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后作业案例研究: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改革

1.成功的单人决策及其局限性

在整个19世纪,杜邦基本上是一个人的决策运作,这在亨利那一代尤为明显。

2.集团运营的主动权。

就在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担重任,家里打算把公司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个堂兄弟出来帮家里,低价买下了公司。

集团运营最重要的特点是设立“执行委员会”,它隶属于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董事会闭会期间,大部分权力由执行委员会行使,董事长兼任执行委员会主席。1918时,执委会成员10人,部门负责人6人,助理94人,高层管理人员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公司摒弃了当时美国流行的体系,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法。在管理职能划分的基础上,设立了制造、销售、采购、基建投资、运输等职能部门。在这些职能部门之上,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办公厅,控制着销售、采购、制造、人事等工作。

3.完全适应市场的多元分工体系。

经过仔细分析,杜邦公司提出了一系列设置组织的原则,创建了多分支机构。

执委会之下,除了设立由副董事长牵头的财务和咨询两个总部外,还按照各种产品类别设立分公司,而不是采用通常的生产、销售、采购等职能机构。在每个部门中,都有会计、供应、生产、销售、运输等职能部门。每个分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分公司经理可以独立管理下属部门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4.“三头马车”制度

60年代以后,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另一个重大变化,即建立了“三驾马车式”的组织体系。

根据中国人的特点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