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司借壳上市有什么优势?
1,可以避免上市过程中冗长的审批环节和诸多业绩披露、财务调查流程,从而节约上市成本;
2.可以充分利用“壳公司”之前的品牌效应,节省融资成本;
3.可以充分利用壳公司有价值的经营理念、客户关系等资源。
买壳香港上市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继续开展业务,避免停业。
香港没有零资产或纯现金上市公司,这类公司不能在香港上市,否则将被停牌。但是,买方可以买一个有业务的壳,也可以买一个业务萎缩的壳,后者因为陷入困境,价格通常较低。因此,买方很可能面临被收购对象的业务基本停止的情况。除非买方能在短时间内注资开展新业务或协助空壳公司前期恢复,否则可能面临无法复牌的风险。
第二,注入资产时避免遇到IPO审核标准。
近年来,香港对买壳后资产注入的监管大大收紧。规定在买方成为持有30%以上普通股的股东后24个月内,买方注入的累计资产的任何一项指标高于壳公司的收入、市值、资产、利润、权益五项测试指标中任何一项的65,438+000%。则该交易构成非常重要的交易,注入可能按照新上市申请的标准进行审批。这一规定大大提高了赴港借壳上市的门槛,很多内地企业的海外上市计划都经过了严格复杂的审查,最终被迫流产。
第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
根据香港的《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新股东持股超过30%的,可能被要求向全体股东提出全面要约收购,并证明买方拥有收购所需的资金。为了减少收购所使用的现金,需要获得香港证监会的全面收购豁免(又称“清洗豁免”),但这一申请的获批率并不高。想在香港买壳的融资者,在决定是否选择这种模式之前,要仔细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融资安排、壳公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上市的紧迫性。
第四,防范违规风险
为了降低成本,避免公司被当作新上市的限制,一些买家在获得近30%的股份后,选择通过代理人继续持有30%以上的股份。此举违反了股东应如实披露权益的规定,一旦被证明,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动词 (verb的缩写)避免人为陷阱
买壳有两大风险:一是壳公司过往经营中可能存在未披露的潜在负债、不良资产或法律纠纷;二是壳公司股东的幕后操作,手中大量未公开的流通股作为投票权的制衡,阻碍了买方的后续融资和经营。国美电器(00493)大股东黄光裕。HK),由香港空壳公司幕后操盘手设立,被迫高价回购市场股份,损失惨重。如果上市壳公司不能发挥融资能力,甚至造成买方的财务负担,这一步棋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选择壳公司时,我们应该做仔细的调查,充分了解其财务状况,检查潜在的控制人,还要考虑未来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时间和规模,以提高融资的成功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