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实务2017法律法规考点:企业信用相关概念

银行职业资格专栏精心整理推荐了《银行实务2017法律法规考点:企业信用相关概念》,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企业信用的相关概念

根据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相关概念包括融资、信用、银行信用和企业信用。

1.融资

融资(即融资)是资金的借贷等有偿筹集活动。根据双方交易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盈余和赤字单位直接交易的融资活动。间接融资是指盈余和赤字单位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其特点是这种融资活动会直接引起银行等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2.信用

信贷是最常见的融资活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是指基于实现承诺的一切价值运动方式。狭义上,根据借贷资金主体的不同,包括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根据信用的不同,分为贷款、担保、承兑和信用。

3.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是指银行作为借贷主体所进行的信贷活动。广义上是指银行筹集债务资金、贷出资金或提供信贷支持的经济活动。狭义上是指借出资金或提供信用支持的经济活动,包括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承诺、备用信用证、出口信用担保和降低交易保证金等。

4.公司信用

公司信用是指以公司法人和其他非自然人为借款人的资金借贷或信用支持活动。也就是说,以公司等非自然人为资金借贷主体,以银行为资金借贷主体的银行信用当然,银行对合伙企业的信用也属于公司信用的范畴。

二,企业信用的基本要素

企业信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交易对象、信用产品、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信用价格、还款计划、担保方式等约束条件。

1.交易对象

交易对象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2.信贷产品

信贷产品是指特定产品要素组合下的信贷服务模式,主要包括贷款、担保、承兑、信用支持、保函、信用证、承诺等。

3.信用保证金额

授信额度是指银行承诺以货币形式向借款人提供的信贷产品数量。

4.信用期限

(1)概念。信用证条款有两种: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信贷期限是指银行承诺向借款人提供的信贷产品的整个期限,即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到期的整个期间。广义的信用期限通常包括提款期、宽限期和还款期。狭义的信用期限是指从发行特定的信用产品到约定的最终还款或结算的期限。

提款期:指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本合同规定的贷款金额全部提取之日(或最后一次提款日)的期间。在此期间,借款人可以按合同规定分期提款。

宽限期:指从贷款完成之日(或最后一次提款之日)起至首次还本付息之日止的期间。宽限期介于提款期和还款期之间,有时包括提款期,即从借款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规定的第一个还款日止的期间。在宽限期内,银行只能收取利息,借款人不必偿还本金或本息。

注:在宽限期内,银行仍按规定计算利息,直到还款期才向借款企业收取本息。

还款期限:指从第一个还款日起至借款合同约定的全部本息还清之日止的时间段。

(2)《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和银行资金的供应能力协商确定,并在借款合同中明确规定。自营贷款期限一般最长不超过65,438+00年,超过65,438+00年的应报监管部门备案。票据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具体贴现期限为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如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借款人应在贷款到期日前向银行申请展期,是否展期由银行决定。短期贷款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累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累计期限不得超过3年。

5.赊销价格

(1)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是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支付的价格。根据不同的标准,贷款利率分为不同的类别。

法定利率和公共利率:法定利率是指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如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颁布的利率。它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适用于国家的一切金融活动。

公共利率又称行业利率,是指由民间金融机构(如银行业协会)确定的利率。其特点是只适用于会员银行。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根据贷款关系存续期间利率水平是否发生变化,贷款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润。

固定利率是指签订贷款合同时设定的固定贷款利率水平。其特点是在借款合同期内,无论市场利率如何变化,借款人都按固定利率向贷款人支付利息。在衰退阶段,市场利率一般会下行,所以银行使用固定利率贷款更有利。

浮动利率是指在贷款期限内,贷款利率随价格、市场利率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其特点是能灵活反映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在经济景气阶段,市场利率一般会上行,银行采取浮动利率贷款更有利。

本币利率和外币利率:本币利率是指以本国货币(即人民币)发放贷款时确定的利率。外币利率是指以外币(即外汇)发放贷款时确定的利率。

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基准利率是指作为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依据的标准利率;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在具体贷款中,浮动利率是在基准利率上加点或确定浮动比例的方式。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是法定(贷款)利率。

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中长期利率是指1年以上的贷款利率,分为1-3年(含3年)、3-5年(含5年)、5年及以上三个档次。短期利率是指1年以下的贷款利率,分为6个月以下(含6个月)和6个月至1年(含1年)两个档次。

这种分类方法只适用于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国内银行通常根据国际主要金融市场利率(如伦敦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来设定。

日利率、月利率和年利率:

日利率又称日息,以日为计息期,一般表示为本金的万分之几。月息又称月利率,以月为计息期,一般表示为本金的千分之几。年利率,又称年利率,以年为计息期,一般用本金的百分比表示。在我国,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传统利息标准是毫分(即万分之几)、厘米(即千分之几)、分钟(即百分之几)。每10毫克是1厘米,每两厘米是1点。

利息计算方法:根据是否重新计算利息,分为单利和复利。单利是指计息期内不再收取已计算的未付利息。复利是指计息期内已计算但未支付的利息。根据计息期的长短,通常可分为日息、月息、季息、年息四种。

根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贷款利率管理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①短期利率。短期利率按借款合同签订日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算。借款合同期内,如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②中长期利率。中长期利率固定一年。贷款(包括自借款合同生效之日起应分期拨付的资金)按借款合同生效之日相应档次的法定利率计息,一年后按当时相应档次的法定利率确定下一年度的贷款利率。

③贷款展期。贷款展期的贷款期限累计计算。当累计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按展期日挂牌的同档次利率计息。如果不能达到新的期限档次,则在展期日按原档次利率计算利息。

4 .逾期贷款(或挪用贷款)。从贷款逾期(或挪用)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至还清本息。罚息情况下的利率调整,分阶段计息。

⑤逾期还款。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到期日前还款,银行有权按原借款合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2)贷款利率。利率是指银行提供的除利率以外的信贷服务价格。费率一般是根据信贷产品的额度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计算的。主要包括:担保费、承诺费、银团安排费、发行费等。

根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相关费率如下:

①商业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收费向客户提供的各类服务。

(二)商业银行制定服务价格,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循合理、公开、诚信和质价一致的原则。以银行客户为中心,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禁止利用服务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

(三)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是人民币基本结算业务,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款、委托收款和承兑等。

6.清算计划

借款合同应明确还款计划,是一次性还款还是分期还款。在分期还款中,无论是固定还款还是非固定还款。在固定还款中,是等额还款或者约定还款。在等额还款中,无论是等额本金还款还是等额本息还款。7.担保方式

担保方式是指在借款人不能或不能按约定按时偿还本息或支付相关费用时,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担保方式是审查贷款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我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留置权。其中,保证、抵押、质押是企业信用中最常用的担保方式。

8.其他限制

(1)计费条件。贷款发放前,银行和客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进行账户支取:各类合同齐全;抵押和质押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