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利用唐朝的力量打败了唐朝的一个西方国家?
中国古代有一个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这个传说的创造者是王玄策。王玄策: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值得载入史册的人物!
姓名:王玄策。
籍贯:河南洛阳
成就:一人灭一国。
职业:三次出任大唐驻印度大使,后因表现突出被授予散韩博士。
唐朝前后葱岭以南有个国家叫天竺,现在改名印度,国民亲切地称之为阿三,分为东、西、北、南五个部分。姑且分别称之为东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唐朝初期,印度半岛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和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莫杰托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唐太宗任命王玄策为使,蒋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我觉得有三个目的:第一,去印度。二是拜见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三是看文成公主。但是这个时候印度发生了政变。别忘了,那时候没有卫星,没有手机,没有通讯手段,李世民什么都不是!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上路。我认为路线是从Xi安-新疆-中亚-印度-吐蕃。编皇位的新王阿罗淑娜听说唐朝的使臣已经入朝,却派了两千人在半路埋伏。除王玄策和姜外,其余骑兵全部被杀,王玄策被俘,被扣留。后来,王玄策和姜试图逃跑,发誓要灭绝印度,为被雪使者杀死的耻辱!于是他们骑马北上,跨过冈底斯河和辛杜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为目标,一路到达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国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骑兵7000人,同时召集周边唐诸侯国,加上吐蕃松赞干布派出1200精锐骑兵,总兵力近万人。江冒充总经理,一马当先,直奔印度。
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尼泊尔人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王后。
在印度北部的察布、罗城外,王玄策以“火牛阵”之战,击败了印度的几支军队。阿罗森太害怕了,他无法保卫这座城市。玄策一心复仇,拿出了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梯子、扔石头、火攻、恶意攻月。公元648年,察布、罗城兵大败,宣策一路追击,杀印度兵三千。印度士兵淹死了一万多人,俘虏了一万一千人。阿罗舒娜逃回了印度中部。
王玄策乘势入侵中印,誓要灭印。趁印度士兵一接触唐军(外籍军团)就要落荒而逃之际,阿罗淑娜弃国而去,前往东印度,取得东印度国王的尸体,然后招募散兵,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和石仁设军引阿罗淑娜上钩,一举消灭阿罗淑娜的残余势力,活捉阿罗淑娜,其余各路尽杀。最终,箭头夫人拥兵数万的朝干陀卫城也被姜攻下,远近城池随风而落,中印灭亡!
由于东印度帮助了阿罗舒那,王玄策准备再次死在东印度。尸鸠莫被吓得魂不附体。她派了一万匹牛马,拿了一把弓一把刀绑了一些宝物,向唐主道了歉,表示向唐帝国投降。王玄策这才停止战斗,回朝述职,同时带着箭头的连枷和锁回长安。唐太宗喜出望外,于是下诏赏赐玄策,并颁大夫散朝。
杀了几万印度兵,抓了几万印度俘虏,用几千借来的杂牌军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方背景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没有根基的外交官,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这真是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在战场上被一个中国外交官轻松搞定,实在是“文明古国”称号的耻辱。可惜当时中国对印度知之甚少。在中国人眼里,这只是一个野蛮的国家。到了近代,因为“中-友”,在这本历史教科书中也是避而不谈,所以没人知道王大雄的名字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