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管道经过哪些城市?

165438+10月1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俄罗斯鲁西亚石油有限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正式宣布,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科维克金气田向中韩两国供气项目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在中俄石油管道(安达线)一再搁浅、日本不断从中作梗的背景下,中俄韩天然气管道项目格外引人关注。这条天然气管道会重蹈石油管道的覆辙吗?成果与悬念按照铺设跨国天然气管道的一般程序,中俄韩三国将于近期将可行性研究成果提交各自政府审核,中俄韩三国政府将于明年3月底前正式回复这一项目的可行性。如果一切顺利,这项全长4887公里的“跨国世纪工程”有望于2005年破土动工,为2008年的输气铺平道路。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供的技术参数,这条天然气管道西起俄罗斯科维克金气田,途经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赤塔州,从满洲里进入中国,经过哈尔滨,到达干线终点,然后从沈阳出发,分支为两条支线:一条到北京,一条到大连。通往韩国的管道起点是中国大连。管道从海底穿越黄海,在韩国平泽(仁川附近)登陆。从长远来看,中俄韩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符合三国利益,三国政府原则上都支持企业间的合作。然而,铺设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因素。这一跨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能否如期上马,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三国有关各方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洛克亚洲的乔维奇金气田位于伊尔库茨克以北400km,贝加尔湖以西110km。1987年,苏联地质学家首次在此发现气田,地质储量从1.4万亿立方米到1.9万亿立方米不等。中部气田位于方圆,占地5000平方公里。气田的发现恰逢苏联解体前夕。当时主管天然气开发的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部没有条件也没有心思去开发这个新气田,所以把乔维奇金气田搁置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私营企业西丹科石油公司获得了乔维奇金气田的开采权,但获得开采权后却无法转入天然气开采阶段。根据天然气田开发常识,天然气只有在铺设管道、确定最终用户后才能开采,即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必须同步进行。科维奇金气田位于人烟稀少、欠发达的西伯利亚,当地对天然气的需求非常有限,且气田远离俄罗斯天然气的传统出口市场欧洲。如果找不到天然气的用户,气田的开发利用根本无从谈起。或许正因如此,早在10年前,俄方就将科维克金气田的开发前景定位为出口亚洲市场,具体来说,就是瞄准了中国等离气田不远、对天然气有需求的亚洲国家。谈判过去10年1994 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西达克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展科维克金气田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预可行性研究。幸运的是,到1996年3月这项工作基本完成时,covic Gold气田的开采权已经从西达克石油公司转移到露西娅石油公司。从1999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正式与俄罗斯俄罗斯石油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早在中俄企业开始讨论科维克金气田开发和输气的时候,韩国就对这个项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韩国非常希望连接俄罗斯和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能够延伸到自己的领土上,以解决韩国能源短缺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等实际问题。韩国的想法很快得到了中国和俄罗斯合作伙伴的认可,韩国天然气公司从2000年6月165438+10月正式加入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使天然气管道项目从中俄合作项目变成了中、俄、韩合作项目。根据可研中科维克金气田预计产量和沿线市场的调查,天然气管道全面投产后可保证年输送能力340亿立方米,其中40亿立方米的供应管道经过伊尔库茨克、布里亚特和赤塔,200亿立方米供应中国东北和渤海,6543.8+00亿立方米输送到韩国市场。显而易见的胜利是因为这条横跨中俄韩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期工程刚刚完工,有关各方对这个项目的评价还相当谨慎,但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一致:中俄韩是铺设这条管道的赢家。俄罗斯是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大国,出口天然气已成为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论证结果,俄中韩跨国天然气管道建成后,科维奇金气田可以持续向中韩出口30年,总共9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以换来的外汇简直是天文数字。除此之外,铺设天然气管道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税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等等。俄罗斯很清楚,只有开发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也是俄罗斯积极推进天然气跨国管道建设的动力。虽然中国有几个大型天然气田,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化”程度还比较低。如果条件允许,价格适中,适当从国外引进天然气,将是对我国能源供应的补充。对中国东北和渤海地区天然气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地区不仅有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巨大热情,而且具备接收俄罗斯天然气的基本条件。像哈尔滨、长春这样的大城市,现在城市燃气管网比较发达,经过技术改造,完全可以接收俄罗斯的天然气。此外,铺设天然气管道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仅在中国铺设管道就需要85亿美元的投资,如此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对经济的刺激显而易见。韩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韩国一方面引进天然气缓解国内能源短缺,同时希望调整能源结构。近年来,韩国一直在研究如何从俄罗斯引进天然气,韩国政府和企业也多次派团与俄罗斯洽谈天然气合作。韩国和俄罗斯没有陆路接壤,这就决定了韩国通过陆路引进俄罗斯天然气必须经过第三国。具体路径有两条:要么通过朝鲜,要么通过中国。韩国曾经考虑过经过朝鲜的方案,但是朝鲜半岛飘忽不定的局势让韩国企业对这条路线的现实性产生了怀疑。经过权衡比较,韩国觉得最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中国。有可能重蹈覆辙。虽然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的商业代表已经签署了“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成果,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果三国政府批准这一项目,整个项目将进入第二阶段。详细工程设计、天然气购销合同谈判和项目融资将同时启动,历时约15个月,期间中俄韩三国政府还将签署一份政府文件。只有这些工作完成后,管道工程才会进入实质性的铺设阶段,整个工期大约需要3年。或许是因为中俄输油管道项目中途的意外,中俄韩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天然气管道会不会重蹈输油管道的覆辙?实事求是地说,这条天然气管道涉及的复杂因素绝不比输油管道少,这些问题会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暴露出来。首先,俄罗斯政府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尚不明朗。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天然气的开发和出口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政府的决策还不得而知。其次,三方能否就天然气价格达成一致。如果三国政府批准这一项目,天然气价格问题将很快提上日程。按照一般惯例,买方总是希望气价低一点,卖方则希望气价高一点。关键是各方最终能否达成相互妥协。如果一方提出的价格过低或过高,整个方案都可能搁浅。另外,巨额投资能否落实。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初步估计,铺设这条管道大约需要6543.8+07亿美元,这对俄罗斯、中国和韩国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此外,covic Gold气田除了少数探井外,基本上是一片荒地。在方圆开发一个5000公里的气田也需要巨额投资,而这些资金的最终落实也将对管道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此间专业人士认为,中俄韩公司按照国际惯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刚刚完成后就披露了项目进展和未来计划,旨在提高这一跨国能源合作项目的透明度。这种做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肯定。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原本对三国都有利。如果隐瞒,很容易给人一种谁占便宜谁吃亏的印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借机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