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券公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审计,一般称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受托经济责任制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承担着过滤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

内部控制是指管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评价经营效率和业绩以及遵守法律法规而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前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审计成本和审计意见的正确性。不合理的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不力会造成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以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在于,内部控制不仅提供合理的财务报表保证,而且具有经济评价的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巩固经济责任制。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提出评价建议,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纠正自身错误,优化管理结构,更好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同时,内部控制也是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信任,加速了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缩小了审计范围,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完善了审计职能。因此,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实现以及经营风险的大小。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可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错误和舞弊,降低财务报表层面和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确认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内部控制不仅是被审计单位组织、约束、考核和调整其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现代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信任加速了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缩小了审计范围,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完善了审计功能。在确定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时,应明确注册会计师无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在执行会计审计报表时都应充分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定是否实施合规测试以及实施合规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合规性测试并不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全部内容。在内部控制良好的单位,注册会计师可以评估控制风险较低,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但不得完全取消实质性测试程序。

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财务报表和各种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为注册会计师在所有关键环节做出专业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如确定重要性水平、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确定执行分析程序时使用的期望值等。在审计过程中,如果稳健性评价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的,可以对其进行合规性测试和评价;否则,进行全面的实质性测试。如果合规性评价认为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有效的,可以对上述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然后可以进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否则,进行全面的实质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