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名城发布2022年半年报,体育板块收入几近枯竭。

8月31日,st明城发布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下降65,438+0.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2亿元,上年同期为-654.38+0.98亿元。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ST明诚总资产71.94亿元,总负债68.87亿元,净资产仅4.24亿元,商誉高达25.76亿元,距离资不抵债仅一步之遥。

ST明诚表示,受疫情持续影响,影视、体育行业整体呈下滑趋势,财务费用较高的影响导致公司现金流短缺较为严重,引发大量借款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和仲裁。

在公司大股东当代集团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如何重生“渡劫”成为st明城未来发展的最大考题。

体育部门的收入几乎耗尽。

ST明诚的主营业务是影视传媒业务和体育业务。2015,当代集团入主当代风格(st明诚此前的股票名称)后,继续大举投资,收购了史强传媒、双刃剑体育、新英体育,最终导致ST明诚业绩持续亏损。2019至2021,ST明诚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34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3.62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ST名城在2018宣布购买西甲版权,已经提前终止,公司将不再拥有西甲全媒体版权业务。ST明诚表示,目前西甲约占公司版权业务收入的30%。如果双方最终解约,公司将失去西甲联赛全媒体版权,还可能面临巨额索赔,涉及金额约6.79亿元。

如今,ST明诚的主营收入(体育板块)几乎耗尽。此外,公司还面临重大诉讼、违规担保等问题。

8月20日,st名城发布关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涉及金额66,665,5438+0,000元,65,438+0,775,5438+0,800元。19年8月,st明诚也“自爆”,发现三笔共计3.25亿元的违规担保,占2021年度归母经审计净资产的49.67%,占2022年3月30日账面货币资金的610.83%。ST明诚表示,预计上述违规担保行为将对公司净资产和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

但ST明诚认为相关违约担保合同的效力存在瑕疵。公告表示,该最高额担保合同在公司内部未经过任何审批和决策程序,在当代集团调取的湖北河投相关诉讼文书中的最高额担保合同中仅发现公司时任董事长的法定印章,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在不知晓相关事项的情况下形成了该担保合同。

湖北德信律师事务所刘路峰律师认为,根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及类似案例,如果确实ST明诚之前并不知道担保事实,只是在2022年6月30日才从被告之一当代集团处得知上述非法担保事实,那么ST明诚不承担非法担保的责任;否则,ST明诚将承担部分担保责任。

针对ST明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未来会采取什么措施?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致电ST明诚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方便透露。

镜头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T明诚不仅面临主营业务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还面临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仅靠公司的内功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看是否有外力介入债务和资产重组来解决债务问题,恢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当代集团陷入债务危机。

为了挽救ST明诚,当代集团控股股东当代科技曾试图找武汉国资接手,但此事告吹。如今大股东当代集团自身出现问题,ST明诚失去了救命稻草。

今年以来,当代集团债务危机迅速爆发。4月6日,当代集团2019期中期票据实质性违约。随后,一系列债券、票据相继违约,其持有的人福医药、三特索道、ST明城等股票均被司法冻结、标记。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得益于在医疗领域的资本积累,当代集团开始通过外延式扩张、并购等方式扩大版图,相继在地产、旅游、文化体育、金融等领域进行布局。然而,激进的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不仅未能使企业实现良好的增长,还使当代集团背负巨额债务,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公司的房地产、旅游和文体业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除了债务违约,超50亿元的“当代系”相关理财产品也出现逾期。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政府正在对当代集团进行审计,对“当代系”进行资产核查,以追索资金投入和不当得利。同时,当代集团财务债务委员会于今年5月中旬成立,到6月底,债务规模已达600-700亿元。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