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经济带产业体系
(1)加快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1.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物种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培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中建设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基地,形成布局合理、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食物。重点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项目,扩大优质专用粮生产规模,搞好以精制粮、淀粉、白酒、饲料产品为主的粮食转化和深加工,形成以菏泽、济宁、临沂、枣庄为主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加工基地。
石油。以花生、大豆加工为主的精制食品和食用油系列为重点,加快高油、高蛋白等优质专用花生品种开发,建设油脂生产加工基地。
蔬菜推进产、保、储、加工一体化经营,以常规瓜菜和大棚反季节瓜菜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培育形成以长三角和豫皖地区为主要市场的鲁南瓜菜基地。
郭林突出山地丘陵林业特色,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形成以银杏、板栗、核桃为主的优质干杂果出口加工生产基地。结合林纸一体化、人造板产业群、泡桐系列产品加工、柳编系列产品加工,在黄河故道及沿黄地区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形成以毛白杨、泡桐、沙柳为主的林木生产加工基地。
畜牧业。重点突破良种繁育、规模化养殖、皮革加工三个关键环节,重点培育推广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巍山鸭等名优品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重点培育兖州绿源食品公司、罗进集团、华盛江泉集团、盈泰集团、日照富源食品有限公司、菏泽藤田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神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水产品。济宁、枣庄、菏泽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品牌渔业,加大涝洼地、沉陷区、废坑塘滩的开发利用,搞好沿湖、交通沿线、黄河沿线的鱼、藕、芦苇、香蒲综合开发;临沂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水产养殖,借助华东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辐射力,努力扩大淡水鱼出口;日照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健康养殖,加强渔业资源恢复。建设名优海产品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控制远洋捕捞,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绿茶。充分发挥气候和土壤优势,以无公害绿茶和有机绿茶为重点,努力提高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族名牌和企业,形成以日照绿茶为重点的全国高档绿茶生产加工基地。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扩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增量,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科技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产业化经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通过龙头企业与产品上下游企业的并购、合作、重组,促进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经营规模化、龙头企业集群化。三是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切实加强农村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和邮政物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社区服务组织、农民自办专业协会和专业购销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偿还、贷款担保、技术信息等多种服务。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努力培育知名品牌,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农民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五是完善农业科技和标准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和农产品贮藏保鲜、深加工技术研发,整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搞好各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做好100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使产业化经营各环节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2.能源煤化工基地。立足鲁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加强资源勘查,开发建设济宁矿区、巨野矿区等煤炭基地。优化生产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延伸煤炭工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以煤电二次能源转化为重点,按照大压力小节能减排的要求,推广煤炭脱硫和洁净煤技术,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努力降低供电煤耗。推广应用低氮燃烧、煤气化液化、洁净煤燃烧、水煤浆、空冷、UHV传输等新技术,努力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优化发展高效燃煤火电,推进煤、火电一体化运行,鼓励发展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太阳能,规范发展火电和电厂综合利用,禁止发展纯凝汽式小火电,把鲁南打造成山东省重要的电力基地。到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65438+2亿吨,占全省的80%,新增发电装机约10万千瓦。
鲁南是国家规划的七大煤化工产业区之一,拥有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炭间接液化、新型水煤浆气化、清洁煤气发电、甲醇联产等一批关键技术和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煤水资源和技术领先优势,围绕煤炭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产业支撑,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区域整合优势,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集聚。依托兖矿鲁南化肥厂、国泰化工、海化雪胶、滕州凤凰化工、盛源宏达化工、柴里焦化、郭虹化工、国际焦化、久泰化工、山东铁雄新沙集团、肥城矿业集团、金依萌集团化工、日照焦化等支柱企业,以煤气化和煤焦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合成氨、清洁能源、碳一化工、煤基烯烃和新型到2010年,将增加主要煤化工产品的年生产规模,合成氨65438+50万吨,焦炭10.5万吨,甲醇400万吨,煤制烯烃60万吨,醋酸1万吨,二甲醚25万吨,粗苯精制25万吨,粗苯精制85万吨
煤化工的重点发展领域:
煤炭气化。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延伸碳一化工系列产品,重点发展甲醇、二甲醚、甲醛、聚甲醛、醋酸、酸酐、醋酸纤维系列及延伸产品,发展以煤基烯烃为龙头、甲醇为纽带的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产业。鼓励氨醇联产,大力发展尿素、复合肥、控释肥等产品。
煤焦化。按照行业准入标准,实施科学布局和集中加工,重点发展焦油加工和苯、萘、蒽、酚等系列产品,发展改性沥青、针状焦、UHP大功率电极等产品。
3.精钢底座。通过加快调整全省钢铁产业布局,整合现有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省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规划建设大型临港精品钢铁基地。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小钢铁企业和落后产能将被按期淘汰。以此为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立足国际先进水平,规划在日照建设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钢铁基地,其中建设精品钢材15万吨,主要生产国内外紧缺的高档热轧薄板、宽厚板、大型无缝钢管、冷轧板、不锈钢、硬质合金钢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到2010年,一期完成钢铁项目15万吨,全部在“十二五”前期完成。
4.优质建材基地。以生产企业集团化、基地化为方向,以产权为纽带,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现有企业重组、兼并、联盟,形成区域性大型企业集团或联合体,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建材产业适度集中,形成枣庄、临沂、济宁、日照四大建材中心,打造我省乃至华东地区优质建材生产基地。一是依托枣庄中联鲁南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路宏、柳园、神风、沃风等品牌,大力发展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浮法玻璃、高档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石膏深加工产品,提升建材产业整体水平,形成以水泥、平板玻璃、墙体材料为主体的枣庄建材中心。二是促进产品品种规格多样化,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建设以水泥、花岗岩板材、墙地砖和耐火制品为主体的临沂建材中心。三是依托金塔王、大宇水泥、中材李能、兖矿科奥铝业等骨干企业。将形成以水泥、玻璃纤维、金属门窗、各种砖制品、铝材等为主导产品的济宁建材中心。四是利用港口和石灰石资源优势,重点推进莒县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和山水水泥、大宇水泥等粉磨站建设,鼓励发展大型石材加工,大力发展墙体材料和轻型建材,扩大建材出口东南亚、南非和欧洲,形成外向型日照建材中心。
水泥。主要是调整结构,上大压小,大力发展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加快淘汰落后立窑水泥产能。研发废渣超细粉磨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型特种水泥。到2010年,水泥产量达到7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比从45%提高到80%以上。
玻璃及制品。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开发超薄、超厚、大尺寸产品,彩色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等。、以及以建筑玻璃、日用玻璃、工艺玻璃和特种玻璃为主的成形玻璃和深加工产品;抓好硅质原料开发,实现玻璃硅质原料标准化供应。突出金洲玻璃、太平洋玻璃的龙头作用,抓好菏泽华鹏玻璃、巨野华润浮法玻璃等项目,提高建筑玻璃、日用玻璃、工艺玻璃、特种玻璃深加工水平。
建筑卫生陶瓷。开发大尺寸、多色、多品种和防潮、防冻、抗菌、高强度产品;改善燃料结构,鼓励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清洁燃料,逐步淘汰以煤和重油为燃料的工艺。
新型建筑材料。大力发展节土、节能、利废、环保、多功能墙体材料,逐步实现集约化、系列化、标准化生产应用。积极发展长寿耐火材料、精炼耐火材料,特别是不锈钢精炼炉用耐火材料,大力拓展建材、化工等其他领域的耐火材料。大力发展煤矸石烧结砖、粉煤灰砌块、河泥砖等建筑节能材料,扩大轻钢结构型材和铝塑型材生产。
5.机械制造基地。以工程机械、加工机械、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变压器、造船等为重点。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加工、生产和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努力提升工业R&D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鲁南机械制造基地。大力发展履带式推土机、挖掘机、大吨位系列装载机、压路机、叉车等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产品;积极发展数控机床、中小型机床、加工中心、数控专用机床和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形成集铸造、机械加工、铂金、模具、电机及配件为一体的机电产业链;突出大型化、多功能化,形成以大中马力拖拉机和高效联合收割机为主的农业机械系列;大力发展汽车发动机、轮胎、车轮、轴承、冲压件、电子自动控制系统等汽车零部件,实现整车、零部件、汽车贸易“三位一体”,引进、研发、生产同步发展;提高船舶工业集中度,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高性能内河运输船、旅游船、新型游艇和内河集装箱船,建设国内先进的内河船舶设计、开发和制造基地。充分利用日照港和海岸线优势,建设大型造船企业集团。重点建设65438+万吨级以上码头,优先发展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冷藏船、远洋渔船、游艇、划艇等产品。逐步形成以造船为主、修船为辅、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沿海重要的修船基地。
6.商贸物流基地。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原则,重点发展大物流、大批发、大商业,采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多方建设的方式,在港口、交通要道、主要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产地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和批发市场,努力建设以临沂为中心、日照为中心的商贸流通中心。以济宁、枣庄为重点的运河物流中心,以菏泽内陆港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中心,努力形成连接南北、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到2010年,商品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达到1个,50亿元的达到5个,10亿元的达到45个;物流企业50家,营业额超过654.38+00万元。
商贸流通中心。临沂作为鲁南商贸重镇,应进一步加强商贸龙头地位。加快改造提升现有商贸市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巩固完善传统交易方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商务代理等新型物流业态,努力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以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标志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以荣庆物流中心、临猗交通枢纽、沂蒙物流中心为主体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以卢鑫国际会展物流项目、立辰物流保税仓库为主导的国际化、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区。推广莒南县“10000工程”经验,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便民超市为重点,优化网点布局,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城乡、延伸周边的商贸流通网络。
港口物流中心。积极顺应现代港口发展由“交通运输中心”向“综合物流中心”转变的新趋势,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快捷、水陆交通便利、腹地深厚的区位优势,以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为主,以市级配送物流为辅,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一是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日照港石臼港区功能,建设以煤炭、矿石、粮油、制浆造纸、钢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岚山港区功能,建设以木材、化工产品、矿石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日东高速入口,建设以建材和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日照港和岚山港交汇点,建设以矿石、煤炭、木材、集装箱为主,连接港口与腹地的日照市综合物流园区。二是进一步畅通港口集疏运体系,扩大内陆辐射范围,尽快形成以港口为终点,内陆为集散点,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物流中心。第三,不断完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地。
枣庄市的新名片“江北水乡、古运河城”逐渐深入人心。这张新名片贴在运河上,人们自然会怀念挖枣庄支渠的英雄——舒应龙、刘东兴、李华龙。清代驿城区古邵镇万年闸村建“三庙”,以示其事迹。古邵镇还将恢复“三公祠”,通过文化传承,为镇上古运河乡的建设涂上一层文化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