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共和国的两次布尔战争

第一次布尔战争,1880至16二月至1881三月六日,是英国与南非布尔人之间的一场小规模战争。

英国吞并了德兰士瓦。

1876年,英属纳塔尔省省长谢普斯通爵士到德兰士瓦游说,说服其接受英国统治。由于财政困难以及与东部祖鲁王国的大规模冲突,德兰士瓦接受了并入英国的请求。1877年4月,英国发表声明,德兰士瓦成为英国殖民地,任命赛普斯·斯通爵士为行政长官。德兰士瓦省主席博尔赫斯辞职。

1879祖鲁战争后,英国消灭了祖鲁王国,解除了对布尔人的最大威胁。在英国人统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三年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开始改善中下层布尔人的生活条件,也没有增加投资,改善当地的财政、经济和政治生活。相反,他们允许英国商人进行土地投机,并向布尔人收取欠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税款,这引起了布尔人的普遍不满。

波尔起义1880年9月,为了从土著人手中收集大量金伯利钻石矿的枪支,发给黑人劳工作为工资,英国保护国巴苏托兰(今莱索托)发生了“枪支投降暴动”。德兰士瓦的英军主力南下镇压暴动,留在德兰士瓦的英军总数不超过3000人,只驻扎在比勒陀利亚、勒斯滕堡、莱登贝格、斯坦顿等几个重镇,防守空虚。那年12,16,5000多名不满英国统治的布尔人聚集在帕尔德克勒召开国民大会,宣布武装抵抗,恢复南非共和国。选举三位德高望重的布尔人,即S.J.Paulus Kruger、Pieete Joubaire和Preetorius Jr .为领导人。同一天,新成立的三人政府将南非共和国独立宣言送交比勒陀利亚的驻军。英国人拒绝接受,命令各地驻军迅速增援比勒陀利亚。

操作过程

1880 12 17,在波切夫的斯特鲁姆爆发了布尔市民与英军的冲突。12年2月20日,驻扎在莱登贝格的英国第94团两个连赶到比勒陀利亚,在布朗卡的布朗霍斯特斯普雷特遭到布尔民兵的伏击,第一场战斗打响。由于布尔人的游击战术,在战斗中247名英军士兵中有77人阵亡,157人受伤,而在部署中只有2人阵亡,4人受伤。

1881年,增援的英军从纳塔尔殖民地出发,向德兰士瓦进军。英国陆军司令乔治·科利爵士将军率领这支1000多人的增援部队到达德兰士瓦省西部。莱因在纳塔尔和德兰士瓦边界的内克被茹拜尔将军封锁。英军93人阵亡,133人受伤,54人被俘,科利本人在山顶阵亡。只有1人死亡,5人受伤。

1881 3月6日,英国和德兰士瓦军队签署停战协定,8月3日,双方签署比勒陀利亚协定。协议规定,可以保证德兰士瓦在英国女王的宗主权下建立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国保持三项特权:控制德兰士瓦的对外关系;保持对德兰士瓦和非洲部落关系的控制;战时,英军有权借用道德兰斯瓦。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 10 10月11至1902 5月31,是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之间的战争。

战争的起因

关于布尔国的早期历史,参见第一次布尔战争。

德兰士瓦和英国的关系恶化了。

1884年,探矿专家在德兰士瓦共和国比勒陀利亚和瓦尔河之间的偏远牧场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rand)。然后约翰内斯堡就建立在这个金矿上。金矿带来的利润和税收使德兰士瓦省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与英国的摩擦。

1890年,德兰士瓦省政府宣布,居住在约翰内斯堡的外国侨民应缴纳全额税款,但不允许参加总统和立法委员会(Volksraad)选举,除非他们在德兰士瓦省居住了14年并入籍。此外,所有外国人都不得担任政府职务,他们的子女也不得就读政府资助的学校。这项法律遭到了英国的抗议,因为德兰士瓦省的大多数外国人都是英国人。德兰士瓦与英属南非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以及德兰士瓦对国内英资矿业公司的高额税收和经济限制,是19世纪后期德兰士瓦与英国紧张关系恶化的三大主要原因。

詹森探险

从65438年到0895年,约瑟夫·张伯伦成为英国殖民大臣,矿业巨头塞西尔·罗德斯成为英国开普殖民地的首相。65438年2月28日,罗德斯的好朋友,南非矿业公司的高级职员詹森博士带领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和几挺机枪,企图远征德兰士瓦,推翻保罗·克留格尔在德兰士瓦的政权。詹森武装部队在克鲁格斯多普被南非警察部队包围。除了134人被杀,其他所有人,包括詹森,都被俘虏了。准备在约翰内斯堡发动暴乱的“异族改革委员会”赶去做了一些事情,但也被南非警方镇压了。詹森及其同伙被移交给英国,并因“企图对友好国家进行军事远征”而被判处65,438+05个月监禁。约翰内斯堡“外星人改革委员会”领导人被德兰士瓦法院判处死刑,后来在英国的强烈抗议下,被判处15年监禁,每人罚款25000英镑。

詹森远征后,凯撒·威廉二世给德兰士瓦总统保罗·克留格尔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表示祝贺,这恶化了英德关系,也使英国决心用武力解决与德兰士瓦的争端。

1899年4月,英国开普殖民地首相阿尔弗雷德·米尔纳爵士指示在德兰士瓦的英国侨民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一封申诉书,要求她保护英国臣民的利益。当年6月,米尔纳和克鲁格在布隆方丹举行了关于保护外国人权益的最后一次谈判。谈判的同时,英方抓紧时间从海外调兵到南非。西方世界在1899发起了同情和声援布尔共和国的运动。荷兰和比利时成立了众多的非政府组织,收集捐款,发表文章,建立基金会,并向德兰士瓦省捐赠战时流动医院和医疗设备。来自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爱尔兰、意大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数千名志愿者漂洋过海来到德兰士瓦,准备与布尔人并肩作战。

1899年9月,克鲁格告诉米尔纳,他可以考虑将外国人获得德兰士瓦公民身份的居留期限从14年减少到5年,但要求英国今后停止为德兰士瓦共和国主张宗主权。受国内舆论影响,英国议会在给克鲁格的回信中说:“...女王陛下政府认为南非共和国政府的答复是否定的或不确定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重新考虑当前形势并采取相应最终解决方案的权利。”

为了增加对德兰士瓦的军事压力,英国从印度和地中海派遣了2000人增援纳塔尔殖民地。1899,10年10月9日,德兰士瓦省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停止向南非增兵,撤回1年6月后抵达南非的所有军队,并将所有争议问题提交外交仲裁,答复期限为48小时。10 10月10,张伯伦命令米尔纳拒绝南非提出的条件。1899 10 6月11下午五点,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州共和国联邦议会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布战争爆发。

第一阶段:布尔人的进攻

在英军援军到达南非之前,布尔人的作战计划是集中优势兵力,兵分两路,一路向东进攻纳塔尔,分割包围英军两大据点——莱迪史密斯和邓迪,占领德班港,获得出海通道。西南方向的另一条路占领了马福金和金伯利,这是英军主力驻扎在西开普铁路线的两个战略要地。同时在开普殖民地煽动布尔人暴动,牵制英军,特别是破坏了两条开普铁路的运输,阻止增援的英军利用铁路向北推进。此外,为了防备战争期间非洲土著攻击布尔人,阿端·普林克洛将军率领重兵驻扎在远离前线的大象河谷,防备小提人暴动。一支800-1000人的民兵驻扎在斯威士兰边境,一支1000人的民兵驻扎在卡列登山谷的巴苏托边境。

塔拉纳山战役

1899 10 6月12日,由德兰士瓦军和奥兰治军组成的布尔联军东进。陆军总司令彼得·茹拜尔将军率领主力部队

部队从东奥兰治越过德拉肯山,进入纳塔尔殖民地,直奔英军在纳塔尔的主要驻地乐迪·史密斯。65438+年10月20日上午,追击部队与驻扎在此的一个旅的英军作战,保卫雷迪·史密斯在塔拉纳山的外围。陆军司令卢卡斯·迈耶将军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晨雾的掩护,对英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英军损失465人,部署军损失145人。

另一支军队由有“西德雄狮”之称的德拉瑞将军指挥,于6月5438+10月65438+10月01日进入英属白求恩-纳兰领地,切断了西开普铁路干线,从而阻断了开普地区与罗得西亚的联系。德拉瑞将部队分成两路。一路由Piet Cronje指挥,包围马福金,另一路(主要是奥兰治人)由路易斯·博塔指挥,包围钻石重镇金伯利。

第三集团军向南渡过奥兰治河,从英国开普殖民地吸收了一小批布尔武装,向东北开普移动,威胁东西开普铁路线。英国军队不得不严密保卫奥兰治河铁路桥,以防布尔人企图炸毁它。亲爱的,西开普铁路线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和军用物资集散地,也被布尔人骚扰了。为了保障东西开普铁路的正常通行,英国人不得不在列车上安装一门4.7英寸的舰炮,在其掩护下缓慢推进,将铁路修成小块。

雷迪·史密斯之战

1899 10 10月30日(后被英国人称之为“悲伤的星期一”),史密斯夫人的4000名英军向中将·乔治·怀特指挥的已部署部队发起反攻,在尼科尔森内克与茹拜尔指挥的已部署部队会师。英军大败,损失10。由于史密斯夫人防守严密,茹拜尔几次攻城都力不从心,于是派侦察兵深入英军腹地,到埃斯特考特前线侦察可用于坚守的地方。其余主力在雷迪·史密斯周围扎营,等待英国海外兵团的到来。

10年末,曾镇压过爱尔兰当地起义的英国援军(南非远征军)总司令雷德弗斯·布勒率领的两万英军终于抵达开普敦。从6月中旬165438+10月,布勒指挥下的英军在东、中、西三条战线上对已部署的部队发起反攻:中将·梅图恩在西线解除金伯利的围攻,中将·弗兰奇在中线进攻奥兰治自由州,布勒将军率领主力在东线解除乐迪·史密斯的围攻。

15,18年2月的早晨,布勒海军上将在莱德斯米斯西南的小站科伦索向那里的部队发起了进攻,企图渡过图格拉河,前往莱德斯米斯。布勒的部队包括英军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旅,共16000人。此外,还有四个轻骑兵团和三个由殖民骑兵组成的步枪中队。炮兵有5个炮兵连和30门大炮,此外还有16海军12磅炮和4.7英寸炮。包括骑兵和炮兵在内,布勒总兵力为22000人。参与科伦索战役的布尔人部队包括来自约翰内斯堡、海德堡、克鲁格斯多普、弗莱黑德、乌得勒支等8个地区的民兵组织,来自奥兰治自由州的部队,以及来自约翰内斯堡和斯威士兰的白人警察部队,共计3500人。此外,还有120mm德国克虏伯榴弹炮、1 75mm克虏伯野战炮、2门75mm法国施耐德-克鲁索加农炮、1 37mm马克沁速射炮。英军在此役中大败,165,438+039人死亡,250人失踪,10门大炮丢失,原因是英军指挥官指挥失误,导致兵力分散,战术僵化。只有8名布尔人被杀,30人受伤。

在莱迪史密斯战役的同一时期,西线的金伯利和中线的斯托姆贝格的英军也遭遇了失败,损失2800多人,被称为英军历史上“黑暗的一周”。布勒上将因为战败辞去了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职务。

第二阶段:占领德兰士瓦

1899 12 17,弗雷德里克·罗伯茨勋爵被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任命为南非远征军总司令,基钦(何勋爵)被任命为南非远征军总司令。

Rbert Kitchener)是参谋长。由于战败,英国民众中的好战情绪上升,索尔兹伯里内阁“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政策得到支持。

1900 65438+10月10,罗伯茨和厨房抵达开普敦。他们带来了当地的第七军,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援军,以及印度和锡兰的三支骑兵部队。到1900时,南非战场上的英军人数已经增加到18万,然后在3月增加到22-25万,占据绝对优势。此外,数千匹军马从英国和澳大利亚抵达南非,增加了英军的机动性。

1900年2月,罗伯茨权衡战场形势后,改变策略,将主攻方向从纳塔西转移到中路兵力薄弱的奥兰治,同时改变僵化的正面进攻战术,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在西线方向,英军击败了布军最勇猛的“黑将军”皮耶特·克罗尼耶指挥的民兵,于2月16日解放了被围困数月的金伯利。东线英军于2月27日发起攻势,3月3日在多德雷赫特击败布尔人,最终摆脱莱迪斯·史密斯的围攻。

在消除了最强大的克罗尼耶对其左翼的威胁后,罗伯茨将主力转回奥兰治,稳步向北推进。从第一阶段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英国军队改变了战术。当遭到部署部队的伏击时,步兵部队不再保持队形,而是在附近挖战壕来掩护骑兵对部署阵地的冲锋。在这种战术下,部署在白杨林和亚伯拉罕牛栏的部队接连失败。3月10,英军第6师和第7师在亚伯拉罕牛郎击败了装备最精良的约翰内斯堡警察部队。3月12日,奥兰治自由州总统马歇斯·斯坦带领政府和国会官员逃离首都布隆方丹,逃往北部的克龙斯塔德。3月13日下午,英军进入布隆方丹。3月中下旬,英军伤寒流行,罗伯茨不得不下令就地休整,英军攻势中断。3月26日,陆军总司令茹拜尔在柳树田庄战役中再次坠马,次日身亡。根据他的遗愿,擅长游击战的路易斯·博塔继任了布尔野战部队的总司令。

4月底1900,大批英军增援部队抵达南非。兵力调整后,罗伯茨下辖8个步兵师(第3、第6、第7、第8、第9、10、11、殖民师)和12骑兵师。英国军队在五月初恢复了进攻。5月12日,罗伯茨的军队攻克了奥兰治自由邦的新首都克朗斯塔特。由于接连失败,布尔人的士气一落千丈。在罗伯茨的慷慨承诺下,许多活跃在英军背后的民团成员向英军投降,交出武器,然后回到自己的农场。到五月中旬,只有两万多布尔人还在战斗。

1900年5月24日,米尔纳勋爵在布隆方丹宣布英国将吞并奥兰治自由州。吞并奥兰治后,英军加强了对德兰士瓦的进攻。5月29日,弗兰奇将军指挥澳大利亚骑兵,在约翰内斯堡南郊的克利普河上击溃了最后一支防守部队。5月30日,克鲁格总统乘火车离开首都比勒陀利亚。5月31日,罗伯茨进入约翰内斯堡,6月5日凌晨进入比勒陀利亚。

1900年9月1日,罗伯茨宣布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宣告战争结束。9月11日,克鲁格总统经流亡的德兰士瓦省政府授权抵达葡属莫桑比克首府洛伦佐马奎尔。2009年6月19日,克鲁格总统乘坐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明娜·阿姆加德威廉敏娜派遣的“盖尔德兰号”巡洋舰前往欧洲寻求帮助。

第三阶段:游击战

攻占比勒陀利亚后,罗伯茨的4万大军原地休整。但是从开普敦到比勒陀利亚的漫长的英国补给线遭到了仍在抵抗的布尔人的攻击。此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主要城市和铁路线已全部被占领,部队开始转入游击战。在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英军还挫败了许多布尔人暴动的企图。

罗伯茨将军于6月29日1900,165438+离开比勒陀利亚,回国接任英军总司令一职。他把南非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基奇勋爵,伊恩·汉密尔顿勋爵接任参谋长。

从该市撤出的布尔军队现在已经分裂成若干部分,并组成了若干游击队。在德韦特、德拉瑞、博塔、扬·斯莫茨和詹姆斯·赫尔佐格的领导下,布尔游击队利用他们的野战骑射技能袭击英军交通线,掠夺英军物资,歼灭少量英军。1900年2月至1901年4月,布尔游击队在博塔和德韦特的指挥下,在英属开普殖民地作战。在1901年4月至9月的冬季战役中,游击队对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英军发动了多次偷袭,屡屡得手,缴获了大量军火、给养和大炮。从9月1901到5月1902,史和赫尔佐格重新进入开普殖民地。他们率领5000骑兵,分成几个小游击队,向英军大后方进军数千里,一路推进到大西洋沿岸和开普敦郊区,迫使英国在开普敦宣布戒严。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从3月1901开始,厨房采取碉堡战术,焦土,设立集中营,对付布尔游击队。在布尔游击队活动的地区,英军架设铁丝网,将布尔共和国分割成几个绥靖区,进行分区扫荡。铁丝网总长6000公里。在绥靖区每隔1至2公里设置一个木碉堡,派士兵驻守。任何靠近掩体的人都会被射杀。已经建立了8000多个掩体。在这些绥靖区,只要发现布尔农民在帮助游击队,他们周围10英里范围内的所有农场和房屋都会被烧毁。此外,基钦科还改变了对战俘的宽大政策,投降和被俘的游击队成员和参加过游击队的成年男性公民全部被流放到偏远的印第安、锡兰和百慕大战俘营。在开普殖民地和纳塔尔殖民地,所有响应号召“拿起武器”的荷兰籍英国公民一旦被抓获就被判处死刑。

集中营

为了彻底消灭游击队活动的基地,基钦奇下令将136000名布尔妇女、儿童、老人和8万多名黑人仆人从被烧毁的农场带走,用敞篷卡车或牛车一起运走,投入集中营。

南非集中营最早建立于9月,1900。起初,它们是为那些家园被烧毁的布尔士兵的家庭设立的难民营。1901年,厨房把它们改造成了所有布尔平民的集中营。南非有50多个集中营,分布在开普省、德兰士瓦省、奥兰治省和纳塔尔省的铁路线两侧,以及约翰内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的郊区。集中营里实行了严格苛刻的配给制度。每人每天四分之三磅玉米粉、大米或土豆,一盎司咖啡,两盎司糖,半盎司盐,每周一磅肉(有亲戚参加游击队的妇女和儿童不能得到肉)。婴儿和六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可以获得四分之一夸脱的牛奶。黑人集中营的情况更糟糕,但他们可以得到黑人亲友的帮助,也可以在宣誓效忠英国后被释放。集中营被铁丝网包围着,任何试图越过铁丝网逃跑的人都会被枪毙。集中营人口密度极高,帐篷、毛毯、衣物、药品极度匮乏,瘟疫盛行,营养不良,死亡率极高。橙区白人集中营死亡率高达40.1.901.1.00。

集中营的高死亡率严重动摇了布尔士兵的士气,同时也让英国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一落千丈。英国女子艾米丽·霍布豪斯(Emily hobhouse)对集中营的状况感到震惊,向中国提交了一份15页的报告,描述了集中营的惨状。霍布豪斯小姐被英国政府宣布为“祖国的敌人”,并立即被逮捕和驱逐出境。然而,回到欧洲后,她坚持斗争,赢得了广泛的支持。由年轻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劳埃德·乔治领导的反对党自由党猛烈抨击保守党和军队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和美国派出了核查人员,欧美国家向集中营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在国际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议会不得不向南非派出调查团。在严厉批评了厨娜和集中营的官员后,集中营的配给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死亡率很快下降到了2%。

整个布尔战争期间,共有27927名布尔平民死在集中营,其中老人1.676,妇女41.77,儿童22074。

停火命令

布尔战争旷日持久,双方疲惫不堪,欧洲国家对英国的批评和指责日益增多。1901二月份的时候,Kitchen已经开始和路易斯博塔进行秘密谈判。

到1902年5月,英军在南非的战争花费了2.2亿英镑,2.1万多人死亡。布尔人的作战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实力已经从巅峰时的8.8万人减少到2.2万人。由于缺乏补给,民兵士兵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士气低落。他们的粮草弹药已经消耗殆尽,只能靠战利品为生。

1902年,英布与中国开始正式和谈。谈判的关键是布尔人的独立和非洲人的待遇(核心是非洲人的投票权)。关于第二个问题,英国以牺牲非洲人为代价向布尔人靠拢,并很快与布尔人达成协议。1901年3月7日,在《厨房》出版的《米德尔堡提案》中,宣布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殖民地的非洲人在代议制政府建立之前没有投票权;即使将来赋予他们选举权,也要加以限制,以保证白人享有司法的绝对优势。这实际上是在排除非洲人在上述两个地方的投票权。关于第一个问题,双方已经僵持了很久。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吞并布尔共和国,所以不肯让步,坚决拒绝了奥兰治总统斯坦五次维护独立的要求。布尔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有权制定和实施他们自己对土著人的政策。

1902年5月5日,代表两个布尔共和国的布尔人代表、32个地方民兵组织和165游击队在韦雷尼京开会,讨论和争取未来。5月27日,米尔纳勋爵来到弗里尼欣会见布尔人代表史将军。

会谈中,米尔纳提出了十二项和谈条件。其内容如下:

布尔野战部队和武装公民放下武器,交出他们拥有或控制的所有枪支和战争物资,停止任何继续抵抗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政府的企图,承认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为其合法君主;宣誓效忠国王的布尔战俘将被立即释放;确保布尔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除了一些违反战争惯例的行为,实行大赦;英语是官方语言,但在学校和法庭上可以使用南非荷兰语;布尔人被允许保留枪支用于自卫,但必须申请许可证;尽快以民政管理取代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军事控制;条件成熟时在南非建立代议制自治制度;任何为支付战争而征收的税都不会加在这两个新征服的地区;英国帮助布尔人重建他们的农场;向遭受损失的农民和布尔公民提供300万英镑的赔偿;剥夺布尔军主要指挥官的公民权,但不判死刑。5月30日,60名布尔代表投票决定是否放弃维持独立。结果,他们以54票对6票决定接受和约最关键的第一条款。5月31日,英布在弗林因正式签订和约。持续了31个月的英布战争告一段落。

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英国动员了45万军队(英国官方统计是448435人),其中25.6万为英国正规军,109000为英国志愿军,53000为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军,3100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通过海路向南非运送了38万军队,此外还有35万匹马、654.38+万头骡子、654.38+0.34万吨军事装备和其他物资,先后动用了654.38+0.027艘船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共有1072名军官和20870名士兵在战争中阵亡。

波尔一方,战斗前后有88000人(南非官方统计为87365人),其中德兰士瓦人43000人,橘子人30000人。这两个国家总人口只有44万,所以几乎都是男青年参战。此外,开普殖民地还有65438+3000布尔人,2000外籍志愿者。到和平条约缔结时,3700名布尔人被杀,31000人被俘,20000人投降,10000多人被流放到德国西南非洲和莫桑比克。对南非荷兰人的影响

随着独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国家的灭亡,南非所有的布尔人都成了英国的臣民。经过这场战争,布尔人之间的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南非四个殖民地居住着60万布尔人,远远超过英国白人的数量。他们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语言。英布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他们民族认同心理状态的形成。经过漫长的演变和认同过程,他们最终成为一个民族,也就是南非白人。

虽然英国建立了南非联邦,给予了荷兰人在南非平等的政治地位,但第二次英布战争造成的民族隔阂是深远的。尽管一些南非上层荷兰人,如博塔和施,致力于与英国人和解,并在两个白人民族之间合作统治黑人和有色人种,但大多数中下层南非荷兰人对集中营记忆犹新,许多亲属死在那里,因此他们一直对英国人怀有深深的敌意。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南非的一些荷兰人发动了反对德国和英国的武装暴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南非荷兰人组成了一个极端的仇英政治组织,名为奥塞瓦·布兰德瓦格,反对南非与英国结盟。二战结束后,南非与英国的关系日益冷淡。1961 5月31日,南非联邦政府宣布不再向英国女王投降,退出英联邦,建立现代南非共和国。

对英国的影响

英布战争后,英国连接了南部非洲的殖民地,控制了非洲腹地通往大湖区的走廊。好望角是大英海外帝国最重要的前哨之一,依托于南非广袤的内陆。在经济上,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被英国控制,英国已经能够控制全球经济的命脉。来自南非的黄金使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

然而,第二次英布战争也标志着英国海外扩张历史的终结。英国政治家发现,由于现代化战争的高昂成本,同时保卫大英帝国的海外领土和英国本土在经济上和战略上都不可行。因此,英国不应再维持其孤立政策。布尔战争后,英国开始全球战略收缩,将部分海外势力范围转移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而英国自身的战略重心转回欧洲。

对战争理论的影响

除了对参战国的直接影响,布尔战争还对现代军事理论和装备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战争中,许多重要的现代作战理论出现了,或者说第一次发挥了它们的重要作用。布尔战争期间,德国总参谋部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派出军事顾问,瑞士、荷兰、法国等国也向南非派出军事观察员。面对英军借助铁路进行的大规模快速兵团动员和势不可挡的大兵团正面作战,德军总参谋部加深了对“总体战”理论的信任。另一方面,瑞士(以及后来的以色列)根据“全民皆兵”的布尔军事思想,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国防体系。

在作战理论上,布尔战争再次提出了“全民战争”的理论:每一个符合服役条件的平民都是被征召的士兵,通常在农场和城镇从事自己的事业,在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接受短期的军事训练。战争爆发后,他迅速集结,按地区上报,组建民兵参战。对于一个人口和资源相对贫乏的小国来说,因为军队平时不生产,军费又很高,不可能维持一定规模的常备军。因此,采取全民动员、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可以解决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