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食品店,讲讲你和石油行业的故事?

三代石油工程师,测井、钻井、油藏、储运全覆盖。于是我从小就下定决心不学石油,高考失利后无助地跌入坑中。

2013本科毕业,来美国读研究生。那年赶上中国石化的招聘改革,每年的6月5438+10月两大公司都没有双选会。很多本来可以直接报我们单位的孩子,因为政策突变,突然失业了,无奈被劳务派遣。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同学也选择在国内考研,缓解就业压力。暑假在NOV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的办公室实习了一段时间,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油价120美元的时候,集团毕业的学长还是有机会直接去大公司的,不够好就去field engineer赚点奖金。那时候我就在想,好好学习,做个博士,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2014油价开始下降,群里资金有点紧张。很多新同学失去了赞助人,刚开始ABM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公司的氛围一开始似乎并不轻松。所以暑期实习生的申请一直不是很顺利,很多面试的家庭都开始排斥留学生。在一次又一次被rej之后,我得到了在中国斯伦贝谢的实习机会。上次面试快结束的时候,我和HR聊天,她问我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我说在Schlumberger做现场工程师并不坏。她笑着说,你没觉得这是损失。我说公司和我是双向选择,各有各的资质。我开了几个玩笑。后来实习结束后,最后的陈述有一个告别晚宴。我当时很幸运遇到了HR。了解到她在美国做了四年现场工程师,然后调回国内谈工作,选择谈未来。虽然有点不清楚,但似乎她还能有信心。

2015年14下半年油价大幅下跌后,研究不开心,不准备读博,找工作异常艰难,在各种悬而未决的日子里度过了非常艰难的时光。我想过间隔年,想过回国,想过读书,想过转行,甚至想过如果实在不行就回家参加招考。环境充满悲伤,我只能自己调解。我补了很多一直想看却没看过的书。我把本科以来学过的专业知识都复习了一遍。我在美国旅行了五个多星期,边旅行边写CL在线申请。大家都觉得我白白洒脱,悠闲自在的走来走去。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内心的焦虑和膨胀。幸运的是,我足够幸运。去毛伊岛旅游的一天早上,我在邮箱里收到了最终录取通知书。base在休斯顿的一所房子里做R & amp;d的公司,一个MWD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虽然在这个油价上我没有太多的选择,但是一切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回学校收拾行李,开始了自己开车500英里的生涯。

上班的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同期油价也跌得很快。昨天油价35美元,大公司开始大比拼裁员。每天都有人被解雇。前段时间和石油公司的几个朋友吃饭,聊到公司的午餐从免费变成了五刀三盘,连瓶装水都不能提供。昨天我给客户打电话,说他们总公司明年整体预算缩减到80亿。要知道这还只是今年一个油田的投资。高盛预测明年油价将达到20元,咨询公司分析称油价很可能长期处于低位。

两年时间,经历了行业最高点和行业最低点,差距100美元。我也有幸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但是,石油行业还是有希望的,生活还要继续。未知因素多了会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