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青睐推高行业估值,德启医药产品商业化之路有待突破。

德奇医药近三年累计亏损超过6543.8+0亿元,但市场分析预测,该公司一上市,估值有望突破100亿元。投资者不禁要问:在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生物医药轨道上,它将何去何从?

投资者网刘浩华

165438+10月9日,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的德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祺医药”)启动公开发行,拟在全球发行65438+5.42亿股h股,发行价为15.8至18.08港元,股票代码为06996.HK。预计65438发行。

据介绍,德启医药是一家专注于临床阶段创新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的独特性来自于其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和开发新的抗肿瘤疗法的差异化战略方法。

虽然德奇医药已经开始发行股票,但该公司仍处于持续R&D投资状态,尚未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商业化已经成为该公司最迫切的问题。

针对德奇药业的上市进度、资金使用及后续发展情况,Investor.com致函公司董秘,但一直未收到对方回复。

生物医药成资本抢“香饼”

就商业属性而言,德启医药所属的生物创新药研发行业属于“高收益高风险”。所以大部分生物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在上市前都是亏本的。

与近两年申请在港交所和内地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一样,德祺药业没有盈利,近三年累计亏损超过6543.8+0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德祺药业的收入分别为946.4万元、5294.6万元和19366万元;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6543.8元+0.46亿元、3.24亿元和5.38亿元。其中,研发支出分别为1.1.6亿元、1.1.6亿元和1.7亿元。

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部执行总经理黄令义告诉Investor.com,“在资本市场上,人们更关注生物医药公司选择的轨道、研发技术能力和未来的增长空间,而不是现在是否盈利。”

据悉,自2018年HKEx启动18A章以来,没有收入的生物技术公司被允许上市。截至今年9月底,港交所已欢迎265,438+0家符合18A章要求的医疗健康公司来港上市,融资536亿港元。

内地a股上市公司科创板也不甘落后。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来,截至2020年10月30日,已有185家科创板企业在* * * *上市,其中,医药生物企业38家,募集资金484.4亿元,行业总市值为。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医学生物具有较高的投资属性。医药行业年初估值在35倍PE左右,到10年末增加到47倍。”西南证券医药生物集团首席分析师杜向阳对Investor.com记者表示,从供求关系来看,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和医疗支出的持续增加,也给医药生物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西南证券撰写的《2021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双周期背景下“创新升级+进口替代”引领医药大时代》分析报告显示,2003年至2013年,慢性病患病率增长1倍。

报告称,“在供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医药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支出也在增长。从我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来看,已经从2003年的4.9%上升到2019年的6.6%。从全世界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比例在13%左右。”

黄令义补充道:“以前我接触的申请上市的公司都比较传统,这两三年申请上市的大多是生物医药公司。”

多渠道资本加持推动公司估值跻身百亿

资本有多青睐生物医药企业?从德启医药可以看出。

根据德启医药的招股书和公开资料,2065438+2007年4月,全球500强上市公司Celgene入股德启医药。

2065438+2007年8月,德祺药业完成21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华晨资本、祁鸣创投、泰富资本、老虎投资投资。

2019,1月,德启医药获得1.2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于波资本、方圆资本领投,信基、药明康德、祁鸣创投、泰康资本、泰富资本跟投。

今年7月,我们完成了由富达投资领投的9700万美元C轮融资。此轮也得到了高瓴创投和GIC公司的背书,老股东祁鸣创投和于波资本继续投资。

也就是说,德奇药业已经筹集了近2.6亿美元用于研发和日常运营。

据悉,德启药业已引入包括富达投资、GIC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贝莱德、于波资本、高邮资本、红杉资本在内的10名基石投资者,认购本次发行价值约65438+7900万美元的股份,占中间价发售股份的53.25%,有6个月的锁定期。

在资本的加持下,德祺药业上市后估值有望跻身百亿。

安信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估值角度来看,德祺医药可以针对程诺建化(09969。HK,市值6543.8+052亿),港股血瘤和实体瘤深度相当的生物制药公司。在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进度方面,程诺建华略胜于德奇医药。但考虑到德奇医药进口的核心产品为同类唯一药物,目前竞争格局良好,且对大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有布局,认为公司合理市值接近程诺建华,约为6543.8+05亿港元,短期内有20%左右的增长空间。

杜向阳表示,受疫情和流动性两大核心因素影响,年初至今,申万医药指数上涨48.2%,跑赢沪深300指数约32.5个百分点,位列行业第四。

产品商业化的道路崎岖不平。

在资本的加持下,德启医药实现商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招股书显示,德启药业建立了由65,438+02项资产组成的高选择性管道,其中包括2项临床晚期资产、4项临床早期资产和6项临床前资产。同时,有9个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和5个计划的临床试验。

其核心产品为ATG-010和ATG-008,分别从核药集团和新基公司进口。其中,ATG-010(selinexor)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是全球首个SINE口服抗癌药。ATG-008是同类产品中的第一个,用于治疗肝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胡兰典告诉Investor.com,“由于缺乏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审批门槛相对较低。新药要看有效人群的比例或者对某一类人群有特效。”

根据Jost Sullivan的数据,20101900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计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将增至10.4%至167200,预计同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70亿元人民币。中国的DLBCL市场也有望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DLBCL患者199100人,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25050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7%,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60亿元人民币。

胡兰典还表示,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只是第一步,还会继续投入研发。

德启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募集资金6543.8+0亿元中的5.5亿元将用于生产基地二期,以扩大MCV2疫苗和MCV4疫苗的产能。”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创新药物的上市和商业化。”杜向阳告诉Investor.com记者,今年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腾笼换鸟”策略中的减法方向。通过转移品种降低医保支出,为临床必需药和创新药腾出空间。同时规定年度动态调整和创新药医保准入谈判,可以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促进新一年的放量。

据悉,德祺医药的ATG-010产品预计最早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提交在中国进行多发性骨髓瘤三线治疗的申请。基于新药研发行业的特殊性,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非常渴求。近两年,在资本的加持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本运作只能带来短期效益,产品的商业化才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德启医药披露的数据来看,实现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