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上市公司更名背后的发展变化

北极星水处理网讯:作为2021资本市场的开篇大戏,65438+10月22日晚间,成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发环境)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a股吸收合并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环境)。两者合并后,成发环境拟更名为黄河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环境),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打造集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环保合作平台为一体的新型国际环保科技集团。

不仅是黄河环境,还有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环保,股票代码300056。SZ)、中国光大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环境)、银翘城市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翘股份)、中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股份)...这些看似陌生的环保上市公司,其实并不是新上市的新股,而是在。

"股票市场名称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更名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风口。所谓“口号之上,猪能飞”。为什么很多环保上市公司纷纷更名?

重大资产重组推动深度发展。

在日益繁荣的环保产业市场,企业的兴衰直接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对于环保企业来说,除了内生成长,外部并购是成长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环保并购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塑造了龙头企业,也促进了行业的不断成熟。

2021、1、11日,成发环境和启迪环境均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成发环境向启迪环境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启迪环境及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65438+10月22日晚间,成发环境发布公告,拟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环境。

成发环境董事会秘书易华表示,如果并购成功,公司的资产规模和项目数量将大幅增加,业务范围将从固废处理扩大到污水处理和城市环卫。投资专业管理和技术优势的叠加,有望实现开拓全国市场的战略意图。

据悉,成发环境作为河南投资集团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河南省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目前,成发环境除了协调河南省静脉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外,还将业务拓展到供水、环卫、环保设备制造等领域。经过近三年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环保行业第一梯队,在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具有专业化管理的优势,被业界誉为“一匹黑马”。

启迪环境是清华大学旗下的环保上市公司,在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国内领先的业绩和经验。双方主营业务涉及固废处理、供水、环卫、环保设备制造等领域,产业协同性强,优势互补。重组后有望实现环保领域的全面整合,形成环保R&D与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本次交易完成后,黄河环境将拓宽发展空间,种下新的优势。未来将支持一大批资产规模更大的环保投资项目,以更好的“专业管理+技术服务”能力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同时,也将以更强的行业竞争力打造河南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努力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做出更大贡献。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交易顺利完成,重组后的成发环境总资产将达到562.9亿元。届时,其资产规模将位居环保行业a股上市公司前列,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将直接改写环保行业的竞争格局。

事实上,这已经是成发环境第四次宣布拟更名。之前的三次都更名成功,这次距离上次更名成功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2020年8月31日晚间,河南成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公告称,为适应成发环境国家及国际发展需要,拟将公司工商登记名称由河南成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成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165438+10月17日,成发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工商登记名称由河南成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公司变更名称及增加注册资本的登记手续已于近日完成,并在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取得营业执照。

资料显示,该公司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洛阳春都集团有限公司设立。2007年7月27日,公司名称由洛阳春都食品有限公司变更为河南通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8月8日,因发展战略调整,公司名称由河南通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河南成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前两次更名,公司经营范围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环境和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城市给排水、污水综合处理、中水利用和污泥处理;热能生产和供应;垃圾发电;水污染控制、大气环境控制、土壤控制、固体废物控制、餐厨垃圾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工程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销售、工程设计和总承包施工、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和生态恢复;苗木种植;景观设计;景观美化工程和花园维护;国内贸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第三次更名后,在上述基础上,经营范围增加了高速公路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注册资本增加至642,078,255元。

2020年6月23日,165438+成发环境在北京成立全资子公司,提出“双总部”发展战略,将北京总部的业务定位为市场开拓、国际业务、品牌推广、资本运作、并购、省外项目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购是快速做大做强的重要方式。在城市发展中,环境行动频繁发生。这次治理黄河流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长江环保集团?

股权之争结束了,呈现出新的面貌。

近年来,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大战频繁出现,举牌、股权纠纷等事件时有发生。多方争夺上市公司股权,看似看好企业未来,但股东之间的竞争无止境,上市公司是“最受伤”的。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股权之争,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风云变幻。然而,上市公司的“龚都”风暴结束了,留下的大多是“一地鸡毛”。股东之间的每一次内斗,几乎都为业绩冲击埋下了隐患。

厦门三维丝绸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维丝绸)是因为股权之争而更名的环保上市公司之一。

2016 165438+10月14、三维丝绸发布的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免去罗、罗红华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职务。随后,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显示,罗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

随后,罗红华对三维丝提起诉讼。201165438+10月3日2017,65438,三维丝绸先后公告称,罗红华起诉要求撤销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及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罗红华认为,股东大会决议的内容、董事会的召集和召开程序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

同时,公司经营业绩也遭受重创。2065438+2008年,三维丝业绩出现上市以来最大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86,496,5438+0.6万元,同比下降39.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29,359,5438+0,00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438+065,438+05,438+09.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5,438+060.87万元,同比下降88.42%。

对此,三维丝表示,公司股权较为分散,公司目前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公司股权分散有利于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但如果股东意见不一致,也会降低股东大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的效率,影响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性,从而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2020年6月7日,65438,三维丝公告,拟将公司名称“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也由“三维丝”变更为“中创环保”,公司证券代码不变。

2020年2月19日,经深交所批准,二级市场“三维丝”正式更名为“中创环保”。

第二,“创造”的含义深刻,适合公司现状。“创造”一词来源于《易经》,意为公司秉承“不忘你的首创之心,遵守规则”的理念,“创造”意为“创造”、“创业”,意在向市场传达公司全体员工将以企业家的姿态努力工作,不受历史包袱的束缚。

三、2019年2月23日,19,公司披露了《关于大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终止投票委托协议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股份转让完成后,上海中创凌星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创)持有公司19.65%的股份。上海中创的持股和投票权比例远超其他大股东持股和投票权比例之和。上海中创所拥有的表决权能够对公司股东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上海中创实际控制人王光辉自18年8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上海中创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王光辉、宋安芳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三维丝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修改公司全称、证券简称、外文名称、外文名称简称,有助于正本清源,向市场传递积极信息:公司已经告别过去,将呈现全新面貌。

聚焦业务重点,突出发展战略

“有些公司选择更名,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发展战略和未来愿景的思考和态度。”业内人士分析,从更名公告来看,此类更名大致可分为“泛化”或“聚焦”两种情况。

就“专注”更名而言,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的优势在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或者业务更加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然后通过更名来增加认可度,表明在相关行业继续深耕的决心。

2020年9月16日,光大环境公告,继近期特别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变更公司名称的特别决议后,公司于近日取得香港公司注册处出具的公司名称变更证明,公司名称由“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自9月10日起生效。

自2020年9月22日上午9时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易的本公司证券的中国股票简称由“中国光大国际”变更为“光大环境”(英文股票简称由“中国EB INT'L”变更为“EB环境”),股票代码不变。公司网站也由“”改为“”,2020年6月5日生效。

“此次变更公司名称和标识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突出光大环境的业务重点和发展方向,更好地支持公司的快速发展。”光大环境CEO王天一表示,公司更名的特别决议在特别股东大会上以高票通过,体现了公司股东对公司专注环保领域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据悉,光大环境自2003年涉足环保领域以来,逐步建立了环境、资源、能源“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其主要业务为垃圾发电和共处置、生物质发电、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处理、环境修复、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供水、流域管理、设备制造、垃圾分类、环卫一体化、资源循环利用和“无废物城市”建设。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实施430多个环保项目,总投资超过6543.8+030亿元,覆盖中国23个省(区、市)超过654.38+090个区域,同时业务布局在德国、波兰、越南市场。

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傅表示,光大环境更名是光大集团品牌建设的重要一步,是优化光大品牌形象、塑造光大品牌体系、提升光大品牌价值的重要举措,将更加直观地反映光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更好地支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光大环境承担起光大集团环保E SBU核心企业的责任,为维护青山绿水、打造宜居环境而不懈努力,助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

王天一表示,光大环境将按照光大集团“4-3-3”战略部署和“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环境集团而不懈努力。

“展望未来,光大环境将以新的名称和更好的姿态坚定地投身于大环境领域,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应对未来发展的各种挑战和机遇。”王天一表示,光大环境将继续推进“三五八七”发展战略,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创造更好的投资价值,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与光大的环境不同,OCBC和中国控股的更名侧重于战略。

2020年5月8日,中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全称的议案》,公司中文名称由“中国控股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控股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名称已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取得企业名称。公司证券简称和股票代码不变。

2020年6月5438+2月11日,银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翘环保)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及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

65438年2月30日,银翘环保完成了名称变更为“银翘城市管理有限公司”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取得了相应的营业执照。

65438+2月31日,银翘环保发布公告,同意公司名称由银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银翘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银翘环保变更为银翘股份。

对此,银翘股份表示,公司一直以来的战略定位是“人居环境综合改善服务提供商”。上市后,公司升级实施“大城市管家”和“环保创新科技”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更名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性质,更好地反映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规划,便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核心竞争力。

“这次更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业务内涵和公司在长期规划中的战略定位。”银翘环保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少云表示,这是顺应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管理的刚性需求,结合自身业务基础和实际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OCBC发展战略的又一次提升、优化和聚焦。

“十五期间,公司将不断优化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打造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化的人居综合服务品牌。”刘少云表示,公司的“城市管家”以一个城市的环卫保洁工作为基础,横向拓宽产业链,实现了从环卫保洁、垃圾分类、园林绿化、地下管网、市政道路养护、交通设施管理、公园管理、水体维护、政府物业服务到城市停车的公共空间市场化管理服务。

为了更全面、客观、准确地匹配公司的经营范围,许多上市环保公司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企业价值,并申请更名。

当然,很多环保类上市公司更名不仅仅是因为上述原因,还有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并购重组、跨行业发展、内部变动、主营业务变化等诸多因素。

业内人士表示,正常更名是上市公司的权利。因为并购重组成功,大股东主营业务变更,所以更名是很正常的。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更名行为,是上市公司为了掩盖亏损、处罚等不良声誉,吸引市场关注,迎合资本市场而故意炒作的行为。

“只有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业内人士表示,单纯迎合市场热炒的更名,会在短时间内提振公司股票,但当风声吹过,或者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含金量”不足时,相关公司在事后很容易受到市场的诟病,企业形象受损或者对外带来负面影响。印象不好。只有为行业努力,专注主业,不断创造价值,公司的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公司的招牌才能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