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定义

文件定义: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学导论》中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过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功能的固化信息。

本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新档案法:本法所称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具有利用价值,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记录和资料。

档案载体形式分为

1.纸质档案:以纸张为记录载体形成的档案。

2.非纸质档案:又称特殊载体档案,包括甲骨文档案、金石学档案、简牍档案和帛书档案。国外早期纸莎草档案、泥板档案、羊皮纸档案。

3.电子档案:以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光盘、磁盘等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系统读取和处理,并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

档案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原始性;档案还反映了特定内容的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忆,具有历史记录。

原始性和历史性的结合是档案的独特标志,原始记录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相邻事物(如图书、文物、资料等)的本质。).

档案的一般属性: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

知识属性: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它们记录了人们社会实践中大量具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

档案不仅储存知识,还传播知识,说档案是“历史文明之母”、“文化之母”。

信息属性:任何文件都承载着一定的信息,文件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档案工作的指示明确要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