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风险投资。

2008年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期,但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业绩的大幅增长无疑将稳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许多利益相关者对行业预期下滑的担忧。相比2007年的“保守”经营,2008年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开始积极进取,进入包头、大连等地,对外扩张取得突破。但在区域突破性扩张的过程中,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势必面临资金短缺,销售和融资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至于近期市场人士对其子公司巨额利润的质疑,因为持股项目和合并报表,不足为虑。

业绩增长回报股东

尽管2008年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期,但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还是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年报显示,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34.79亿元,比上年增长665,438+0%;营业利润总额7.6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1亿元,比上年增长79%;每股收益0.88元。

利润分配方面,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实质上拟进行现金分红,而非拆股。据介绍,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65,438+00股派发现金红利65,438+0.65,438+00元(含税),现金分红8986万元(含税)。

考察近几年的情况,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相对比例,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的现金分红计划在2008年达到最高水平,现金分红金额占当年净利润的23%。2005年和2007年的现金分红分别为2600万元和31.3万元,分别占当年净利润的19%和8.7%。

客观上,业绩的大幅增长无疑稳定了投资者、债权人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对行业预期下滑的忧虑。2008年5月,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完成配股操作,融资26亿元,认购比例98%;与此同时,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2008年通过银行贷款融资40亿元。在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筹集困难、银根紧缩导致资金短缺的形势下,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不仅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缓解了资金短缺,还增强了公司实力和竞争力,为自身扩张创造了条件。

利用行业危机并购。

拥有巨额资金的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开始通过并购方式在外省市进行土地收购和扩张。这与2007年的“保守”操作形成鲜明对比。

年报显示,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2007年房地产市场“过热”、高价拿地、住宅成交量和价格同步上涨的情况下,并未参与一宗高价土地拍卖。坚持协议收购,以相对宽松灵活的支付方式,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土地储备。2008年市场低迷,公司化“危机”为“机遇”,抓住土地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机遇,根据公司资金平衡稳步增加土地储备,一举走出珠海、中山市场,进军包头、大连,异地扩张取得突破性进展。

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新增土地储备约66.8万平方米。截至2008年底,在建项目和土地储备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为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持续稳健发展和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阶段,是企业扩张的好机会。此时部分区域房价下跌,销量下降,购房者持观望态度。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业绩和资金的双重压力,尤其是近年来融资渠道不畅、高价买地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就项目公司的并购而言,资金充裕的大公司和压力较大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往往能达成一致,各取所需,有利于各自的发展。

考察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M&A扩张的案例,所揭示的双赢安排也值得借鉴。2009年6月6日,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收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0%股权的议案》,收购对象为森磊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磊公司”)拥有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股权及其大股东孙继胜拥有的大连花藤10%股权。大连花藤的主要资产是两块房地产项目用地,规划用途为住宅和商业。据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介绍,本次投资是为了落实公司面向全国、适度开拓国外市场的战略,抓住市场机遇收购国外土地储备和开发项目,为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需要强调的是,本次收购对原股东公司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获得了巨额现金,或者解决了自己的流动性问题,或者实现了自己的收益。这表现在股权转让640万元,提供股东借款2.89亿元。其次,缓解了原大股东和管理层开发项目的业绩和资金压力。就房地产项目而言,拿地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资金筹集和实际开发更重要。资产评估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高达96%,资金压力可想而知。第三,以前的大股东还是可以分享一些未来项目开发的成果。股权转让及相应股东借款偿还后,公司仍持有20%股权;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