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说的“六西格玛”是什么?
至于“六是什么意思?”如果公司只有两个Sigmas,就意味着每654.38+0万次操作机会,就有30万次左右的DPMO,做对的概率只有70%。
以此类推,当公司做到SixSigma,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也就是每百万次操作只有3.4个错误,达到了99.9997%的良品率。
当一辆车被描述为具有SixSigma的质量水平时,并不是说65,438+0万辆车中只有3.4辆车有缺陷,而是说在同等机会下有缺陷的车的“关键质量特性”(CTQ)是每百万机会3.4个缺陷。
SixSigma的思路是先倾听顾客的声音,从而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然后针对重要的顾客需求将其转化为“关键质量特性”(CTQ),即先从外部顾客的角度来确定CTQ。
然后,从内部的角度,观察哪些流程或工序会影响CTQ;最后找出会影响过程(Y)的因素(X),通过对X的改进来改变Y,从而提高CTQ,满足客户需求。SixSigma关注一个简单的等式y=f(x)。
质量提升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在完整的六西格玛中,质量改进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六西格玛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利润。比如一个汽车厂商的业绩很差。审查后得出结论,该车马力太小,因此投入数百万美元研发新发动机并提高价格以节省成本,导致销量降低。原因是客户根本不在乎马力,他们只想在车上有一个饮料架,而成本只有50元人民币。
可见,改进并不是六西格玛的最终目的,因为质量再好,如果不是客户需要的改进,也是徒劳的。SixSigma关注的是财务绩效,项目必须确认有财务效果才能实施。我认为六西格玛有以下定义:
SixSigma就是选择那些会影响“客户满意度”或“公司运营策略”的最重要的东西,寻求改进的机会。然后,应用解决问题的工具来实现战略性的组织结果。
因此,六西格玛旨在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对事实和资料的分析,对企业流程管理的改进和创新,希望为企业获得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