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通过率高吗?有什么要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股票在主板上市的首次公开发行需要满足以下资质要求:
(1)发行人应为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募集设立方式公开发行股票。
(2)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日起,发行人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三)发行人注册资本已缴足,发起人或股东出资的资产产权转让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争议。
(四)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5)发行人最近三年主营业务、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6)发行人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创业板股票上市的首次公开发行需要满足以下资质要求:
(1)发行人是依法设立并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2)发行人注册资本已缴足,发起人或股东出资的资产的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争议。
(3)发行人应主要从事一种业务,其生产经营活动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
(4)发行人最近两年主营业务、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5)发行人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企业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企业要想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必须经过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阶段企业上市前的综合评价
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和系统工程,与传统的项目投资相比,它还需要经历前期论证、组织实施和后评价的过程,还面临是否在资本市场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的路径选择。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企业要做不同的工作,渠道和风险。只有通过对企业的综合评价,才能保证上市企业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正确经营。对于企业来说,组织调动大量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去工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为了保证上市成功,企业会先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慎重给出意见,在得到明确答案后,再全面启动上市团队的工作。
第二阶段是企业内部规范的重组。
企业首次公开上市涉及的关键问题有数百个,尤其是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民营企业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很多,比如财政、税收、法律、公司治理、历史沿革等。,而且后期很多问题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因此,企业在完成前期评估的基础上,在上市财务顾问的协助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前处理一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项工作,赞助商和战略也可以得到加强。
第三阶段正式启动上市工作。
上市目标一旦确定,企业就开始进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实际操作阶段,主要包括:选择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审计和法律调查、券商辅导、发行申报、发行上市等。由于挂牌工作涉及五六家外部中介服务机构同时工作,人员涉及数十人。所以组织协调难度很大,需要多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