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应急计划

风险应急计划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为了减少事故的后果,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是必然的。优秀的应急预案有哪些特点?以下是我的风险应急预案。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风险应急预案1根据上级对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如下:

一、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见表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如食堂卫生安全制度、值班制度、防灾应急预案等。),安排24小时值班,确定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做好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形成* * *管理体系。实行层层承包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从年级组长到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形成人人有责的承包机制。学校及各部门负责老师(包括班主任、宿舍负责人、厨房管理员、化学实验员等。)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实行“四检”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2.大力学习宣传安全知识,克服师生的随意性思想。利用校会、班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演讲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让师生认识到什么是危险,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做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避免危险;如果有危险,如何自救,如何互救,如何求助。

3、做好调查工作,防患于未然。定期对重点房屋、电路、食堂、小商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纪律是对孩子行为的约束,这种约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保障。日常管理一定要加强,不能有管理漏洞。特别是中午和晚饭后,加强监控,坚决制止下井洗澡的发生。主要由班长、周老师组织学生会检查人来实施。

二。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用电安全

1.放学后值日生应该切断教室的电源。

2、雷雨天切断楼内电源。

3.住宿学生严禁在宿舍内私自使用“热快”,不得私自开灯,不得使用交流录音机等自备电器。

4.如遇电路故障、停电,学生应报告电工维修,不要自行进行线路维修。

5、清洁时要注意保护电器,避免用湿布擦拭电线和灯泡、插座等电器。

6.不要爬电线杆挖鸟,不要在电线下放风筝、打球。

7.如发生触电,立即在现场实施科学处理并与医院联系,然后上报。

(二)、消防安全

1.增强防火意识,学习防火知识。

2、学生不准玩火,冬季取暖,按取暖防火制度执行。为防止取暖期煤气中毒,班组长和宿舍老师每天要严格检查炉灶,检查通风情况,提醒学生注意。

3.学生应该宣传防火。比如劝说和阻止父母在外面用火,家里用火注意安全,安全使用煤气罐。

4、食堂做饭用火,按厨房防火制度执行。

5.发生火灾(明火或电引起)怎么办?一旦发生火灾,不要惊慌,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上课期间,要立即疏散学生,并逐级上报。拨打电话119。在灭火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参与灭火,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经过培训的老师可以参与灭火。

(3)运动和游戏的安全

1,定期检查运动器材,确保器材安全。

2、体育课,老师严格,杜绝撒鹰。

3.向学生传授防护知识和正确使用运动器材。

4.课间适当玩游戏,不要在教室追逐打闹,不要在阳台拥挤,不要玩危险游戏。

5.如在运动或游戏中受伤,及时向老师报告,并正确处理。如果伤势严重,立即联系医院,逐级上报。

(四)、劳动安全

1,劳动时,组织严密,责任到人,要求学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配,听从指挥。

2、使用工具时,严禁打闹、追逐。

3.注意劳动保护。

(5)集体活动中的安全

1.除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教育活动外,原则上不再组织其他集体活动。比如春游秋游。

2、如果有集体活动,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六)、食品安全

1.师生食堂应严格按照《厨师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2、严格控制进货渠道,购买安全合格的食品,并做好记录。

3.严格监控,定期检查校内小商店。如发现任何过期或不合格食品,立即责令下架并改正。

4.如发生食物中毒,值班教师和负责同志应立即与医院联系或拨打120立即报告。

(7)交通安全

1.每个师生都必须牢记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

2.学生不得骑自行车(12周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上路),要求不骑自行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老师不允许酒后驾车。

3.进、出校门必须下车,遵循“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规则。

4.学生不允许骑摩托车上下学。晚自习课不允许学生骑自行车。

风险应急预案2 1一般规则

1.1交通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在短时间内采取快速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人员财产损失的重大补救措施。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北发集团有限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制定本应急预案..

1.3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公司人员在上下班和出差途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2应急机构及其职责

2.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2.2责任

2.2.1组长负责下令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和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迅速组织应急小组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及时下达指令,组织协调救援工作并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全面了解和掌握救援过程中人员和车辆的损失情况,及时处理救援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修改预案,分析处理事故报告和处理结果。

2.2.2救援行动小组

2.2.2.1积极参与伤亡人员的救治,帮助其他人员撤离危险区域,消除现场各种隐患,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2.2.2负责事故发生时现场安保、人员救援和车辆救援的协调工作,及时抢救和运送人员。

事故处理小组

2.2.3.1组织现场运行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查明事故原因。

2.2.3.2协助交警部门处理事故。

2.2.3.3协助保险公司对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评估,并在短时间内将事故原因和基本情况上报领导小组。

3紧急事件的预防

3.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高峰时段禁止横穿马路或超速行驶。

3.2公司有车人员严禁酒后驾驶,应严格按照规定谨慎驾驶。

3.3严禁通勤车超速行驶,特别是在高峰时段的繁忙街道,要耐心、冷静、谨慎,防止急躁。

3.4定期进行书面或口头安全教育,提醒公司员工注意经常发生的事故。

4应急预案的启动

4.1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当事人或知情人立即向单位报告,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情况启动本应急预案,应急小组全体成员各就各位,参与事故的应急处理。

4.2接到命令后,应急小组所有成员应迅速到位,尽最大努力抢救事故。

5应急响应

5.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向交警部门报告,积极抢救伤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送至就近的医疗部门救治。

5.2事故发生后救治伤员时,应遵循先危重后轻伤的原则,防止因延误救治时机造成二次伤亡事故。

5.3公司在调度车辆时,必须根据应急小组的要求,保证车辆的使用和救援的急需。

5.4通勤车上发生重大人员伤亡时,应尽快启动应急车辆,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车辆。

5.5保护现场。因抢救伤者而改变现场的,应当予以标注。

5.6事故现场调查清理结束后,应及时安抚人员及家属,并在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完成下一步任务,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6摘要

6.1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全面总结风险事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分析问题根源,为后续政策提供建议。

6.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和亲属的安抚和善后工作。

6.3因个人过错造成重大事故的,按照公司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风险应急预案3为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灾难的发生,使因事故需要救援或疏散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措施和预案。

一、做好日常组织准备工作。

1.分公司负责组织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小组,事故发生时在现场亲自指挥救援工作。其他员工分别负责相应计划的响应。

2、按国家规定配置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完好有效。

3.成立经过应急培训的救援小组,确保应急小组成员熟悉各种应急处理方法,并能掌握各种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

4.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全体员工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

二、一般事故的应急处理

1.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在场人员应采取紧急救助并报警。

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在场人员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如果伤者伤势较轻,能够站立行走,在场人员应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区域,然后设法消除或控制现场危险,再找车护送伤者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如果伤者行动受到限制,身体受到挤压、压迫、卡压、夹伤,在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尽快将伤者从事故现场转移到安全区域,防止伤者受到二次伤害,然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若伤者伤势较重,且有多处骨折、心跳、呼吸停止或可能内脏损伤等症状,在场人员应立即根据伤者症状采取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同时派人联系车辆或拨打医院急救电话(120),以最快速度将伤者送至就近医院救治。

3.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如果现场火势较小,在场人员应立即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沙等消防设备进行灭火,并向主管生产的经理汇报情况。

(2)如果现场火势较大,在场人员无法控制火势,有爆炸的可能,在场人员应立即派人拨打火灾报警电话119,请专业消防人员灭火,同时将上述情况报告主管生产的经理。

(3)组织疏散事故现场人员至安全区域,同时转移伤员至安全区域,并对伤员进行急救。

4.发生交通事故时,在场人员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发生交通事故,有人受伤时,在场人员应立即将伤者从车上转移到安全区域,对伤者进行急救,并通知主管生产的经理处理事故。

⑵如果车辆在行驶中着火,驾驶员应立即停车熄火,并使用随车配备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如果现场火势较大,在场人员无法控制火势或火灾现场可能存在爆炸危险,在场人员应立即拨打火灾报警电话119,并邀请专业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同时向主管生产的经理报告上述情况。

三、一般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疏散和撤离事故可能影响到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将事故区域内的危险品、易燃材料和设备转移到安全区域。

2.清除路障,保持场内外道路畅通,在路口为救护车或消防车指明最近路线;如果在夜间,应在现场提供足够的临时照明。

3.协助和配合医护人员抢救伤员并送上救护车;为消防员指出最近的消防水源。

4、协助消防人员灭火,防止事故的蔓延,用警示旗、绳索封闭事故可能蔓延的区域,并竖立“危险,此处禁止进入”的警示牌,夜间应使用声光报警设备发出信号,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此区域。

5.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急救援小组应对事故区域进行必要的布置,项目经理部经理组织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按事故调查程序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做好调查处理的书面记录,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业主提交事故记录或报告的复印件。

四、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的监督

1,及时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受损情况,记录文字和必要的图像,并立即(十分钟内)向总监理工程师报告。

2.要求施工单位实施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

3.了解准确、全面的事故情况(事故发生后,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初步经济损失,现场采取的措施等。)和取证材料,并要求建设单位如实报告。

4、根据权限发送监理指令如"工程暂停令",先口头后正式文件。

5.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严重程度、简要经过、事故初步原因分析、救援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对下一步事故处理的建议等。

6.提供相关工程资料和监理资料,协助调查组进行事故分析,争取为自身维权提供证据。

7.监督施工方落实事故调查组的意见,监督检查现场救援、补救和整改情况。

8.监督施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分析报告和整改措施,监督人员对具体整改措施进行监督验证。

9.当事故处理完毕,具备复工条件时,现场监督必须认真核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复工申请表,然后批签。

10,组织整理与事故有关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资料,分析事故原因和监管人员责任,总结教训,形成报告并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