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源状况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如下: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55%;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65.438+0.0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
中国官方媒体周五(2月11)报道,中国最大的两家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发现了8.5亿吨石油储量,中国石油储量增加了25%。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已发现40亿吨石油储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据报道,该公司去年发现了5.2亿吨石油储量。
另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发现了3 . 28亿吨石油储量。
官方的新华社报道说,这两家公司去年还探明了42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
去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5%,为1996以来的最大增幅。由于经济发展,中国三分之二的省份缺电,能源短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国去年的原油消费量为2.88亿吨,今年将达到3.2亿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由于对原油需求的飙升,中国石油公司从塔里木盆地到东部的渤海湾到处勘探石油储备。
中国一直在努力从俄罗斯进口更多的石油。迄今为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48项投资合作协议。去年,该公司在海外获得了1600万吨石油的权益。
该公司最大的海外行动是建造65,438+0,000公里的哈萨克斯坦-中国石油管道,耗资7亿美元。这条管道建成后,年输送能力为1000万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也在委内瑞拉建设炼油厂,每年可提炼650万吨石油。
中国煤炭储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石油储量约39亿桶(1997),居世界第八。
中国煤炭储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储量约462吨,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第三,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联合国制裁,近年来伊拉克原油日产量仅为654.38+0.5万至200万桶(国际市场上一般采用桶作为原油的计量单位,每桶为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石油供应量每天可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中国煤炭资源1.5亿吨。石油储量为1.6亿吨。中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可开采年限仅为20.6年,远低于世界平均寿命42.8年。
中国北方的水资源
今年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国受旱面积已超过3.4亿亩,出现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后的持续干旱。虽然近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降雨,但仍未能缓解今春以来的旱情。因此,水资源的短缺尤为明显,广大农村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问题。就此,我们专门拜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请他分析一下中国北方农村水资源的现状。
由于不合理、无节制的用水行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日益减少。地表水的衰减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依赖地下水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下水已经成为农业灌溉最重要的水源。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农业灌溉越来越依赖地下水。按照这种趋势,河流和水库将进一步退出农业水源,地下水将几乎是农业灌溉用水的唯一途径。地下水位加速下降是农村用水中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排名第六。但人均用水量仅为2400m3,占世界人均用水量的25%,居世界119位,是世界13贫水国之一。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协调。从时间上看,全年70%-9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冬季少,年际变化大。在空间上,水资源的分布是东南部多,西北部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耕地只占全国耕地的38%,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0%以上。然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却不到全国的20%。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加剧了水旱灾害。90年代以来,每年受旱面积达4亿亩左右,受灾面积是50年代的3倍。
中国的石油资源还有很大潜力。
中国石油资源总量丰富。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03年的统计,在全球103个产油国中,中国的石油总可采资源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排在11和10位。截至2003年底,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总体上属于石油勘探中成熟阶段。综合资源和勘探潜力分析,预测未来15-20年,我国石油储量仍将处于高速稳定增长期,可采石油储量年均增量在140万-180万吨左右,基本维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
在日前举行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经济论坛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部长闫表示,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将是西部和海上。从近期勘探和资源潜力分析来看,石油勘探应主要在前陆盆地、大型隆起带、地层岩性油气藏、渤海湾盆地浅层、海相碳酸盐岩和海域(包括海滩)。这些将是中国未来进一步勘探的主要目标区,也是未来发现大中型油田和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
此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据初步估算,可采石油量约为6543.8+0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线以内。据报道,周边国家已探明石油储量8.6亿吨附近中国断断续续的国界在南海,并建立了原油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颜指出,中国应采取“主权归我,搁置争议,* * *共同开发”的策略,三大公司联手,在外交和军事力量的支持下,逐步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这对中国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然,专家也指出,虽然我国石油资源潜力巨大,但随着整体勘探水平的逐步深入,我国油气藏类型日趋复杂,资源质量明显变差,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被调查人:东哲-高级经理7级10-14 19:59
中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中国淡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而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是世界上耗水量最大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消费量就达5497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年消费量的13%,约为美国4700亿立方米淡水供应量的1.2倍。
地下埋藏的具有开发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量称为煤炭资源量。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确定符合国家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称为煤炭储量。因此,也可以认为煤炭储量是已发现的煤炭资源,而未发现的煤炭资源一般称为预测煤炭资源,二者之和称为煤炭资源总量。
煤炭资源预测是在系统分析煤炭地质特征、成煤条件和成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煤炭地质理论估算出的煤炭资源量。根据预测依据的充分性,一般分为可靠预测、可能预测和推断预测三个层次。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只有随着煤田地质理论和探测技术的提高,随着勘探资料的积累和对成煤条件认识的加深,人们才会逐渐接近煤炭资源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已于1959和1981两次完成全国预测煤炭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有许多新认识和新进展,对煤炭资源的预测也比第一次更符合实际。
一般情况下,煤炭储量是在预测煤炭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进行地质勘探而得到的,而且是逐年增加的。据预测,煤炭资源增加到煤炭储量后,数量会减少。但是,减少的预测煤炭资源量可能不完全等于获得的煤炭储量,从而引起煤炭资源总量的变化。因此,煤炭资源总量、预测煤炭资源量和煤炭储量都是动态量。使用时,一般应注明统计汇总的截止日期。
2煤炭储量分类、分级及计算深度
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1986发布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明确规定了煤炭储量的分类、分级和最大计算深度,简要概括如下:
(1)煤炭储量分类煤炭储量分为两类。第一类,可用储量:指满足当前煤炭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二、暂不具备储量: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热值低),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等开采技术条件,目前难以开采储量。
一般地区和煤炭资源贫乏地区储量计算标准见表2.2.3。
(2)煤炭储量分类根据勘探研究程度,煤炭储量分为A、B、C、D四级,其中A、B级称为高级储量。
(3)储量计算的最大深度一般不超过拟建大型(年煤炭生产能力大于65,438+20万t)和中型(年煤炭生产能力为45万t至90万t)矿井的垂直深度65,438+0,0,000仅适用于小井(年煤炭生产能力30万t及以下),一般不超过600m垂深;老矿区深度一般不超过垂直深度1 200m。表2.2.3煤炭储量计算标准
中国石油资源集中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大盆地,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可采资源量为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来看,我国80%的石油可采资源集中在浅层(< 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 3500米),深层(3500米~ 4500米)和超深层(< 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浅、中、深、超深层。
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76%的石油可采资源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74%的天然气可采资源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中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稠油占9%。在可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65438+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654380.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于勘探中期,近中期储量发现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于勘探初期,近中期发现储量有望快速增加。
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82个主要大中型沉积盆地进行了油气勘探,发现了500多个油田。以下是中国陆上主要产油区。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境内。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宽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发动石油会战,45438+0963年6月形成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我国石油自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原油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市28个县(区)。主矿区面积约4.4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中上游、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盛、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大生产基地,覆盖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的32个县(旗),总面积65438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位于新疆克拉玛依。近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主要在克拉玛依发现19油气田,开发15油气田,配套生产原油792万吨(稀油603188.9万吨,重油188.9万吨)。从1900开始,增加了陆上原油产量。
四川油田:
位于四川盆地,有60年的历史,已发现12个油田。盆地内建有四个气区:南部、西南部、西北部和东部。目前,天然气产量占全国近一半,是中国最大的气田。
华北油田: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冀中平原,包括北京、河北、山西、蒙古的油气产区。1975期间,冀中平原一口探井仁4发现了中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油田任丘油田,喷出了日产1000吨的高产工业油流。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原油年产量维持在10万吨10年。目前原油产量约400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拥有广阔的勘探区域,包括大港探区和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目前,大港探区已建成投产15油气田和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天然气3.8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目前已发现千米桥等数亿吨含油构造,为老油田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位于河南濮阳,发现于1975。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在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位于吉林省扶余地区,在吉林省两大盆地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先后发现和探明18个油田,其中扶余和新民油田为储量过亿吨的大油田,油田产量达到350万吨/年以上,形成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的超大型企业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矿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地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个县。共发现油田1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5438+7亿吨,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总勘探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先后发现22个油气田,其中19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其中探明天然气储量2330.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中国天然气主产区和北京天然气主要运输基地。
江汉油田:
是中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潜江、荆沙,山东省寿光市、广饶县,湖南省衡阳市等7个市县。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等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有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目标是苏北盆地的东台凹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654.38+0.2万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区油气远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16个油田和6个气田。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宽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间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1988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勘探,已探明大中型油气田9个,含油构造26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年产原油500万吨。654.38+0万吨凝析气和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障。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哈盆地,负责吐哈盆地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 km,南北宽130 km,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1991年2月,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战役全面展开。截至1995年底,* *在鄯善、温吉桑发现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构造,探明含油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该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的原油达到1402900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取得了70年代60万吨、80年代10的稳产佳绩。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了陆地石油资源,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非常丰富。中国近海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油气前景。从北到南,这些沉积盆地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西南台湾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和南海南部盆地。中国近海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大陆架。
65438年至0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国东部海底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得出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据1982中国科学家估算,钓鱼岛周边海域石油储量约为30亿至70亿吨。另据报道,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800亿桶,超过6543.8+00亿吨。
南海是石油的宝库。中国在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只有654.38+0.6万平方公里,已发现的石油储量达到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的可开采价值超过20亿元。未来20年只要发展30%,每年将为中国GDP增长贡献65.438+0 ~ 2个百分点。有资料显示,仅南海的增木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待开发的大型油藏,超过一半的储量分布在本应属于中国管辖的海域。据初步估算,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的三分之一。它属于世界四大海上油气集输中心之一,被誉为“第二波斯湾”。根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截至2003年底,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和东部的净探明石油储量为6065438+亿桶,占中海油探明储量的42.53%。
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也是中国第二大综合油田,探明储量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到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我国油气增长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