关。在汽车行业,第一个获得AGR质量认证的汽车座椅是2002年辉腾和大众辉腾配置的汽车座椅。“牛车实验室”汽车座椅有软有硬,并配有最全面的座椅调节指南。

选择适合自己的座位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座椅人体工程学合理的前提下,硬座在短途旅行时有屁股痛的感觉,但长途旅行时不易疲劳,对身体的支撑性好。软座短时间乘坐舒适,长时间驾驶会产生疲劳,容易导致人体软座的曲度增大,使乘客的重量更集中在尾骨。经常坐在软座上不仅对脊柱的健康有害,对腿部的血液循环也是有害的。如果喜欢把车开回家,要注意座椅调节的方法。先总结一下之前的一些相关内容,提取精华,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座椅调节方法。

确保阀体和阀座完全接触:

调节座椅前,将身体紧紧压在座椅上,确保臀部和背部紧贴座椅,尽量使身体与座椅之间没有间隙。这将有助于避免背部受伤,提高长时间驾驶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如果车辆座椅配有腿部支撑、倾斜角度调节等功能,更多的与身体接触,舒适性是第一位的。

座椅高度和座椅靠背的调节:

上车前,不要急着调整座椅的前后距离。先调整座椅高度(如果可以调节的话)和靠背角度,为后期调整打好基础。

座椅高度的调节主要是调节视线高度,从而调节车辆前方范围的能见度。为了调整座椅高度,需要保证眼睛高度位于车辆前挡风玻璃之间垂直距离的上中心(此时大部分车型的顶部与车顶之间有五个手指),这样此时视野最佳,可以很好地观察到车辆前方的路况。这时候如果打开遮阳板,不要大面积遮挡视线。

座椅靠背的调节没有明确的调节依据,主要是舒适性(角度在100-120度之间)。但无论什么角度,长时间开车都有可能引起腰疼,但背角不能太斜(120度以上),也不能太垂直(100度以下)。要保证与背部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长时间驾驶时偶尔切换背部角度,缓解腰部压力。

头枕的调节同样重要。不正确的头枕位置会造成伤害,在危险情况下会以更大的冲击力拍打不正确的头部位置。首先,头枕与头部的接触位置高于眼睛高度。此外,头枕与头部的距离要尽量近,最远不能超过7厘米(约三指宽),否则碰撞时头枕会对头部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头枕前后距离无法调节,就要尽可能利用座椅靠背的角度来辅助调节。调节座椅的前后距离:

座椅的前后调节主要是根据车辆的踏板位置。首先,右脚完全踩下制动踏板,左脚完全踩下离合踏板(手动挡车型)或放在左脚的休息踏板上(自动挡车型)。此时,调整座椅前后的距离。当踏板完全踩下时,驾驶员的膝盖要弯曲到一定程度,最好是120度左右。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必须启动发动机,否则制动踏板可能不会经常踩到底,影响调整精度。

在调节座椅前后时,如果膝盖几乎是直的,说明座椅是向后的,需要向前调节;如果膝盖弯曲过大(接近90度),说明座椅是向前的,需要向后调整。几乎完全伸直的腿(座位位置太靠后)会使膝盖僵硬,不仅影响踩刹车踏板的灵活性,还会增加踩刹车所需的力量。如果发生碰撞,冲击力会伤到无法缓冲的脚和膝盖。另外,电击会直接传导到骨盆和下脊柱,造成关节损伤。

膝盖过度弯曲(座位位置太靠前)。在100度左右,刹车时腿部会难以支撑身体。长时间开车会因为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不适。即使在碰撞中,膝盖也会和前面的仪表下部发生碰撞,由于支撑不足造成一些伤害。

两膝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车内空间允许,左右膝盖可以靠在一个车门上,中控面板与地面垂直,提供最舒适的驾驶姿势。当座椅前后距离调整合适时,脚后跟应放在地板上,为驾驶时身体提供纵向支撑。用脚掌的前半部分踩住踏板,然后在脚跟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脚趾的移动在不同踏板之间切换。

右脚跟应该更靠近刹车踏板,因为刹车踏板一般比油门踏板高。这样既能保证及时快速踩下制动踏板,又能保证整个脚接触制动踏板时制动过程中稳定的线性控制。紧急情况下,踩刹车踏板时,整个脚可以为身体提供一定的支撑。如果不需要踩离合踏板(或者对于自动挡车辆),左脚要一直放在左脚的休息踏板上,提供稳定的身体支撑,可以适当减少碰撞时的伤害。

方向盘位置的调整:

方向盘位置的调整往往被忽视。其实方向盘的调节比座椅更影响碰撞的安全性。比如离方向盘太近,气囊弹出时可能会对身体造成额外伤害。另外,方向盘的调整既要保证舒适性,又要保证通过方向盘中心上方的缝隙能清晰完整地看到仪表盘。“牛车实验室”汽车座椅有软有硬,并配有最全面的座椅调节指南。

前后调整方向盘前先调整高度。此时,在座椅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能透过方向盘中心上方的缝隙清晰完整地看到仪表盘中的信息。另外,双手握住方向盘在3点钟和9点钟位置,手掌高度要略低于肩膀。握点太高可能会导致长时间驾驶后肩部疼痛。

调整方向盘前后距离(如果可调),使双手在3点钟和9点钟方向握住方向盘时,肘部位置弯曲120度。同时,身材娇小的女士应尽量保证方向盘中心与胸骨之间有三拳(约30厘米)的距离,但不超过45厘米,为安全气囊的良好工作提供条件,避免轻微碰撞时安全气囊意外爆炸。

座椅安全带高度的调节:

几乎任何车型的安全带都有高度调节的功能,但是很多驾乘人员可能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功能。安全带的高度调节主要是调节安全带与肩部的接触位置。调整安全带的高度,使其尽可能与肩部中间接触,不要太靠近颈部,也不要离颈部太远,避免碰撞时安全带对肩部和颈部的损伤。

系好安全带并拉紧,然后用手调节下侧安全带的高度位置。下部安全带不应放在腹部柔软的位置,而应适当放在髋骨上,否则在碰撞时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最后说几句,座椅的硬度要根据你的用车习惯来决定。如果经常开长途,不要选太软的。短途旅行,当然以软座为主。而且座椅调节也很重要。现在很多车都有两套座椅记忆功能,方便两个司机无缝切换。必须使用昂贵的配置。肯定有人嫌麻烦手动切换。其实更麻烦。座椅硬度影响健康,座椅调节影响行车安全,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