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以抵押股权融资吗?
什么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是指股权持有人——股东(即出质人)以其拥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担保,向债权人(即质权人)借款的行为。实践中,股权质押的主要形式有股票质押贷款、股票质押回购、融资融券等。质权人不仅包括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包括少数非金融企业。对于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直接目的是为自己或关联方获取信贷资金。主要原因:一是大股东或关联方因资金紧张质押股份融资;二是大股东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作为增加投资杠杆的方式,在不影响上市公司投票权、资产收益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的情况下,扩大资源使用;第三,股权分置改革后,一些大股东为了提升价值,采取了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措施,包括为上市公司获得信贷资金提供股权质押担保。
股权质押必须理解的三点
1.股权质押的基本概念
无论股票是否处于限售期,都可以作为质押标的。实践中,出质人的股权质押融资金额=质押股份市值*质押率,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质押率分别为50%~55%、40%~45%、30%~35%,质押率随交易期限和是否为限售股而异。由于股票质押贷款属于高风险贷款业务,为控制因股价波动导致无法支付的风险,出质人还设置了警戒线和平仓线,警戒线(质押股票市值/质押融资额)一般为65,438+050% ~ 65,438+070%,平仓线(质押股票市值/质押融资额)一般为65,438+030% ~ 65,438。当质押股份市值/质押融资金额
由于质押率较低,中小盘股票跌破警戒线和平仓线的难度较大。主板和中小企业的业绩差异带动了结构化行情的延续。自4月10以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跌幅分别达到6.2%、10.9%、12.5%。投资者不禁担心中小企业股权质押的清算风险更大,但通过简单的模拟计算,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家公司为例。假设质押股本为1,000股,股价为1,000元,预警线为1.60%,平仓线为1.40%。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质押率分别保守计算为50%、40%、30%。以此计算,从质押日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在达到警戒线前将分别下跌20%、36%、52%,跌破平仓线前将分别下跌30%、44%、58%。由于质押率较低,中小企业更难跌破平仓线,因此其潜在的平仓风险会更小。
2.股权质押的规模和结构
大股东质押股份的借款期限一般在三年以内,所以我们主要以近三年的质押股份为样本进行分析。据此估算,截至2017/5/24,a股质押股权目前市值为3.9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7.2%。
从质押期限来看,股权质押业务的期限一般在三年以内。考虑到部分公司尚未公布解除日期,我们只考察已披露质押期限的公司,期限为0-1年、1-2年、2-3年、3年以上的股权质押比例分别为19.7%、39.3%、39.3%、9.0%。
从板块分布来看,创业板、中小板、主板质押股权规模分别为0.64、1.36、1.97万亿元,分别占各板块总市值的16.1%、34.3%、49.6%。
质押比例方面,质押股本占比0-5%,5%-10%,10%-15%,15%-20%,20%以上质押股本规模分别为2.02和1。
按质押方类型划分,股权质押业务的质押方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信托公司和其他,其对应的质押股权规模分别为2.11、0.72、0.49和0.65万亿元,分别占质押股权规模的53.1%和18.2%。
3.股权质押的清算压力
近期市场低迷,投资者越来越担心股权质押的平仓风险。我们会测算接近警戒线、触及警戒线但未跌破平仓线的质押股权规模,从保证金缺口看平仓风险有多大。
理论上,目前低于平仓线的股权质押累计市值为3733亿元。a股质押股份中,平仓线以下、达到警戒线但不低于平仓线、警戒线以上0~10%范围内的质押股份规模分别为3733、3184、1958亿元。我们前面提到,出质人只有在跌破平仓线的情况下才会强制出质人追加抵押物或保证金,所以我们重点分析平仓线以下质押股权的规模。从板块来看,主板质押股份跌破平仓线的较多。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跌破平仓线的质押股份分别为336元、65438元+065438元+049元和2248亿元,占各板块质押股份的5.3%、8.4%和65438元+065438元+0.4%。从行业来看,跌破平仓线的地产、医药、传媒、化工质押股份最多,分别为435、465、438+07、3565、438+0、252亿元,银行没有。从市值来看,更多的小市值公司跌破了平仓线。在跌破平仓线的质押股份中,市值低于654.38+00亿元的公司质押股份市值占比40.1%,而在a股中,市值低于654.38+00亿元的公司质押股份市值占比仅为265.438+0.4%。
实践中,质押股权跌破平仓线后,质权人会在次日收盘前要求质权人追加抵押物或保证金,80%的客户一般会拿追加保证金补仓,这样就不会对外公布。补充保证金有困难的,一般会采取异地抵押等担保方式解决。上面我们算的3733亿,理论上是平仓线以下的股权质押规模,是股票的概念。大部分都交了保证金,对市场影响不大,但最近跌破平仓线的质押股权压力最大。在目前已跌破平仓线的质押股份基础上,进一步排除最近一周最高收盘价低于平仓价的股票。我们认为这些股票已经跌破平仓线,并已收回保证金,因此可以估算出最近一周跌破平仓线的质押股份总规模为238亿元,其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规模分别为31、49和654380.9亿元。如果补充保证金到警戒线水平,需要补充保证金61亿元,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分别需要补充8.7元、1.74元、34.5亿元。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上市公司股权是上市公司股东的一种财产权。上市公司股东用股权做质押无可厚非,但股权质押合同有两条警戒线,预警线和强制平仓线。当二级市场质押的公司股价下行触及预警线时,质押对象需要借款人追加抵押物。如果没有新增抵押物,股价持续走低触及强制平仓线,或者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质押对象有权卖出股票套现。因此,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当二级市场股价大幅波动时,这些风险因素会更加集中和凸显。
大股东质押上市公司股份是股东的一种经济行为。表面上看,与上市公司无关,没有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财务状况,也没有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由于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大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风险,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生产经营、公司业绩、股价和现金分红等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大幅增加。尤其是2065438+2005年6月二级市场大幅下跌后,更多股权质押触及预警平仓线,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开始面临强制平仓风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市场波动加剧的风险。由于质押股份市场价格的波动,为保护质权人的利益,质押股份的市场价值一般远高于质押融资金额。按照市场上普遍估计的30-40%的股权质押率,两者的比例一般在250%-300%之间。鉴于创业板的高波动性,创业板上市公司质押股份的数量低于主板。按照现行制度,当相关质押股份的股价下行,导致股份市值与融资额的比例下降,触及警戒线时,质权人往往需要出质人追加抵押物;达到清算线时,质权人需要出质人追加抵押物或赎回质押股权。如果出质人未采取相应措施,质权人有权出售相关股份以套现。融资方的平仓行为和股东通过减持其他股票筹集资金补仓的过程,都在短期内给股市带来了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市场流动性风险。如果个别大股东将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融资投入股市,通过配资再次买入股票获取投资收益或巩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一旦股市出现波动,风险将进一步放大。如果质押股份平仓,将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进一步下跌推波助澜,甚至形成无法平仓的危险局面。当股价大幅下跌时,大股东往往会对上市公司施加更大的压力,要求其停牌,以防范追加抵押品甚至强制平仓的风险,直至市场企稳甚至反弹。股权质押风险导致的长期停牌阻碍了交易的连续性,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对市场的交易机制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股权质押风险导致的停牌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控制风险。目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主要是市场类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大多没有产业经营的长期安排。因此,大股东股权高比例质押一旦加强,将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往往会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频繁变更,经营管理缺乏稳定性,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动荡。特别是很多股票质押给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当他们被动成为大股东后,所持股份往往会再次转让,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再次变更,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再次放大。此外,即使因停牌、市场大幅下跌等原因暂时无法平仓,相关股份也往往会被质权人实际控制,导致上市公司名义控制人与实际控制人不一致,对上市公司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正常的公司治理机制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违法违规风险。股权质押融资金额、追加质押警戒线、平仓线与上市公司股价密切相关,必然增加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需求。对于股权质押份额最大的民营上市公司,大部分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与公司董事、高管高度重合,为其管理上市公司市值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股价跌幅过大的情况下,为避免质押股份被强制平仓,相关股东和上市公司会通过选择性的信息披露和与市场机构的联手,进一步加大非法操纵股价的风险。近年来,大股东面临平仓风险时,往往更有动力要求上市公司发布利好消息,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当大股东股权被质押或冻结时,会有更多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欲望,此时的占用资金行为会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二级市场继续下行,更多质押上市公司股份的大股东将面临追加质押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对于股份质押比例已经很高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追加资金压力更大,股东资金占用等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事项可能会再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