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
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近六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1999-2009年是我国水电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基于此,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本专业学生,导致本专业学生过剩。2009年以来,大中型水电项目有所规划,在建项目有所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局逐步将市场从原来的水电建设转向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华能集团、金沙江中游公司等业主、各大设计院、科研院所招聘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减少[1]。
在此背景下,以水电建设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从2010到2015,对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连续六年的跟踪调查,通过就业去向、职业定位、期望薪资等方面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问题,从而为今后的招生规模和学生培养提出解决方案,探索解决方案。
1样本研究
课题组在2010-2015期间,选取了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巩坤水电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6年共调查了845名本科生。样本详情见表1。
2调查结果
2.1就业目的地
①工作落实率。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巩坤水电毕业生的毕业情况,本次调查近六年的就业情况分为四类:1)签约;2)上学、出境;3)自主创业;4)未就业。从2010到2015,昆明理工水电学院本科毕业生签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最近四年,而未就业学生比例逐年上升(表2)。这说明水电行业的整体下行趋势对水电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而直接的影响。自主创业没有实现“零的突破”,说明水电本科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较弱。②签约毕业生去向。第一,按就业地区。近六年来,签约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排名为西部、东部、中部、北部地区,首选留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地区结识毕业生。纵向分析,西部地区毕业生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10班的97.66%下降到2015班的80.00%,而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毕业生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从2065,438+00年的0.78%,1.56%,0.00%上升到2065,438+05年的4.65,438+04%,165,438+0.03%,4.83%,其中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增幅最大。2015届毕业生到中部地区工作的人数略有下降,但也呈现出近6年来整体上升的趋势(表3)。
第二,根据就业地点。近六年已签约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点依次为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省会、直辖市等大城市就业仍是学生的首选,但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10的70.31%下降到2015的47.10%;与之相对应的是,省会以下中小城市占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25.00%上升到2015年的43.15%,增幅为18.5438+05%。毕业生去乡镇就业的比例低,变化不大,尤其是去农村就业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表4)。第三,根据就业单位性质。国企、私企、事业单位是水电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表5)。尽管排名略有变化,但毕业生在国企和科研机构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在私企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此外,事业单位和升学就业比例波动较大。
2.2职业定位
①选择工作时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水电专业本科生择业考虑因素的调查发现,6届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是“个人是否适合该工作”、“工资收入”、“个人未来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最近6年相对稳定。与6位毕业生相比,“工资收入”和“行业发展前景”的比例逐年上升;毕业生考虑“专业对口”的比例逐年下降(表6)②理想工作单位。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生择业时理想工作单位的调查,6名毕业生的理想工作单位排名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近6年来排名相对稳定。与六届毕业生相比,选择“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例逐年上升;选择“科研机构”的毕业生比例相对稳定(表7)。③愿意自己创业。通过对水电专业本科生自主创业原因的调查发现,2010-2015的毕业生愿意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至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我感觉“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工作时间自由”、“偶像崇拜”排在前三位,其中“偶像崇拜”占比高且呈上升趋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迫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表8)。
2.3求职指导和信息
就业指导。问卷调查显示,从就业指导的内容来看,“就业面试技能指导”一直是毕业生最需要的,但其比例在逐年下降,从2010的46.09%下降到2015的23.97%;但“行业形势发展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5班分别比2010班高出11.86%和10.49%(表9)。②就业信息。“学校和学院的就业部门”、“教师推荐”、“招聘会和双选”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六年排名相对稳定。近六年,超过70.00%的毕业生通过上述三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最高年份为2010,当时有82.82%的毕业生通过上述三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表10)。
2.4期望薪资
期望薪资是指求职者在求职时预设的一个最低“薪资水平”。当单位给出的薪资水平低于期望薪资时,一般求职者会拒绝接受该职位[4,5,6]。通过分析近六年的调查问卷发现,本科生择业时要求的期望薪资呈上升趋势,2015班比2010班高出471.19元。不同性别、不同就业地区、不同就业地点的毕业生最低期望月薪存在差异。男生期望工资比女生高;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在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省会以下中小城市、城镇和农村;当期望薪资不能满足个人要求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期望薪资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本科生愿意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调整就业预期。(表11)
3结论
第一,水电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下降趋势明显。高校要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走出行业局限,面向相关新兴行业就业。第二,毕业生胸襟不宽,集群严重。学生就业仍偏向中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和国企、传统水电行业,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弱。高校引导学生分层次、分类别找工作。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加强职业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做好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专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基层就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第三,毕业生过于看重个人待遇,个人职业定位过于功利,超前意识不够。对于高校来说,需要给予合理的引导,警示学生结合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理性看待薪酬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职业生涯。第四,超过70.00%的水电毕业生需要学校和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单位的指导作用要继续加强,形式要跟上社会发展,更加多样化。
关于施工企业、获奖业绩、在建建设者、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仲达咨询、施工链接或关注仲达咨询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进行查询。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