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各国军队装备的主要地面压制火炮有哪些?
先说150MM炮。二战德国研制的150毫米加农炮系列比较成功,性能超过同级200毫米口径内榴弹炮。德军150 mm K16加农炮,德军不装备。150 mm K18加农炮性能优异,150 mm K39加农炮射程最远。二战后期,德国继续发展170毫米K18加农炮等更大口径的加农炮,以取代150毫米加农炮系列。
150 mm K16加农炮,口径150 mm,长6.41M,弹重51.4 kg,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757 m/s,最大射程22000 m,10。1938年,德国国防军将150mm K16的性能投入现役,但其落后的性能无法满足德军战场的要求,随后150mm K18加农炮逐渐取代了150mm K16重炮。部分被淘汰的150 mm K16重炮被改装成海岸炮,部署在法国的“大西洋墙”工事中。
德国150 mm K18加农炮,口径150 mm,长8.2米,弹重43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865米/秒,最大射程24825米。150 mm K18加农炮是1933年研制,1938年批量生产的大口径重炮。150 mm K18性能优异,是德国二战中非常重要的重型支援火炮。其射程远,威力大,足以完成对步兵的远程火力支援。150 mm K18加农炮有两种不同的炮架,一种是运输和行军状态下的四轮炮架,另一种是战斗射击状态下的双轮炮架。150毫米K18重炮是二战期间德军服役的标准重型支援火炮。它伴随德军参加了二战中的多次重大战役,为德军北征立下了汗马功劳!
德国150毫米K39加农炮是150毫米K18的后续型号。克虏伯公司生产了两种原型炮。后来量产型和原型机的主要区别是枪架。量产型150 mm K39重炮使用了其他炮的炮架。1942年,克虏伯开始量产。后来克虏伯又在150 mm K39重炮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口径更大的重炮,即210 mm L/50重炮和240 mm L/46重炮。
再说榴弹炮。二战150 mm系列榴弹炮是二战德军整个火炮系统中最差的。即使在1945年二战进入闭宫阶段,德国人研制的150 mm系列榴弹炮的改进性能也赶不上二战前苏联研制的152 mm系列榴弹炮的性能。在德军150mm榴弹炮中,150mm s.FH.18作为德军150mm系列中的标准火炮,由于过于笨重而无法机动,其射程也明显不足。150 mm s.FH.18作为一战中替代德军150 mm榴弹炮的后续型号并不成功,二战中150 mm s.FH.18没有进一步改进。德国150mm榴弹炮下属型号:150MM s.FH13,s.FH13/1,s.FH40,s.FH43,s.FH44,s.FH18。
德军150 mm s.FH13榴弹炮口径150 mm,炮架重2250 kg,长2.55 m,炮弹重40.8 kg,初速385 m/s,最大射程8675 m..
南FH13榴弹炮是一战时德军装备的,其中700门s.FH13榴弹炮在德军服役至1939。火炮源于一战,射程太近,威力严重不足(其实初速这么低的时候性能也不怎么样)。s.FH13榴弹炮的改进型号为150毫米s.FH13/1榴弹炮和150毫米sFH13/1榴弹炮,主要装备在缴获的法国洛林牵引车上。
150毫米s.FH40榴弹炮,口径150毫米,长4.9米,最大射速每分钟4发,初速每秒595米,最大射程15675米,由雷因金属公司生产。S.FH40榴弹炮是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的合作火炮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改进德国150毫米榴弹炮,减轻重量,增加射程。在样品枪的测试中,s.FH40的射程不到15公里,但重量超过6吨。改进失败。这种炮的射程甚至比不上苏联同级别的老型号,比如二战前苏联研制的一些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弹炮。二战爆发后,德国国防军仅将其列为备选量产炮型号。
150mm s.FH43榴弹炮和s.FH44榴弹炮都是s.FH40的改进型号,s.FH43的设计最初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兵工厂提出的,后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在斯柯达兵工厂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全新的150mm榴弹炮,但只有莱茵金属公司制造了一门样品炮并进行了实验,克虏伯公司后来终止了该炮的研制。二战时,因为雷因金属公司的改进不成熟,产量稀少。和s.FH43一样,s.FH44的原始设计也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兵工厂提出的。后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在斯柯达兵工厂设计的基础上,研制出全新的150毫米榴弹炮,并制造出样炮进行测试。
说说著名的150 mm s.FH18榴弹炮。炮架长7.8米,长4.44米,宽2.3米,高1.7米。该炮全重6304公斤,弹壳重43.5公斤,炮的俯仰角为-3度-+45度,炮向射击。S FH 18榴弹炮1934进入德国国防军,其后续改进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同时进行。总的来说,150 mm s.FH18榴弹炮不成功,重量太重,射程太近,有限的射程比德军缴获的德国仿制152 mm榴弹炮还要差。尽管如此,150毫米s.FH18榴弹炮仍然作为德国国防军使用。与德国105mm s.FH18轻型榴弹炮配合使用。在实战中,其作战效果不如105mm s.FH18轻型榴弹炮。该炮使用的火箭弹射程可达18200m。
150mm s.FH18M榴弹炮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150mm s.FH18的改进型。和s.FH18的主要区别是有炮口制退器,其余都差不多。
150毫米s.FH18/40榴弹炮,弹长5.39米,初速595米每秒,最大射程15675米,总输出46炮。s.FH18/40是克虏伯对s.FH65438+的评价。但是对于150 mm的重型榴弹炮来说,15675 m的射程远远不够。这个射程比前苏联的152毫米榴弹炮和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都要近。为了解决德军150 mm系列榴弹炮射程短的问题,后来德军用170mm加农炮代替150mm(170mm k 18)作战。德国170mm加农炮威力大,射程远,性能相当不错。
150 mm s.FH36榴弹炮,炮架长10.24 m,长3.55 m,宽1.75 m,高1.88 m,弹重43.55 kg,最大射速4发/分钟,初速485 m/s. S.FH36榴弹炮是Rein Metal公司生产的一种榴弹炮,是其轻量化改型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65438年开始改进150mm S fh18榴弹炮。S.FH36采用了大量轻合金,重量比S fh18轻很多,枪架也缩短了一半。但炮的初速也有所下降,射程比S fh18更近,只有12500m。作为传统步兵师的重型压制榴弹炮,这个射程是不够的。在实战中,
先说步兵炮。德军150 mm s.IG33步兵炮是二战中德军生产的大型步兵炮。从1933到1945,德国连续生产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150 mm s.IG33步兵炮最早的研制始于1927,1933投产。之后不断改进,产生了150 mm s.IG33/1,150 mm s.IG33/2。此外,德军还有四种装甲车装备150mm s.IG33,150 mm s.IG33步兵炮的主要问题是太重,达到2吨。作为德军步兵团的直射炮,确实很重,机动性有问题。s.IG33步兵炮起初并没有装备反坦克穿甲弹,直到1941-1942之间引进德国新型穿甲弹技术。随着德国新型穿甲弹技术的出现,150 mm s.IG33步兵炮为了加强反坦克能力,安装了炮口推进器。其反坦克穿甲弹的推进剂重量为30公斤。在实战中,由于火炮巨大的重量限制了其对德军步兵的支援和发挥,因此自行改装也进行得很快。德军很快在德国已经生产的一系列坦克底盘上安装了150毫米s.IG33步兵炮,这样就可以解决机动性问题。枪的巨大威力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威胁。通常意志薄弱的敌人没几发炮弹就会从战壕里出来投降。另外,据说该炮有击毁T-34的记录,但未得到证实。这种枪一直生产到1945年战争结束。
150MM无后坐力炮有三种,150mm LG240,150mm LG290,150mm LG42,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