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业绩造假?
方法自然很巧妙,但不可能是真的。只要用心去分析判断,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的。
1,毛利分析方法
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基本操作就是测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如果这个上市公司的某项主营业务收入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很大,就可能是欺诈。如果你发现上市公司毛利高得惊人,就有必要对这类公司提出质疑。
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真正高利润的企业很少,高利润背后往往有陷阱。
用这种方法分析舞弊,应该对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同行的盈利能力。
2、现金流量分析法
这也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筛选方法。如果上市公司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可能意味着已经确认为利润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如果对比的金额特别大或者对比的持续时间太长,就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在相关利润项目中出现悬念利润或虚拟利润的迹象。比如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高,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这类上市公司往往是在做撮合。仔细分析现金流量表会发现许多舞弊的线索。如果发现上市公司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远远小于其利润的税负,很有可能是该公司在造假。
3、应收账款和存货分析方法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就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增加收入和成本。他们必须虚增库存来消化一些采购发票,所以他们的库存会异常增加。这样,这些公司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会急剧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会急剧下降;存货大幅增加,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但上市公司也会注意到,自身收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必然会引起小散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必然会将应收账款转移到其他收款和预付账款上。
4.税收分析方法
小三,一家小型上市公司,通过对公司欠税情况的分析,发现其编造了上亿元的收入。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个小公司,实力自然不比大型上市公司强,但欠税居然达到几千万元。基于此,三笑判断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款自然也是虚构的。按此推论,收入和利润也是虚拟的。
但根据公式,期末应纳税额余额=期初应纳税额余额+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已纳税额计算上市公司期末应纳税额余额,发现与实际余额相差甚远,实际税负很低。此后不久,公司造假被曝光,股价自然暴跌。因为他的细心,这个小公司很早就发现了问题,抛出了所有的股票,却逃过一劫。
5.资产质量分析方法
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不良资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要求小公司能够分辨。如果子公司长期业绩一般,那么应该怀疑长期投资正在减值;在建工程一直在账上,很可能是不良资产,尤其是那些建设周期太长,早已过时的设备。
一些公司经常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很多时候是为了消化虚构的收入。
6.资产重组及关联分析资产重组及关联也是现在诈骗的重要手段。
不过,就算手段再高明,也不是找不到。目前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是不公平的,如果有这种交易,往往涉及欺诈。比如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关联交易比例很大,所以业绩往往有很多水分。就连重组关联创造的投资收益也不那么靠谱。如果往来账户越来越多,造假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那么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被粉饰过。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利润总额(不含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远低于上市公司,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注入上市公司。
7、子公司分析方法
上市公司常用的舞弊手段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在一个子公司舞弊(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也有舞弊,但份额不大);另一个是造假的分散性,几乎所有的子公司和母公司都在造假。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的业绩优秀的子公司,而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做出来的;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收购的。这时候就要注意收购日期是否合适;其他子公司,进出母公司的报表,都很可疑:刚和母公司合并的时候,业绩出奇的好,但是过了几年,就会被取代,而且这些子公司经常造假。
8.审计意见分析方法
有一个问题值得广大投资者和小公司注意,那就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暗示着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会计人员往往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一般不会直接指出上市公司造假。他往往避重就轻,用词非常委婉,暗示公司有严重的财务问题,说明段和说明段的内容。比如有一句话非常值得关注:应收账款金额巨大,主要收入主要来自一家公司,尤其是一家海外公司。在这些时候,很可能是一些虚假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