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会有什么影响?
融资成本是指使用资金的成本,包括融资成本和使用成本。融资费用(包括代理成本和寻租成本)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而使用费用(如股利)是指企业为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由于融资费和融资额几乎同时发生,融资费应该从融资额中扣除。融资成本是融资效率的决定因素,与融资效率成反比。
中小企业要按照融资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对中小企业最有利、最优惠的融资工具。中小企业不仅存在上市问题,还存在交易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股票融资效率较低。因为发行股票的手续费、信用评估费、公证费、审计费都是固定费用,这些费用不会因为发行规模小而相应减少。据统计,上市公司实际发行费用占发行金额的1.84%-3.98%。
在债务融资中,由于税盾效应,其融资成本低于股票融资。由于我国央行对商业银行设定了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只能在小范围内浮动,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务融资效率高。事实上,由于政府对利率和金融服务收费的管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有限,从而影响了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此外,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收费,还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大减少中小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金量,这实际上是一种双方都不愿意接受的低水平融资效率。
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般被称为黑市利率,因为民间融资风险高,所以利率很高。商业信用是一种“天然融资”,是商品交易自然产生的,不需要手续,一般也不附带条件。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使用无息应付票据,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不会产生融资成本。但由于商业信用筹集的资金普遍较少,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实际总成本大于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将税后利润转为积累,本质上是对企业的追加投资。这种融资方式表面上看是不用付出代价的,但本质上还是存在融资成本——机会成本。如果企业将内部积累用于其他投资,投资收益就是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内部融资的融资成本是各种融资方式中最低的。
二、资金利用率分析
资金利用率可以从两个方面反映融资效率。
(一)资金到位率,即融资所筹集的资金额与预期筹集的资金额之比。
资金可用率越高,企业将融资运用于经营的程度就越高,相应的融资效率也就越高。内源融资一直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资金到位率高。考虑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和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效应,企业留存收益一般会留在企业,继续投入生产。至于债务融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经济实力、质量、资本结构、信用等级、经营效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获得债务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最大、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四大国有银行的信贷策略明显向国有企业倾斜;而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政策,很多企业只能获得部分贷款,甚至部分企业多次被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拒绝,资金到位率一直较低。
(二)资金利用率,即企业有效消化资金的能力。
资金利用率越高,企业融资效率越高。从理论上讲,由于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会很快被利用,但不排除以下两种情况导致资金利用不足:上市中小企业受到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误导,即使短期内没有资金需求,只要符合增发条件,也会选择增发,融入大量资金。同时,由于最低资本规模要求,规模普遍高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导致部门资金无法真正得到利用。由于融资集中化和投资分散化的矛盾,资金的利用率也会大大降低。不排除由于融资过程持续时间长,使得企业原有的市场机会与企业擦肩而过,暂时没有其他投资机会,导致资金闲置的现象。
三、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性是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指标,不仅可以揭示资金循环利用的效果,还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绩效、规模、发展潜力、信用状况和管理状况。经济效益越好、规模越大、发展潜力越大、信用状况越好、管理整体质量水平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融资效率越高。流动性和融资效率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因为股权融资不需要偿还本金,不会产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导致的各种风险和不利影响。因此,在考虑偿债能力时,可以认为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融资效率较高。内部融资在这方面和股权融资的性质是一样的,就是不需要偿还本金。对于债券融资来说,债务融资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无法清偿的不利因素,会导致融资效率的降低。这种融资效率降低的程度因企业而异,中小企业在这一点上效率较低。事实上,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清算危机,而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破产或倒闭率高。据一些银行经理估计,中国近30%的中小企业在两年内消失;近60%在4-5年内消失。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显然让向其放贷的银行面临更大的连带风险。有鉴于此,银行贷款给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会更高,自然使得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此外,还贷违约率高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重要原因。在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高于大企业。
第四,对资本使用自由的分析
企业对以不同方式融入的资金有不同程度的自由支配权。资金自由支配程度越高,融资效率越高。企业内部融资资金是所有融资方式中自由度最高的。股票融资资金的自由度也高。实践中,只要及时披露,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随意变更资金投向。银行信贷融资资金的使用自由度低于股票融资,因为在借款协议中,一般会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并有违规处罚的条款。受融资渠道不畅的限制,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严格的银行约束,包括准备金制度、信贷代偿平衡、周转协议等。对于大额贷款或者定期贷款,会有监管人员进行日常监管。所以,债务融资在自由度上是一种低效率的方式。民间借贷的出借人更多关注的是贷款的偿还和高额利息,而很少关注资金的使用过程,并且因为能力的限制,无法对其进行跟踪和监控。相对于银行信贷,企业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自由支配程度更高。商业信用不涉及资金流动,发生在特殊交易中,资金使用自由度最低。
动词 (verb的缩写)融资风险分析
融资风险是指资金使用者在使用不同来源的资金时可能承担的损失。融资风险小,融资效率高。由于股权融资和内部融资不需要偿还本金,不受使用期限的限制,也不会产生因无力偿债而导致的各种风险和不利影响,与其他债务融资方式相比,其融资风险更小,但从失控的角度来看,股权融资的风险远高于内部融资。由于缺乏正规的法律法规保护民间借贷,无法诉诸法律保护,所以对于资金出借人来说是有风险的。但从资金借款人的角度来看,民间融资的风险低于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贷款和还款按照协议和规定办理。如果逾期不还,将被罚款,存款被冻结,以后也收不到后续的贷款资金。商业信用融资的期限较短,如果不能及时偿还应付账款,就会失去信誉,未来的交易也难以达成,因此其融资风险介于银行信用和民间融资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