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暗战”

这场“赌局”的残酷之处在于,从来没有真正的双赢。市场的“大手”总是拨弄着命运的轮盘,新能源行业的大规模布局必然会在分化的大趋势中爆发。江西江苏这种乱七八糟的地方烙下的伤疤,是失败者付出的代价。

现在,轮到安徽坐在赌桌上赌下一个十年,和蔚来、大众去下一个战场。被誉为“最佳创投机构”和“赌场”的合肥,成为了漩涡的中心。

“隐忧很多”

有人曾这样评价合肥的尴尬地位:“向东,进不了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往西走,挤不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实上,即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合肥也要面对武汉、南京的夹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塌陷区”。

好在合肥从来不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精准狠毒的投资眼光,让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大县”在短短十几年间,变成了“新一线城市”,举世瞩目。

知乎上有一个直观的对比: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是深圳,深圳的GDP从65.438+0.995到2006年,从842亿元上升到5865.438亿元;在同一时间跨度内,合肥从2005年的85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274亿元。2019年,合肥GDP已经增长到9409.4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

然而,一个庞大的新兴城市,在无数的赞誉背后,往往有着巨大的发展压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千变万化的时代格局折射出层层隐忧。这意味着,合肥要想把自己打造成“前浪”,需要更强大的动力势能。

20年前,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给了合肥第一次转型的机会,海尔、美的、格力等头部品牌相继跟进。十年间,家电产业的繁荣为合肥带来了第一个千亿产业,接近当时武汉家电产业规模的4倍。合肥,这座“工业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然而,时代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如今家电行业在激烈的股市竞争中如火如荼,无休止的价格战使得行业利润不断被稀释和分化。消费市场受阻,产业链动荡风险加剧,产品差异化突破停滞...疲惫的家电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生与死的洗礼。两年多来,格力股价一直徘徊在3000亿左右,营收滞涨、利润下滑成为合肥家电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期的最真实写照。

12年前,合富把整个城市的发展赌成了“重伤”的BOE,希望用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去争取一个明天。合肥几乎全部步入正轨,产值超千亿,从业人员超过65438+万,配套企业发展超过70家。继家电业之后,BOE又支撑起了合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然而,BOE在面板行业以低价攻势击败日韩后,却不得不被囚禁在业绩的牢笼里。BOE在2019财报中披露,在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增长近20%的情况下,净利润下降超过40%。换句话说,技术实力极强的BOE仍在资本市场上蹒跚而行。

“必须加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管理,不是产业和技术上的巨人,而是资本市场上的巨婴。”?BOE董事长陈燕顺也在不断反思自己。

不仅如此,虽然在华为等手机厂商的支持下,BOE 2019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18万片,同比增长343.9%,位居全球第二。但是相比三星,BOE的出货量不低于5%,差距不言而喻。

而随着华为手机业务因中美局势进入产品衰退期,对BOE面板业务的冲击将如潮水般涌来。地处工业中心的合肥,无疑将面临行业的危机,寻求解决之道。

合肥给出的答案指向了风起云涌的新能源行业。这样,合肥加入新能源产业的“豪赌”就有了更深刻的产业集群意义。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提升合肥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领域的创新和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是推动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电子建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肥原有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创新产业实现同频共振,构建产业闭环,实现合作共赢,最大程度解决原有产业链的各类隐患。

转变“暗战”

然而,当我们回头看江西、江苏等地的断壁残垣时,不禁要问,赌桌上的“常胜将军”这次能赢吗?

经过几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似乎人们普遍看好合肥的这一轮产业转型。毕竟相比博骏和林赛,蔚来和大众显然要靠谱得多。但既然赌博很可能会输,此时此刻,不如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它在成功转型后对盛况的冗长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不可否认,以JAC和奇瑞为代表的安徽汽车工业近年来的成绩并不理想。2019年安徽省汽车产量77.6万辆,仅占全国的3.6%。这意味着在强敌环伺的新能源战场上,日渐衰弱的本土品牌并没有创造出足够的市场认知度,几十年汽车工业发展积累的品牌和技术财富很可能在下一个时代的窄门里付之一炬。

大众汽车的进入似乎让传统的汽车制造重新焕发了活力。但由于江淮自身的弱势,新能源发展的主导权被德国人牢牢掌控。目前思豪的前路未卜,大众新能源引入中国依然缓慢。

甚至在未来的合作中,大众可以提高技术和制造,会从供应链体系、车辆份额等方面进一步划分市场。江淮和郭萱高科可能会进一步成为强大的大众集团的附庸,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一部分。

姿态比较低的蔚来呢?虽然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单季汽车销量首次突破654.38+00000辆,首次实现毛利36543.80+03万元,但仍处于亏损状态,营业亏损达到654.38+065.438+07万元。

从中长期来看,蔚来迫切的问题仍然是快速扩大销售基数,实现规模效应,进而实现盈利。然而,面对泰斯拉和小鹏的围攻,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蔚来一直坚持的差异化服务体系,在用户规模增大后,会遇到更加艰巨的运营压力。如何实现服务,也成为蔚来能否带动安徽新能源发展的关键。

此外,在新能源产业链上,虽然合肥目前有郭萱高科、华庭电源、安徽力高、合肥星源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都有锂电池布局,没有做到核心优势,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清洁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等影响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格局的新兴产业仍然不足。

在人才体系建设上,家电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的大规模布局,让合肥撬动了经济杠杆,但并未激起民心。多年来,合肥仍未能构建起完善的、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

从引进人才的成绩来看,2019年,合肥新增常住人口10.2万,相比杭州55.4万、深圳412.2万、广州4015万的竞争对手,城市吸引力显然任重道远。

今年4月,合肥出台《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经济指标与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等主要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长三角副中心,一直是合肥发展中的殷切期望。这一次,成败可能就看这个转折了。

本文摘自《汽车公社》杂志8月刊封面故事。

文/罗超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评论”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访问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