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屋电气为什么会破产?
西屋电气被称为全球核电技术巨头,但目前债务总额高达98亿美元。西屋是怎么破产的?这一无奈之举会给陷入困境的东芝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请专家为您分析一下。
-编辑
1
西屋的百年辉煌历史难以重现。
东芝天价收购“滑铁卢”。
问:西屋电气和日本东芝公司都是世界知名的电器企业。东芝为什么要收购西屋电气来染指全球核电业务?
答:西屋公司成立于1886,总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该公司曾是世界著名的美国电气设备制造商,也是世界领先的核电技术服务承包商。目前,西屋电气为全球近50%的商用核电站和美国近60%的商用核电站提供核电技术。
1955年,西屋电气为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提供了S2W船用反应堆。1957年,西屋电气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核电站提供了世界上第一台压水堆核电机组。美国1979三里岛核事故前,西屋电气负责了美国约50%的核电站建设,还在海外独立建设了31核电站。同时,西屋公司还与国外公司联手设计其他81核电站。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屋电气的员工数量和销售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但三里岛核电事故后,受美国核电站建设暂停等因素影响,西屋的销售业绩开始下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屋电气开始逐步出售其核心业务部门。1999年,西屋电气以123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核电业务部门出售给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2006年,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以54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交给东芝。后者因此获得了西屋电气77%的股份。
众所周知,成立于1904的日本东芝公司曾经是世界著名的电器公司。进入本世纪以来,东芝认为,随着中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崛起以及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全球核电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为此,东芝开始涉足全球核电业务。
2006年收购西屋电气,正是东芝为了进一步开拓全球核电市场,而收购下一代核电技术的目的。但东芝的出价比当时竞标西屋的其他日本核电公司高出一倍,让日本国内核电同行叫苦不迭。此后,瞄准全球核电业务的东芝继续斥资6543.8+06亿美元增持西屋股份至87%,最终以7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西屋。
笔者认为,东芝合并西屋电气背后的原因,是基于中国未来将自主选择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判断。但没想到这次收购却成为东芝投资全球核电业务“滑铁卢”的开始。
2
一步一步来,“套”得越深,越牢固。
内忧外患“丢车保帅”
问: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西屋电气是如何破产的?东芝大幅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答:2015年,东芝又收购了一家美国CB &;一公司的核电业务子公司成为此次“核电门”事件的“导火索”。
合并前,西屋电气和CB & amp;我的子公司是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2008年,这两家公司承包了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两座核电站。
根据东芝公司发布的报告,自3月11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再次加强了核电站的安全标准,美国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上述四组核电站建设所需的相关设备和器材成本不断上涨,工期一再拖延,导致人工成本大幅上涨。最终建设费用远超当初2万亿日元的建设预算,达到2.6万亿日元,建设工期分别延迟了1到3年。
东芝方面表示,根据最初的协议,如果建设核电机组的营运资金不足65438美元+065438美元+7400万美元,不足部分将由CB&: Company I负责融资。然而,随着建设成本的上升和建设周期的延长,西屋电气和CB & amp;在费用分摊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最后发展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为了避免工期进一步拖延,尽快解决他们的分歧,东芝收购了CB & amp;核电业务子公司。
东芝原本想通过并购来控制分歧,降低交易成本,但没想到这次并购彻底打破了东芝在核电领域的梦想。不断膨胀的建设成本没有得到控制,东芝却被牢牢“套住”,核电业务巨亏,最终导致东芝两次推迟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根据东芝公布的数据,自2015实施合并以来,西屋电气的债务总额不降反升,已经攀升至98亿美元。受此影响,预计东芝2016财年合并业绩最终亏损可能高达1万亿日元以上,将超过日立2008财年创下的7873亿日元亏损纪录,成为日本国内制造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亏损。
为了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东芝只能忍痛放弃“丢车保帅”。经过反复权衡和多方博弈,上月29日,东芝宣布旗下西屋电气公司正式向纽约联邦破产法院申请适用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西屋电气表示,将在重组期间获得8亿美元的资产融资,全部投入到现有的核电站业务中。
东芝表示,西屋申请破产将是东芝成功实施业务重建的第一步,这将有助于防止海外核电业务给其业务运营带来进一步的风险。
可以说,全球核电技术巨头西屋电气公司的破产是必然的结果,否则东芝将难以独善其身。西屋电气申请破产保护后,其母公司东芝将立即启动内部机构改革和业务重组,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其中,围绕核电业务部门的“抉择”是关系到东芝自身生死的头等大事。
三
梦想拓展海外核电业务
东芝可能会选择彻底退出。
问:东芝未来会怎么做?会有核电业务重组计划吗?
答:西屋申请破产保护也宣告了东芝拓展海外核电业务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从东芝过去的部门业绩来看,核电业务部门一直是主要的“潜力股”。但现在,在一片质疑声中,东芝不仅需要重新规划未来的业务,还需要就是否存在“捏造的财务报表”以及最初的M&A决定是否恰当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在这种背景下,东芝要正确判断核电业务部门的未来前景,拿出重建方案,并不容易。
可以预计,随着西屋申请破产保护,东芝很可能在未来退出全球核电业务。最近,为了改善和完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控制负债规模,减少亏损,东芝做出了拆分和出售部分半导体业务部门,增加其他公司融资额度的决定。目前东芝半导体业务整体价值超过2万亿日元,拆分出售部分部门有助于集中优化资源,提高公司整体产品价值,为公司内部重组筹集足够资金。
四
成本高、周期长、商业负担重
全球核电行业面临“洗牌”
问:西屋公司破产会对全球核电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答: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31个核反应堆在31个国家运行,总装机容量337GW。但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和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双重打击,全球核电业务面临严峻形势,核电发电量与金融危机前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许多国家认为,《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意味着核电仍将是未来几年电力发展的主要选择。然而,随着各国核电建设安全标准的不断加强,研发技术、设备安装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不断增加,建设周期拉长,大大增加了核电商业运营的负担。全球核电业务面临改革重组的可能性在增加,这对中国核电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目前,AP1000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西屋电气核电业务部在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迫切占领中国核电市场,垄断中国核电技术,是东芝收购西屋核电事业部的主要动机。
三方协议后,西屋电气主要为在中国实施的AP1000项目提供AP1000技术的知识产权、工程和采购服务,中方负责管理项目的建设和施工。经过多年验证,中国实际上已经掌握了AP1000的核电技术。所以西屋电气申请破产保护对国内相关核电项目基本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