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税务局审计的经历

01,税务局突袭!彻查该企业10年的私人收藏记录。

近日,厦门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检查了一家使用个人银行卡隐瞒收入的企业。

大致发生了什么:

1.2020年5月,厦门市税务局收到一封实名举报信,税务局初步检查发现,该企业长期亏损未果,不符合常理。

2.税务局约谈了举报人,提供了三箱信息:

包括厦门J公司近10年的143仓单存根、7本仓库账簿、3份银行对账单、1采购订单(合同)、收据及101仓单财务复印件。

还说厦门J公司有内外两套账。虽然内部账户记录不规范,但保留了发货、收款等相关凭证。

3.税务局收缴公司账簿10年,依法收缴法人、出纳等个人银行账户流水明细。

税局与第三方技术部门合作,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比凭证信息与银行账户流水数据的相似度,进行批量处理。经过分析对比,在大部分相关账号的流水信息中已经找到了相应的收款“印记”。

经核查,厦门J公司在10年期间从员工私人账户收取销售款,隐瞒销售收入5290.07万元。处罚:补缴税费1198.27万元,外加滞纳金和罚款905.32万元。

但2021,不仅会严查私人户避税,还会查私人账户多年前(不只是五年,可能十年,更有可能是无限期)的收款记录。

也就是说,之前成功利用私人账户避税的公司也会被调查!

02年,国家出台四大政策监管私人交易,2022年,私人避税将是一场浩劫。

2021年4月,税务局公布2021年税务检查动向。其中,重点明确:重点查处虚开(和接受虚假发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利用“税收洼地”和关联交易恶意筹划税收、利用新型商业模式偷逃税款等涉税违法行为。

以及2021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高收入高净值人员纳税服务与监管。

在“信用+风险”监管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重点领域加强税务大数据风险分析,根据税务风险适当增加“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坚持“无风险进入”,防止随意执法,没有发现明显的税收违法疑点和线索。一般不认定为检查对象,努力引导纳税遵从。

其实早在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推出了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

该系统已覆盖几乎所有银行,并基于该系统,增加了公司和个人账户服务和信用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

一是企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账户,大额和可疑交易直接监控。

只能开立一个基本企业账户,严厉打击企业多头开户、乱开户、出租出借出售账户,建立企业相关信息享受机制和企业银行账户违规联合惩戒机制,让匿名账户、假名账户无立足之地!

大额转移支付由与支付交易监控系统连接的金融机构通过相关系统进行报告。并于交易日的第二个工作日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告。然后银行和税务开始一起审核。

那么一大笔钱是多少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的《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第二,微信和支付宝记录也会被监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8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大额交易报告有关要求的通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转账产生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也将被严查!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2月24日,四川省税务局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7月9日,四川省税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成都举行数据交换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

现在随着银行、税务、大数据的无缝连接。到时候只要税务局想查,10年的所有交易记录都会被隐藏!哪怕是最轻微的痕迹也很容易被发现!2022年,私户征收的避税方式真的不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