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个著名对冲基金的金融案例。

著名的对冲基金

最著名的对冲基金是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尤里恩斯·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它们都创造了40%至50%的复合年回报率。进行高风险投资,可能给对冲基金带来高回报,也可能给对冲基金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最大的对冲基金不可能永远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量子基金

乔治·索罗斯1969量子基金的前身双颖基金由乔治·索罗斯创立,注册资本400万美元。1973年,该基金更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跃升至12万美元。索罗斯基金旗下有五只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是其中最大的一只,也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1979索罗斯再次给自己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为量子公司。所谓量子,来源于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与索罗斯的金融市场观一致。测不准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精确描述原子粒子的运动是不可能的。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不断波动的状态,但通过明显的折现和不可预测因素的赌博是有可能赚钱的。公司的平稳运行和超面值的价格是基于股票的供给和需求。

量子基金的总部设在纽约,但其投资者都是非美国的外国投资者,目的是为了躲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量子基金投资于大宗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广泛利用金融衍生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金融经营。凭借索罗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胆识,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场逐渐壮大。由于索罗斯多次准确预测了某个行业和公司的超常增长潜力,在这些股票的上涨过程中获得了超额收益。即使在市场下跌的熊市中,索罗斯也凭借精湛的做空技巧赚了不少钱。截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至总资产价值近60亿美元。65,438+0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65,438+0美元,到65,438+0996年末已经增加到3万美元,也就是增加了3万倍。

老虎基金

从65438到0980,著名券商朱利安·罗伯逊融资800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对冲基金老虎基金成功狙击英镑和里拉,并在此次操作中获得巨额收益。自此,老虎基金名声大振,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此后,老虎基金的资本迅速扩张,最终成为美国最显赫的对冲基金。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一直在上升,在股票和外汇投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司最高利润(不含管理费)达到32%。1998年夏天,其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巅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1998下半年,老虎基金一系列投资失误,从此走下坡路。1998期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47: 1。预计汇率将跌破150日元。6?1罗伯逊命令他的老虎基金和捷豹基金大量做空日元,但日元在日本经济没有任何起色的情况下,两个月内飙升至115日元,罗伯逊损失惨重。单日最大亏损(1998 10.07)中,老虎基金亏损20亿美元,1998的9月和10的6月,老虎基金在日元投机中亏损近50亿美元。

1999期间,罗伯逊大举投资美国航空集团和废物管理公司的股票,但这两家商业巨头的股价持续下跌,老虎基金因此再次遭受重创。

从1998到12,从捷豹基金撤出了近20亿美元的短期资金,从1999到10,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共撤出了50亿美元。投资者的撤离使基金经理无法专注于长期投资,从而影响了长期投资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罗伯逊要求将其旗下“老虎”、“美洲狮”、“美洲虎”三只基金的赎回期从2000年3月31日改为半年度,但到了31日,罗伯逊在老虎基金。老虎基金倒闭后清算了65亿美元资产,其中80%返还给了投资人朱利安?6?1罗伯逊个人留下15亿美元继续投资。

对冲基金投资案例

在许多已知的对冲基金投资案例中,当金融市场的价格受到对冲基金的干扰时,这些价格会继续朝着对冲基金预期的方向下跌。与此同时,被攻击的国家受损越严重,对攻击的对冲基金越有利。结果是对冲基金和民族国家之间的财富再分配。从分配公平的角度来看,对冲基金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接近垄断,因此其收益接近垄断利润。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是,一旦对冲基金操纵价格,输赢机会不对等,就会导致市场本身,包括货币体系的破坏,更不用说提高市场的效率了。从经济学的价值观来看,既然没有效率,就没有道德基础。由于这种行为导致的财富再分配,赢家的收入不仅是以输家的等量损失为代价的,而且是以输家的更大损失为代价的,甚至是其货币体系和经济机制的崩溃和失灵;从全球范围来看,是净福利损失。

1,1992狙击磅:

从1979开始,尚未统一货币的欧洲经济统一了各国的货币汇率,形成了欧洲货币汇率挂钩保险制度。该制度规定,允许各国货币在欧洲“中心汇率”上下25%的范围内浮动。如果一个成员国的汇率超过这个范围,其他国家的央行就会采取行动进行干预。而欧洲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政策根本无法统一。不同国家的货币受各自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此,有时,联系保险制度迫使中央银行采取违背其意愿的行动。例如,当外汇交易剧烈波动时,这些央行不得不买入弱势货币,卖出强势货币,以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1989年,东西德统一后,德国经济增长强劲,德国马克坚挺,而1992年,英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英镑相对疲软。为了支撑英镑,英国银行的利率一直居高不下,但这必然会伤害英国的利益,所以英国希望德国降低马克利率,以缓解英镑的压力。但由于德国经济过热,德国希望利用高利率政策给经济降温。由于德国拒绝合作,英国在货币市场上继续下跌。虽然英德联手卖马克买英镑,但还是无济于事。1992年9月,德国央行行长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欧洲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只能通过货币贬值来解决。索罗斯预感到德国人准备撤退,马克不再支持英镑,于是他的量子基金借了一大笔英镑,5%的存款买了马克。他的策略是:在英镑汇率下跌之前,用英镑买入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时,卖出一部分马克来还原来借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利润。在这次操作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做空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英镑,买入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马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净赚了654.38美元+0.5亿美元,而欧洲各国央行损失了60亿美元。事件以英镑汇率在654.38+0个月内下跌20%而告终。

2.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抛售泰铢,迫使泰国放弃长期以来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迅速蔓延到东南亚所有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币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后来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管局有大量外汇储备,当局大幅加息,使得对冲基金计划未能成功。然而,高利率导致香港恒生指数暴跌40%。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股票期货,前者导致利率飙升,拖累整个香港股市,他们“肯定”会获利。但香港政府在1998的8月入市干预,使得对冲基金在外汇市场和香港股票期货市场双双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