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规模的原始股票骗局马拉松审判
此前,中国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经过深入调查,移交地方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在庭审前后,甚至在庭审过程中,涉案公司不断上演闹剧,真相似乎扑朔迷离。这家公司真的是无辜的吗?还是有其他东西可以依靠?
法庭闹剧
7月2日,在哈联创所在的宾县,记者随机询问的多位当地居民均表示,从未听说过另一家名为哈联创的公司在美国上市。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在当地默默无闻的“公司”,却掀起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轩然大波:该公司向3424名投资者出售在美国上市的所谓“原始股”,庭审证据显示,最低价格为4元/股和5.5元/股,大部分在48-5.2元/股区间。按照每人1万股的最低购买量计算,涉案资金高达数亿元!
这个本来可以按照同案诉讼处理的案件,一开始是作为单独诉讼处理的,但是经过几天的审理,因为事实和证据几乎相同,法院合并了案件。
原告代理律师计燕称,参加庭审的除了双方代理人,还有哈尔滨联创公司董事长孙守全的三弟孙守安、该公司证券部经理文鹏、一名购买该公司原始股的女股东、该公司两名女员工等五六人。
孙寿安坐在临门的最后一排,庭审时频繁打电话进出,表情焦虑。尤其是在原告律师向法院提交了被骗投资人及孙守安、文鹏的总罢免证据(孙在录音中承认购买原始股人数为3424人,认购款用于公司发展)后,他的表情更加紧张,立即出门打电话。
庭审中,哈联创公司要求原告代理律师“告诉”原告(被骗投资人),如果不转换成美股,他们今后将永远无法换股,也将被从“中国风能”的股东名单中划掉(哈联创自称未能如期赴美上市后曾借壳上市,据其介绍,该公司属于OTCBB市场)。
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是,6月26日,一位以第一原告身份参与庭审的沈阳被骗投资者告诉记者,庭审过程中,哈尔滨联创公司“证券部”主任温鹏突然拿出印有其英文名字的“中国风能”美股,逼其发问,“三天内不换美股,我们就不给你换!”
投资人在电话里苦笑着告诉记者:“我没有提供任何文件,也没有签字。我怎么会有我的美股?”
现场声音最大的是公司一再强调是一家发展前景很好的公司,风力发电是一个潜力很大的行业。甚至公司代理人一度逼迫原告代理律师“敢来公司”。
在庭审记录中,记者还看到了哈联创公司提交的主要辩护证据:公司照片两张、声明一份、哈尔滨某报纸的报道一篇、证明哈联创是优质民营企业的三份证据;当地高层领导视察公司的照片,董事长个人荣誉证书四张。
出席庭审的女股东在庭审前撤诉并更换美股,同时留在联创公司上班。庭审休庭时,他向法官说明了撤诉原因,称自己之前并不了解这家公司,但参观了这家公司后,觉得这家公司“很有前途”,于是撤诉。投资人的说法也被后来接受采访的法官反复提及,成为庭审中解释30多名原告撤诉的“代表性”理由。
至此,一场围绕非法发行原始股的审判,已经被一场关于公司是否真的存在,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的辩论所“取代”。上述受访法官多次劝记者,一定要去看公司是否“真实”、“有前途”,才能“客观”地写报告。
偶然发现
哈尔滨联创公司位于宾县和哈尔滨之间的宾西经济开发区,距哈尔滨约30公里。早上10: 30,记者在一个略显破旧凌乱的小集镇边上,找到了“哈尔滨联创有限公司”。
很明显,公司大门和厂区刚刚建好,铝制伸缩门崭新,两个厂房还在局部施工,几个绿化工人正在忙碌。
对于记者的突然到访,身穿印有“警察”二字制服的公司保安,看起来像是警服,似乎更加戒备。他查看了文件,仔细询问了来访的原因,几经周折,遇到了一个自称张的秘书长。起初他表示不接受记者证件各种问题的采访,但在记者提供完整手续后,还是被拒绝了。
记者随后致电其董事长张守全,六次电话未能得到任何回复。
在等待报社应联创要求传真采访函的同时,记者要求张书记到公司参观,并要求记者不要进入工厂,同时派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记者参观。
多位参观过公司的投资人证实,工厂内部是不允许参观的。公司解释是“保密需要”。关于工厂内部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于哈联创创公司拍摄并发布的照片。
在随行工作人员的严密监视下,记者只能随意“参观”这个小院,但记者悄悄将镜头焦点从两个厂房的窗户和敞开的大门上拉开,却意外拍到一个与公司宣传和法庭辩论完全不同的奇怪现象。
两个工厂几乎没有一个工人标榜“2万平方米”(记者曾将照片提供给浙江某工厂布局专家进行专业计算,他认为两个工厂按照标准绝对不会超过1.2万平方米)。哈联创宣传照片中出现的各种先进机械和生产线,在实际工厂中已经消失,宣传中即将下线的“30米长”工厂。
第一厂房门口,扔着一把扫帚,堆着几块水磨石板,还有一堆之前没运走的垃圾。偌大的生产车间内,孤零零的一排钢支架,没有一个工人,也没有机器启动的声音,十分冷清;
第二个车间,还没有完全建好,到处都是建筑材料和垃圾。除了一个看不到正在焊接什么的工人和两个可能在建车间的建筑工人,就没有别的了。在厂房的另一端,一个拿着砂纸的女人正在给一根钢筋除锈,坐在门口的地板上。
周四上午10: 40左右,从事大型机械加工生产的车间里一片繁忙,但这样一家处于“主导产品”即将“研制成功”关键时刻的公司,却没有震耳欲聋的噪音,也没有热火朝天、赶着上班的工人忙碌的身影。
这里的早晨很安静。
正是这两个看不到生产线的烂尾工厂和工人,成为哈联创在法庭上提供辩护的最重要证据。同样的两个工厂,在哈尔滨联创的过去和未来,已经为公司创造了“惊人的业绩”,足以让任何一个成熟的大企业羡慕。在哈尔滨联创发给投资人的宣传资料中,是这样写的:
2006年销售收入8亿元:风电机组产量100MW,销售收入5.6亿元,销售收入2.4亿元;
2007年销售收入654.38+07亿元:生产400MW风机,销售收入654.38+065.438+00亿元,销售收入4.8亿元,50WM风电场开始运营,销售收入7500万元;
在“未来”的2008年和2009年,公司将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和55亿元。在更遥远的2010年,公司在宣传资料上写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成为风电行业龙头企业。
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该公司还没有生产出如上所述的“刀锋”。该公司原本“计划”在今年6月试用前下线的首款“刀锋”,因“种种原因”搁浅,预计“下线”时间将延长至7月底。那么所谓的“风机”销售收入从何而来?
这场闹剧谁来收场?
从第一次原告立案(2007年7月26日)到第一次开庭(2008年6月23日),走上诉讼维权之路的原告们等待了近11个月!
然而在这等待的11个月里,情况错综复杂,龙龙乱舞。
据一位东北投资人自嘲,从2005年开始在中国很多地方种植的“原始派”雨林中,被哈连创造的“大饼”砸中脑袋,在11个月里,他见证了哈连为了躲避制裁而策划的每一场戏。
他说,海联创在明知公司上市无法兑现的情况下,反而通过香港的中介公司购买了同样在场外市场(美国门槛极低的场外市场)上市的身无分文的空壳公司“中国风能”,然后打电话给每一个购买其原始股权的投资者,胁迫、诱导这些股东交出原始股票,以替代美国股票。这不仅可以销毁被骗投资者手中的原始股票证据,还可以对投资者进行第二次剥削:将投资者手中3元至5元不等的原始股票,以2.5: 1的兑换比例,兑换成面值为0.001、面值上有“未经美国证监会批准”字样的“中国风能”几乎一文不值的股权。在这个过程中,哈联创公司还不忘在股民身上“发财”:一位被骗的李姓股民告诉记者,换股的人要交钱开户,单独开户要交5000元到8000元以上。
此外,公司还从一片荒地起步,从零开始建设和改造位于宾西开发区的厂房和办公楼。据几位参观过该公司的投资者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工厂,“如果你早一点去,现在还是一个破旧的院子,没有厂门”。
工厂建好后,公司想尽一切办法邀请当地高层领导参观,拍了很多照片用于法庭辩论和企业宣传。
一位参加过哈联创公司2007年6月2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的东北某地投资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联创的财务人员宣读了累计亏损2000多万元、外债3000多万元的财务报表。但不少已经买入或准备买入的投资者都收到了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的回复:“目前联创经营正常,没有外债,也没有内债。产品即将下线,明年转移到纳斯达克主板!"
正如联创公司导演并上演的一场闹剧,证券监管部门已多次公开定性分析,当地公安机关也已展开调查。
黑龙江证监局人士表示,哈联创的案件“已经由证监局移送至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中心,要求追究哈联创公司的刑事责任”。
7月3日接受采访时,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表示,“哈林是在欺骗投资者!所谓向投资者发行的美股,根本就是一张废纸。即使中国风能在美国上市,也与哈尔滨联创无关。”
据掌握案件调查核心内容的哈尔滨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中心内部人士透露,该部门早在2006年6月165438+10月就已经对哈尔滨联创公司展开调查。当时调查的原因是有人向证监会举报哈尔滨联创公司非法转让原有股权,证监会要求黑龙江公安机关调查此事,省公安厅将案件移交给哈尔滨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中心。
该知情人士称,哈尔滨联创的情况非常复杂。主要涉案人员有张(据介绍是张守全的亲戚,身份证显示1983年出生。联创的宣传材料显示,65岁时拥有公司百万股,438+08),王光宇已潜逃,主要中介公司老板意外死亡,其他涉案中介公司和为联创评估资产的公司已注销或人员潜逃。上面总是不正常。
对于哈联创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张守全,该知情人士称,其已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活动受到限制。张的账户也被查封,里面大概有300-400万。该知情人还表示,哈联创案件已经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安机关的调查报告已经多次上报证监会和银监会。目前,已被证监会认定哈联创公司涉嫌非法发行原始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正在等待银监会的认定。
然而时间久了,哈联创就像一只百尺虫,不死不僵;在期待的司法诉讼中,闹剧的背后似乎有一条曲折的道路,那么这场巨大的骗局将由谁来终结?
链接:OTCBB市场
庭审笔录显示,庭审过程中,哈联创公司多次将NASDQ与OTCBB挂钩,出现“公司在NASDQ柜台OTCBB上市交易”等多处表述。其实场外市场只是场外市场,门槛极低,没有上市标准。上市公司的资质几乎没有规定,比如财务状况、注册材料、经营业绩,甚至公司存续时间。即使是刚注册一个月的企业,只要能交几十万的借壳费和中介费,就可以去场外交易市场。OTCBB市场交易量极淡,股票流动性极差。近一半的股票处于停止交易状态,同时由于是柜台交易,不是集合竞价,而是通过议价,很容易做出不真实的价格。在场外市场,基本没有机会转到纳斯达克或纽交所等主板,但被纳斯达克和纽交所退市的公司会被放到场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