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攸县

我的家乡美丽而贫穷落后。我的家在离城市几百英里的一个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未走出大山的怀抱。说实话,我从来都不是很关心家乡的发展或者变化。我上高中之前没有这种意识,上高中之后也没时间在意。甚至两年多前,我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上大学,也懒得管。因为家乡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太让人失望了,提起来就心酸。

但是,要说家乡的变化,我觉得可能是一个简单而肤浅的总结:钱多了,人就“懒”了;楼很高,水很脏。

改革的春风似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吹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山村。在此之前,村民们,男人,女人和孩子,努力地在土壤中挖掘。只是我们深爱的土地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回报。村里除了种地,没有太多其他收入。很多人有本事,能吃苦,却没有施展身手的地方。在80年代的最后几年,村民们不再指望那块土地了。听说山外城里有采金的,纷纷出门。年轻人,中年人,熟练的和不熟练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他们走了一年左右,回来的时候,虽然没有满身金银,但总比从土里挖出来的多。于是在家休息了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子里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到了90年代中期,就连十几岁的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挤上火车去南方打工。农村劳动力少了,之前辛辛苦苦开荒的土地,几年后就长满了杂草。这几年水田也枯竭了,种地太辛苦,家里有钱,谁愿意要?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野里、角落里都是忙碌的身影。元宵节前去田里似乎是一种耻辱。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会隔一段时间聚在一起打牌,这是她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晴天出门迎朝露,星光回家。雨天在风中来来去去,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日。

近年来,村子里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从各个角落拔地而起。三层四层,部分装修精美。哪怕只是一层楼,也不是楼。毕竟比那些泥砖房看着顺眼多了。室内装修就更不用说了,地砖光滑到能显出身材,华丽的壁纸……简直就是把钱贴在墙上,摊在地上。哪怕只是用白石灰粉刷一下,看起来也明亮很多,不再像泥砖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不舒服的是小溪里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我们买不起自来水,村民们用的水都取自穿过村子的小溪。村民们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们的大水缸装满一天的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候我渴了,就在小溪里喝水。现在别说小溪做饭了,就是洗菜带回家用自来水洗一两次。夏天看到这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在水里游的景象现在看不见了。小溪小溪里到处都是各种垃圾。有些塑料袋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融化。村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垃圾都倒进小溪里,认为小溪会带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者堆在门前的空地上,堆积起来就点一把火,这样谈笑间,垃圾就化为乌有了。

可以预见,以后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房会越来越高。人会不会越来越“懒”?但是水会变脏吗?村民的“懒惰”是老一辈人所不能接受的。但这也说明生活在变好!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越来越脏,村里的孩子怕是早就习惯了。他们不也是受害者吗?我有一个美丽的家乡——攸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罗晓山脉中段,南通粤港澳,北接长株潭,西接衡阳南岳,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在古代,它被称为“水池之门”。全县辖20个乡,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

攸县历史悠久,是一座传承文明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攸县就有人类。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所开发,是中南地区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式建县,因水流经全境而得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攸县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特色文化,传承了源远流长的地域文明。

攸县交通便利,是资源大县。在攸县,水陆交通相结合,道路纵横交错。湘东铁路和106国道贯穿全境,北靠320国道,西靠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该领土气候温和,农产品种类繁多。是商品猪、商品粮、速生丰产林、油茶生产基地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煤炭、铁矿、玄武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煤炭储量超过3亿吨,是中国6543.8万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劳动力40多万人,654.38+0.8万人常年外出经商。“游仙出租车”成为湖南省十大劳务经济品牌之首。

攸县山川秀美,是一颗风景迷人的明珠。攸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鸾山伴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它集高山湖泊、溶洞和地热资源于一体,被公认为国家地质公园。拥有独特多样的景观,包括酒仙湖、百丈瀑布、温泉等水景,古银杏树、红豆杉、竹子等人文景观,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已探明大型溶洞120多个,为南部地区。

攸县经济活跃,是加快发展的热土。攸县工农业发达,商贸繁荣,经济活跃。一直是湘东南赣西北的经济交流中心。1997成为湖南省首批小康县,2000年是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五个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我们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目标,突出工业发展、园区建设、农产品开发、旅游开发四大重点,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主导战略,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资源开采加工、建材化工为支柱的20多个工业门类,建成了幽州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200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333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省前十。

“十一五”以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投资1.5亿元,铜坝水利枢纽工程投资2.5亿元,干法水泥生产投资6亿元,生产200万吨。特别是在攸县设立横槎集火车站,将加快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对促进湘东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攸县山川秀美,名胜古迹众多。幽州八景之一的桂陵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创立于唐代的升天观,历经千年风霜,依然香火鼎盛。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陵,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井冈山、南岳,距攸县仅数十公里,是必经之路。

攸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湘东铁路和国道106纵贯县城南北,沿两线形成百里经济发展走廊,水泥、沥青路直达各乡镇;水资源丰富,湘江支流米水汇聚,穿城而过。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县村组通电,乡镇通了程控电话。

攸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铁、锰、钨、铀、铜、金、石膏、大理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煤炭地质储量达3亿吨,黄兰煤田现已探明工业储量2.46亿吨,年产原煤400多万吨。攸县历来农业发达,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冬季寒冷期短,无霜期289天,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448.6毫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特别是水稻、棉花、油茶、花椒、生姜、木材、竹子等。农副产品种类繁多,有大米、生猪、碎肉、茶叶、丝绸、干辣椒等,是该县的传统出口产品。工业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冶金、采矿、机械、建材、化工、纺织、制鞋、造纸、食品加工等工业初具规模。草席、床单、手套、竹制品、鞭炮烟花、灯泡灯具、氟化钠等。畅销国内外,久负盛名;水煮洋酒、皮蛋、肖春茶荣获国家金银奖,深受国际用户的青睐。截至目前,攸县已有近100种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乡的风景还是很多的!有桃花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谷,也是酒埠江地质国的古河道,全长2000多米。谷内环境幽静,植被茂盛,溪水清澈,碧潭瀑布,怪石穿孔,各种珍禽异兽,珍稀植物,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到处是樱桃和杜鹃花;秋天,猕猴桃和野葡萄挂满山沟。自然谷内有山人、迎客石、双流撞石、落玉流玉、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

桃花谷是天然的氧吧。是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健康旅游的胜地。

白龙洞

白龙洞位于株洲市攸县曹博乡。这是一个天然的碳酸盐岩洞穴,长7公里。山洞里的景色很美。它是几年前才被发现的,但是它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有“奇碧张家界黄龙洞,秀巢桂林芦笛岩”的美誉。不久前,白龙洞被评为湖南百佳景区。

酒仙湖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是国家级大型二级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于1958,1960封库。湖区汇水面积610平方公里,总库容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500米,最大宽度2300米,平均水深。酒仙湖两岸,山势巍峨,山峦叠嶂,树木葱郁,四季美景。湖区空气清新,水清天蓝。明月银波,让你感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觉得紫苏离开了人世,忘记了所有的侮辱,活得很自在。怎么样?我的家乡很好,不是吗?欢迎参观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