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流血的收购——香港置地收购牛奶公司就是一个案例。投行的互联网上没有答案。帮帮我!!!
10月30日星期一1972,10,港股市场爆发了土地有限对牛奶公司的收购大战。这是香港股市发展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收购战,影响非常深远。
接管当天,香港恒生指数上涨43.67点,收于626.66点,涨幅为7.4%。也正是受此次收购的刺激,恒生指数在1973年2月达到了65,438+0,700点的历史高点。
说到收购,不能不介绍一下两家公司的背景。
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是英国独资公司怡和的子公司。号称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当年的港股大王,占据了香港中环最繁华地段的大部分地产,是香港中环的地产大亨。然而,随着中心区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收购公司渴望开发香港东部的广大新兴地段。这家牛奶公司由香港著名大亨周家族所有。其董事长周希年是英国授予的华人骑士,是当时香港政商界的名人。由于乳业公司的牛厂在铜锣湾薄扶林道占用了大片土地,置地有限觊觎已久,一直在等待时机将控股权握在自己手中,并于65438+10月30日正式摊牌。
10月30日上午,65438土地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建议在10月27日165438+10月29日收市时,以94元土地每2股换取牛奶公司股东手中135元牛奶股票1股。土地公司称牛奶股东手中的股票将升值至94× 2 = 188元,升值幅度约40%,被收购的牛奶公司将得到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快速发展等等。
当天股市一开盘,牛奶股价就报出了188元的高价,以196元的高价收盘,比27日收盘价135元上涨了45%。土地的股价也上涨至104元,上涨10元,涨幅约为11%。整个股市一下子沸腾了,让没有经历过收购战的投资者目瞪口呆,很快转为疯狂。
然而,牛奶公司反应迟缓。周希年只是对征地公司挑起的收购战嗤之以鼻。在牛奶公司的反应下,牛奶股价回落至191元。
相比之下,土地收购异常活跃。为了提高股票价值,土地收购公司对其资产进行了重估,将重估的盈余6543.8+0.75亿元作为资本,并派发了“大量”股息。还声称654.38+0.972分红不低于654.38+0.2元,涨幅26%,654.38+0.973。涨幅25%,1974分红2.02元,涨幅高达35%,以此拉高股价,显示不达收购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165438+10月3日,牛奶公司聘请罗父子(伦敦)研究土地的收购建议。并呼吁牛奶股东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等待董事会的进一步通知。
由于牛奶公司的拒绝,土地公司一定会提高收购价,使牛奶股价创出新高。7日,牛奶股价再次涨到22元,收于228元。置地股价也由前一日的重挫,升至104元,股市恒生指数创下700点的历史纪录。
165438+10月9日,牛奶公司董事长周希年出席新闻发布会,罗公司提出三点反对收购的理由:1。如果收购提议被接受,牛奶的股票股息将减少。因为1972计算的牛奶每股分红是3元,而土地2股分红是2.4元,这对牛奶股东不公平。
2.1972年,每股牛奶利润3.65元,两股地利润只有2.58元。牛奶合并后,土地的利润增加到2.79元,而牛奶减少了0.81元,这对乳业股东来说当然是不合理的。
拿地的目的是利用牛奶的优势扩大自己的生意。作为牛奶公司,各方面口碑都不错,优势明显,没必要靠并购。
所以Milk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周希年自信收购不会成功。而且为了吸引股东,打击拟收购土地的计划,牛奶公司提出将股份拆分为5股,然后每1股新股送红股。也就是说,现在股东每股10新股,实际增长9倍。同时公告1972年度利润比上年增长35%。
1972年度分红预计每股增长67%。受此消息刺激,牛奶股价在6月5438+00涨到290元的最高位,最终收于268元,一天涨到50元,涨幅23%,几乎比10月27日收盘价65438高出1倍。与此同时,置地股价也在当天上涨至127元的历史新高,最高涨幅达154元,恒生指数也创下759点的历史新高。当时牛奶的市盈率高达73.4倍,土地高达98.5倍!可见股市的疯狂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虽然此时收购大战已经到了白热化,但双方都没有用现金收购或反收购,甚至没有提高收购价来吸引投资者。除了用换股、拆分、分红的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双方只是互相指责,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抬高自己。从10,11,兰德第一次发起广告攻势,一直到收购截止日的前一天,双方剑拔弩张。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话很多其实是在误导投资者,涉嫌违规。但当时香港股市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没有人追究。这与那些数十亿港币套现的收购战相比,是很少见的景象。
相互的指责、质询和曝光造成了双方股东的心理恐慌。此外,汇丰银行董事长警告投资者:“股市已经变成纯粹的投机,许多股票价格已经超过合理水平。”周一13出现一轮暴跌,牛奶股价一度跌至202元,最终收于212元,跌幅20%。土地大幅下跌,在33元,下降。好在第二天大盘反弹,没有演变成股灾。
因为当时房地产行业正处于繁荣上升阶段,置地公司是世界闻名的大公司,其提出的条件和描述的前景确实让所有乳业股东都心向往之。由于牛奶公司实力相对较弱,单独开发房地产的前途显然不如联手土地光明。所以大部分乳业股东还是倾向于拿地的提议。对于牛奶公司来说,收购战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输。
为了挽回局面,牛奶公司于6月24日165438+发布公告称,将与华茂置业有限公司组建新的合资公司,新公司将向原牛奶股东分配25%的股份。然而,距离10月29日的收购截止日期只有5天,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更何况华懋的气势形象不如置地,置地声称其控制的牛奶股权足以否决牛奶宣布的与华懋的协议。所以牛奶和华懋的合作显然不如和土地的合作对房地产的发展有利。结果牛奶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它不但没有扭转局势,反而宣布了自己的最终失败。
27日,牛奶做了最后的挣扎,向股东解释家里万事顺遂,并刊登广告称“夫妻婚前经常吵架,婚后怎么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生意兴隆靠的是精诚合作,斗嘴绝不是赚钱之道。请各位股东注意”,这则广告就像是对一个月来“口角”广告战的总结。但是这个时候,潮水已经退了。兰德也趁机做了最后一击,兑现了红股传闻,更是大方宣布免费赠送5股红股。现在一般牛奶可以换成12股地。突然,土地前排起了长队,牛奶股东争相换股。
28日,牛奶再次刊登整版广告,分析双方的商业前景,敦促股东悬崖勒马,却无能为力。同日,置地称已控制牛奶51%股权。至此,买牛大战已经面临谢幕,拥有土地的一方已经稳操胜券。
30日,也就是收购截止日的第二天,置地刊登了最后一个赢得收购的整版广告,声称已持有该牛奶公司80%的股份。至此,历时整整一个月的“买牛”收购战,以土地有限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地公司不动一分钱就把大奶公司吞了,确实是杰作,创下了香港战后股票史上的空前纪录。宣告了英资财团敌意收购中资家族的胜利,牛奶公司换上了英资旗帜。经此一役,周家和周希年元气大伤,开始走下坡路。
评论:1。股市就像一个战场。收购方是有准备的,如果收购方束手无策,就只能束手无策。所以,对付这种恶意收购的最好办法只能是未雨绸缪。举个例子,如果牛奶之前在自己的公司里持有较多股份,或者故意将股份分散给多个友好企业。这样,土地被收购后,就不会一触即溃。所以,虽然一个在暗处,一个在明处,一个强一个弱,但不应该是一面倒的博弈。
对于弱者来说,最好的防御就是把自己变成刺猬,浑身是刺,敌人无处下手。至少牛奶公司没有在没有希望打赢收购战的时候,学会外国公司反对收购的“毒丸”战术——或者大规模兼并破产公司;或者让自己负债累累..这样的奶企可能会吓到大地,让大地觉得无趣。
3.搭首班车做生意,做成石破天惊,股市也是。远的如“买牛”大战是第一次,近的如国内宝安收购钟燕也是第一次,哪一次不是胜利?在股市里,敢吃螃蟹的人总是赢家,这似乎是一条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