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大力支持海外人才与当地民营企业对接合作。
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是海宁加快引智引智工作的新举措。近年来,这个城市正在大力招聘人才和引进人才——即从引进一般基础人才转向重点引进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意见。2009年,《关于加快引进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出台,将引进人才分为九类,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人才的引进培养,突出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创业支持。去年出台了《海宁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细则》、《海宁市重点创新团队建设细则》等人才政策,同时制定措施处理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有关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机制,提高政策可操作性。
同时,海宁启动了“潮享精英引领计划”。去年,我市启动了“潮享精英引领计划”网站,21企业和11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技术创新团队申报海宁市“潮享精英引领计划”,7家企业的7个创新团队申报“创新型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海宁以“智力+资本”、“项目+人才”、“政府+民企”的形式,积极探索海外智力与民间资本的对接模式,打响潮州引智的品牌。去年,本市* *举办了“海宁引领新产业项目推介会”、“底特律汽车零部件项目海宁推介会”等5场人才项目对接会,吸引了240多位海内外专家、博士参加。
为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海宁积极推进实施企业R&D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建成48个市级R&D中心,市科技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所,温州大学等。已被引入省级皮革产业创新平台。
“对人才来说,环境有吸引力,服务更有凝聚力。”赵某辉说,海宁突出鼓励和关爱,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已向2173人发放特殊人才奖1400多万元。从2011起,市政府“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由每年10万元增加到每年3000万元,并保证每年人才专项投入不低于当地可用财力的1%。
此外,海宁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贴心服务。该市设立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出入境、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就学、家庭安置等特殊政策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没有烦恼,我们就可以致力于我们的事业。”天通季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静·洪深有感触地说。
海宁打造人才高地
近年来,面对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海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力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这些努力已经细化为数字。“十一五”期间,海宁引进各类人才1.74万人,其中去年引进硕士和高级职称人才1.62人,同比增长42.1%。
让民营企业爱上海外人才
海外人才参会的热情可见一斑。据了解,组委会发布报名公告一个月后,来自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的142高层次人才报名,其中7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这些人* * *携带了162科技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基于海宁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对接和筛选,我们向海内外71高层次人才发出了正式邀请。”海宁市人事局副局长翟说。
海宁民企更渴求海外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2家企业向筹备参会的海外人才抛出“绣球”,提供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等高级管理和技术岗位86个。此外,131企业向参会人才抛出了207个项目技术要求。“我们什么都不等。”浙江强力神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说,他们企业缺少一名保健营养品方面的技术人才。这次政府搭建平台,邀请人才上门,不想错过。
在海宁看来,举办这次交流会,就是要为民营企业和海外人才“牵红线”,让他们“谈恋爱”。海宁市副市长赵某辉说,海宁民营经济发达,很多企业有资金但缺乏好项目;海外人才往往有项目,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政府部门为他们举办“相亲会”,就是为了让他们实现有效对接,从而推动海宁经济转型升级。
海外人才的涌入,有力推动了海宁经济的转型升级。孙最初在美国从事电子线路板的金属表面处理。回国后担任海宁科特克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当地政府不仅免除了他的厂房租金,还帮助联系银行贷款,寻找合作伙伴。“没有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我不可能这么快站稳脚跟。”孙表示,公司开发的产品得到了某世界知名手机厂商的青睐,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