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敢“造车”?

作者简介:吴春波,著名管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孟源

来源:正和岛

确切的说,华为没有造车,所以“造车”需要引号。

事实上,华为多年前就已经打算“造车”了。5438年6月+2020年10月,公司董事会常务会已在《关于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明确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投资决策和组合管理。

事实上,华为不仅在造车,还在挖煤、杀猪、放音乐。

任的话就证明了这一点:

2021年2月9日,任向员工发出呼吁:“我们的科学家、专家、天才少年、医生、优秀工程师,拿起你们的手术刀,加入我们的‘杀猪’、‘拉煤’、‘音乐’之战。

华为为什么“不务正业”?

华为想要什么?这不是无所事事吗?这不是违背初衷吗?

回顾下面任的演讲,或许可以看出华为“造车”的端倪。

2018年7月3日,任在听研究院无线业务汇报时,发表了题为《攀登珠峰途中生蛋》的演讲,其中明确提出了“造车”的想法。

“在车联网模块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将新品价格降到很低的水平,支持合作厂商装载我们的芯片。未来我们也将以集成模块不破坏竞争对手市场规则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有多少车,就有多少车联网模块,等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我们就筑起了一堵墙。”

“我们说的无人驾驶,其实是一座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领先的行业。我认为无人驾驶是基础研究,支持科学家为理想奋斗。”

“无人驾驶就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在爬山的过程中,有的人可以半路放羊,有的人可以半路开矿,有的人可以半路滑雪。把孵化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就是‘一路下蛋’。”

“现在我们很多公司都把无人驾驶作为产品目标。如果失败了,我们就网罗他们的人才,让他来我们这里下蛋。失败的人,理想太大,平台太小。如果你来找我们,我们的平台很大,那你就成功了。反过来,我们要拥抱失败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成功的人才。”

“其实骂我们最多的人是我们的老师。客户骂我们最多,今天有进步。所有吹毛求疵的人都在给我们上课。很多时候,没有这种意识,我们会抵制这些建议。年轻人很厉害,但是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只要还有人,地球上的任何奇迹都可以实现。”

2065438+2004 165438+10月6日,任发表题为《各地英雄在夕阳衬托下,六亿中国盛世》的演讲时,任已经提出了“造车”的主张。

“有人会说我们投机取巧,就是想逼你们转型,就像当年逼余承东一样。消费者BG不是转型了吗?我跟老俞说,我相信未来两三年,华为终端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让它惯性往下走。你的桃树必须结西瓜,而不仅仅是桃子。因为桃树的树干是公司的同一个支撑平台(如服务平台、维护平台、财务平台等。),根系要分不同的客户吸收不同的养分。你要有多种商业模式,很多公司都有招数。你怎么能在桃树上种西瓜呢?你得好好想想。”

同样在2014,任和《为什么喜马拉雅的水不能流入亚马逊河、“洞庭湖装不下太平洋的水”、“风景要养眼”等文章都有相关论述。

02,华为造车,是剧情。

从任的讲话中,总结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任一贯的决策理念是:“有正确的思维,才有正确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就有了正确的理论;有了正确的理论,就有了正确的策略。”从方向洞察到正确的策略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第二,华为的“造车”只是攀登珠穆朗玛峰沿途下的鸡蛋之一,是桃树上长出的西瓜之一。《挖煤》《杀猪》《音乐》也是鸡蛋或者西瓜。正如任所说:“我们应该承认现实主义,而不总是理想主义,而不是等待理想。我们要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旅程中沿途产卵。”

第三,华为的“造车”并没有偏离主航道,依然以主航道为主。还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华为不会背叛核心价值观,不会偏离战略选择,不会动摇战略信心。

华为的“造车”依然坚持“多路径多步骤持续创新”和“范弗里斯弹药量”(在战略突破处聚集人才,多步骤布局人才)。通过多路径,可以快速找到战略机遇的突破点或者划定边界。战略突破点明确后,要敢于但绝不封闭其他路径的研究,至少可以培养出思想开放的人才。"

早在2018的EMT决议中就提出:“华为不造车,但我们专注于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并且在2020年6月5438+00,再次重申:“今后凡是提建议造车,干扰公司的,可以调离岗位,另找岗位。”所以不用担心因为华为“造车”而偏离主航道。华为是一家自律的公司。

第四,华为的“造车”并不是真的造车。它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创新技术,赋能真正造车的企业。是围绕行业特点和客户需求,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空间。

华为领先的激光雷达、自研毫米波、车载芯片架构和算法、摄像头芯片、智能监控摄像头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相对于传统造车,传统汽车厂商更倾向于认为汽车是未来的主体,上面有一些电脑的单点。未来汽车的基础是电脑,汽车是电脑控制的外设(汽车电脑化)。

就像4月18阿尔法S发布后的群访一样,华为再次强调,华为作为智能零部件供应商,将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将华为的自动驾驶硬件、麒麟芯片、鸿蒙系统系统带入更多工厂的产品中,搭载华为各种智能汽车技术的阿尔法S HI版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xx造车了”,意味深长。有一句著名的大咖评论:特斯拉终于遇到了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相当的对手(后半句不敢苟同,是对华为的低级误解)。

03.华为为什么敢“造车”?

接下来,人们还会担心华为“造车”的前景。换句话说,华为为什么敢“造车”?

1.准确的战略定位

从不造车,只赋能造车企业。坚守主航道,严守产业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势而为,坚持客户导向。定位现实主义,构建理想,实现突破性领导,是华为从战略洞察到战略执行的三部曲。哪里有梦想,哪里就有奇迹。华为是一家由梦想驱动的公司。主渠道研究要坚持多路径、多步骤、多场景的路径。

“未来的胜利是极简主义的胜利。如果我们能做到极简主义,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打败我们”(任郑飞)。

2.战略机遇

“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领域时,应该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发挥公司资源的综合优势,带动公司的整体扩张。顺应技术发展、市场变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才能使我们规避大风险。只有当我们看到了机会,有了新的想法,并且确信我们可以在这个领域为客户做出与众不同的贡献,我们才会进入相关的新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

3.战略措施的压力

华为由来已久的压力原则(华为公司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我们坚持压力原则,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增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力度配置资源。如果不做,我们将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重点突破。”),在已经确定的工业领域,坚持用牛刀杀鸡,用大炮射蚊子,用“范舰队的爆量”,坚持“一点两面三三制”,坚持“牛粪上栽的花”,坚持乌龟和阿甘精神,就不会有攻不下的山头,也不会有攻不下的城墙。

其实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或者被华为认可为竞争对手,都不是什么好事。华为过去的成长发展历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4.华为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标杆能力。

向华为学习不一定是机会。如果一定要学习华为,学习一件事就够了,就是华为如何学习别人,尤其是如何学习标杆管理这种一流的标杆企业。华为坚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正能量”,“一桶浆糊粘住全世界”。

正如任所说:“所以你要利用好公司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闭门造车,增加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投入,抓住机遇,建立面向未来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能够继续活下去,活得好。”

5.自我批评和自我纠正能力强。

任说:“我认为,在蓝军问题上,我们构想的是一种理念和精神,而不是一种模式。自我批评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打自己,这就是蓝军思维本身。”

一旦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方向,华为也有很强的战略纠偏能力。正如任所说:“一旦我们的战略突破出了差错,我们就立即转向,还有一批精干的轻骑兵等着带领我们的大部队换队列。”“最好的防御是攻击,而攻击就是攻击自己,至死方休。”

6.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铁军

在保持方向大致正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组织的生命力。同时,要广纳天下英才,打破人才金字塔,持续降低熵,打造像谷歌的秘密医生军一样的华为军,打造高素质、高境界、高团结的宏大团队。

这里引用一位华为员工在发布会最后的心声:“作为最直接的参与者,我陪伴着它从零到一。没有凋零,被别人质疑,嘲讽,讽刺,攻击,从未想过放弃。压力大到可以靠药物入睡,但我从来不想停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忍不住哭,会气到摔杯子想骂人,但是我发现无数的R&D兄弟一年四季都没有犹豫,没有兴趣去争取这辆车。我的委屈是什么?一辆车的背后,是无数的无名英雄。”

7.打赢的思考与信念

华为骨子里的特点是不屈不挠,敢于亮剑,以“打得赢”为信念。在保持理性的同时,让人热血沸腾;组织,充满张力。他们应该对胜利有着极度的渴望,有着极其顽强的意志,对失败有着极度的羞耻感。对结果极端负责的态度。

早在20多年前,华为就意识到:“在电子信息行业,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要么成为领导者,要么被淘汰。”

04.结论:早走的兔子,等等看!

对于自动驾驶,我其实是持保守观点的(任也说过:“保守是好事”),这种观点来自一个文科生,专业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实现实中飞机和高铁基本都是无人驾驶的,但是如果登机后乘务员告诉乘客这个航班是无人驾驶的,你敢坐吗?

不过网友们已经很兴奋了,纷纷做打算:先买一辆极速福克斯Alpha S华为HI版的车去上班,然后把车放出去,变成网约车,既有了代步工具,又增加了二次收入,补贴了家庭。

在撰写本文时,网上有消息称,从4月20日开始,华为旗舰店将销售Celeste华为智能精选SF5。虽然这不是无人驾驶汽车,但这位网友的梦想可能实现指日可待。

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华为人车路法》的小文章:

如果加两个字,就是天和地。

天、地、人、车的方法是华为“造车”成功的基石。基于此,华为别无选择,只有赢!

这可能是另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任在2013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弘扬龟灵,追赶龙飞船》。

华为还是会本着乌龟的精神“造车”。面对坚持“一杯咖啡”“不要咖啡”的华为乌龟,早走的兔子们要小心了,兔子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