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简介和详细信息

成长权利的主要历程普发上任后立即开始改善公司的成本结构。他减少了65,438+04%的员工人数,削减了每个单位63%的管理费,削减了经销商的利润。这些严厉的措施使公司恢复了以前的利润率。菲佛发誓康柏电脑公司1996将成为世界领先的个人电脑公司。他在1994提前实现了目标。

康柏电脑在之前(2001年前)就开始了增长。为了恢复康柏以前的增长率,普发实施了几项措施。康柏进入了新的市场,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1992为了与复制品竞争,康柏的个人电脑下降了10%~35%。1991~1996,康柏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如文件和打印服务器、低成本商用pc机、应用服务器、中档服务器、nt专业工作站和超级服务器。同时,公司对制造部门和销售体系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降低了单位成本。

地域扩张在赢得新客户的同时,康柏积极扩大业务范围,从西欧开始,然后发展到日本、拉丁美洲、东欧和亚太地区。

1997年,康柏完成了对高端服务器制造商TANDEM的收购。1998年6月,它收购了数字设备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康柏在微型计算机和计算机服务器市场的地位。

公司年表1982康柏公司成立。

从1984的收入达到了1.11.2亿,创下了美国商业的纪录。

1985的收入达到3.29亿,创下行业纪录。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86的收入达到5.039亿,创下美国商业纪录。个人电脑销量达到50万台,成为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之一。

1987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售出。

1988销售收入报告销售额达到12亿。

康柏笔记本推出于1989。启动第一个服务器server。

1992推出了第一台打印机。

1993年PC事业部分为台式和笔记本PC。停止打印机业务。

1995取得全球最大PC市场份额。

1997成立大中华区。

1998福布斯杂志将康柏评为年度公司。4月,基于Windows NT server的远程访问服务器推出。

2001宣布合并惠普康柏。

1998开始的时候,美国计算机界有两个超级巨星。一位是格罗夫先生,他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人物”。另一位是康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普发。美国权威经济杂志《福布斯》经过精心评选,确定康柏为美国年度最佳公司。评选结果一出,埃克哈德·普发(Eckhard Pfeiffer)顿时名声大噪,成为计算机领域的巨头之一。

大事记普发于1991开始执掌康柏。历经七年磨砺,终于开花结果,带领康柏进入国际信息产业10强。据统计,康柏从1997的收入达到25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4%,位居世界前列。

因为《福布斯》将康柏评为年度最佳公司,普发自然成为美国最佳CEO。普发先生绝不是偏执狂。他是一个冷静的管理人才。作为一个普鲁士人,他依靠理性、科学和努力,把康柏带向了一条康庄大道。在他风头正劲的时候,如果沿着他的商业轨迹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康柏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廉价电脑组装厂,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出现。一向低调的普发不再需要隐藏自己的战略意图。康柏已经成熟了。作为一家年收入250亿美元的国际超级公司,不屑于听别人的,也不屑于跟着别人走,强者跟风。康柏已经成为国际信息产业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自己的观点。康柏将在2000年实现500亿美元的年收入,并将在大型计算机领域大展拳脚。这一次,康柏把矛头指向了——世界计算机帝国IBM,而不是别人!

本来人们一直以为,当今世界,除了微软和英特尔,谁能挑战IBM?然而,人们才刚刚恍然大悟,从来没有露出山露水迹象的康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试图逐鹿中原,取而代之。

的确,比尔盖茨和格罗夫的个人魅力令人难忘。在这个英雄崇拜的时代,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往往让人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微软是强大的,但它只是一家软件公司;软件虽然是一个灵魂,但是没有硬件系统的支撑,灵魂怎么依附?作为芯片帝国,英特尔是强大的,没有人否认。然而,仅仅依靠筹码,如何进行战略决战?最近,英特尔进行了战略调整,进军网络产品市场。但是,要获得一定的战略控制权,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时势造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康柏一跃而起,鹤立鸡群。它没有孤独,而是帮助了世界。康柏不甘心做老二,甚至对老三老四的地位嗤之以鼻。去年并购Tandem公司,进军大型主机市场,其夺冠之心已展露于世。

计算机行业一直是一个向后跳的游戏。今天你跳过我,明天我也会跳过你。这是IBM第二代小沃森的警句。这一次,康柏开始挑战IBM的宝座。俗话说“来的人不好不来。”康柏这次是有备而来,精兵强将。阵势不用说,一目了然,他进退有序,布局了一场全方位的决战。看来IBM要发动保卫战了。战争开始时,计算机行业从未安宁过。谁是最后的赢家?人们在等着看。

上世纪80年代,微软的比尔·盖茨先生在其名著《未来之路》中,在回顾国际计算机发展史时,谈到了康柏公司的创业过程。他说:“三名工程师看到IBM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带来的机遇,辞去了在德州仪器的工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康柏电脑公司。他们生产的硬件使用与IBM个人电脑相同的附加文件卡,并被允许使用MS-DOS,这样他们的电脑就可以运行与IBM个人电脑相同的应用软件。他们生产的电脑与IBM个人电脑功能完全相同,但更便携。”

当时,随着IBM286电脑的上市,许多电脑公司也推出了IBM兼容电脑,其中康柏286电脑因其更强的图形能力和精美的设计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康柏立即成为美国商业的成功典范,第一年销售额超过6543.8亿美元。

后来,IBM推迟销售采用英特尔386芯片的个人电脑,以保护其低端大型电脑销售市场。IBM希望用自己的微处理器和CMOS技术开发自己的286产品,开发IBM专有的16位操作系统OS/2用于286计算机。

当时的大型计算机采用32位架构,所以IBM决定32位在大型计算机领域,如果开发出386计算机,会影响大型计算机的市场。所以他们尝试使用16位个人电脑作为连接大型电脑的基本终端权限,拒绝使用386芯片。

这一次,IBM误判了市场形势。世界就是世界,不在IBM的专属控制范围内。IBM拒绝生产386,但其他几家计算机公司急于尝试并利用它。康柏是第一家公司。康柏一直强调要生产100%兼容IBM的个人电脑,但要比IBM的微机产品好。一直和英特尔保持联系,对386很有信心。在英特尔研发芯片的同时,康柏开始设计386电脑,并于1986年9月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386台式电脑,名声大振,大获全胜。

但是,自大的士兵往往容易失败。康柏电脑的市场口号是:比IBM电脑更精致,更便宜;但是后来越贵,制造成本越高,河水越走越差,越来越难。

康柏被惠普公司收购了。

2001年9月4日,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联合发布的声明中宣布了一项坚定的合并协议,一家年营业额870亿美元的高科技企业诞生了。美国时间2002年5月1日,美国惠普公司公布了股东对与美国康柏公司合并案投票的正式结果:合并案正式通过。全新的惠普将为商业和消费用户提供业内最完整的IT产品和服务,并承诺以开放的系统和架构为用户服务。合并后的公司将在服务器、接入设施、图像和打印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营业额,并成为IT服务、存储和管理软件的全球领导者。

八年前康柏吃了DEC,今天惠普吃了康柏。当牧羊人吵架时,狼就赢了。

今天看来,康柏收购DEC基本上是失败的。收购康柏对惠普来说也是一大挑战。惠普会重蹈康柏收购DEC的覆辙吗,合并会成功吗?从康柏购买DEC的经验对今天的惠普有所启示。

DEC,惠普,IBM,这些都是近百年的老店,而康柏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能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已经是奇迹了。八年前,康柏雄心勃勃。收购DEC后,康柏和惠普的营业额几乎相等,都渴望出人头地。实践证明,适得其反。在过去的三年里,康柏的业务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增长。康柏与DEC合并时,其销售额为390亿美元,惠普为395亿美元。截至目前,康柏前四个季度的销售额为404亿美元,惠普则达到470亿美元。

康柏收购DEC失败的主要教训是文化冲突,至少双方准备不足;另一方面,销售渠道充满冲突。康柏整合销售是不成功的,没有一定的纪律性。双方在销售模式、目标销售渠道、目标定位上都没有很好的融合。

聪明的融合就是尊重彼此的差异。不要用不同的方式互相掐。捏一个就有问题。你应该在一定的层面上,在一些技术方面进行沟通,而不是打乱整个组织。

DEC本来就是一个技术过硬的企业,文化也适应了技术过硬的时代,所以基本的第一理念就是高科技投入。其R&D投资一度占到其收入的13个百分点,非常高。在技术上,DEC今天依然先进。某种程度上,DEC的经营理念就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很少谈生意,总是谈技术,以为技术好了就万事大吉了。

康柏以经营业绩著称,最著名的说法是其资本最高时一年能翻14倍。但是,康柏公司在科技和R&D方面的投入很低,大概不到3个百分点。康柏以前是做PC的,所以康柏当时扩张很大。当我成为PC老大的时候,我想到了收购DEC,我想把业务大师康柏和技术大师DEC结合起来。

但是真正结合的时候发现很难,问题很大,两家公司文化差异太大。DEC已有40多年的历史。DEC总部位于波士顿,是一个诞生科技精英的地方,有点科技贵族的味道。康柏的总部在德克萨斯州的“霍斯特”,不是很繁华的地方,历史也只有10年,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康柏收购DEC后,因为文化的不兼容,DEC的人认为技术不会再被重视,于是大量人才离开,失去了掌握技术的人才,大量的人去了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公司。

康柏收购DEC后,在销售战线的整合并不容易。康柏卖PC,讲究渠道,分层,主渠道,一级代理商,分销商。一次交易只有300和500个单位。预计这个月几万台,那个月几万台。他们主要追求的是资金周转,他们整个分销渠道没有太多的技术层面,更多的是服务维护。DEC的代理商都是行业大客户,一年可能卖三五台。但是这台机器价值极大,每台都是几百万元。他们做的主要是小型机或者服务器,不仅仅是把机器搬到别人那里,还为他们提供应用和解决方案。DEC和康柏的代理是两种不同的模式。DEC的代理看不上康柏的代理,康柏的代理看不上DEC的代理,代理一线混乱。结果康柏收购DEC三年来,销售团队和销售渠道一直在折腾,整个销售渠道很难消化吸收。

今天的惠普吃康柏,康柏吃DEC,不完全一样。当时康柏吃了DEC,感觉挺好挺有钱的,有扩张的目的。当时并没有考虑到现在人们特别关心的市场环境好不好,要和齐新一起共同抵御风暴。当时康柏是单向的,就是要收购DEC,DEC是扎扎实实被收购的。今天康柏被惠普收购,这是一个很大的环境问题。除了争夺市场地位,还有相当多的被动成分,因为如果不收购康柏,可能会一塌糊涂。

惠普和康柏在很多地方有很强的互补性。一看就是高端服务器,PC服务器,两边都是PC。其实高端服务器、PC服务器、PC工作站都有不同的档次。所以总体来说,双方的产品线有相当多的互补部分。所以合并后,新惠普的产品线会非常整齐,当然也会有重叠的部分,但是层次和档次还是有区别的。因此,惠普和康柏的合并和互补将超过重复的部分。

惠普的整体思路非常清晰。从20年前开始,它拥有所有的打印机、个人电脑和高端服务器。系统部门负责高端产品,PC部门负责PC,打印机部门负责打印机。当时很多人说惠普的仪器和电脑都很好,可以互补。东方不亮西方亮。为什么要分开他们?其实惠普很清楚,PC和打印机属于低端产品,惠普一直保持着高端产品管理的独立性。去年惠普做了一些尝试,共享一些可以共享的资源。所以收购康柏之后,惠普的产品线会看起来非常整齐,互补的部分比重复的部分多,而且惠普有很多不同产品一起运营的经验。

惠普公司今年已经有62年的历史了。是第一家在硅谷成立的高科技企业,硅谷可谓是硅谷的发源地,有着非常丰富的技术背景。惠普文化以人为本。到目前为止,惠普在技术、管理和对整个市场的把握上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惠普应该可以很好地管理新惠普。从惠普整体来看,在很多方面,都有可能避免康柏之前的错误。此外,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arly女士在收购和分销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她咄咄逼人。她只想冲上去,抢占市场,占领阵地,进一步提高惠普的地位。

惠普收购康柏也可能获得康柏服务的份额和比例。Carly女士认为惠普相对于IBM的弱点在于服务。过去20年,尤其是郭士纳执掌IBM以来,拓展服务非常重要。原来DEC有自己强大的服务咨询体系,在高端技术咨询方面,康柏依然保持着那套咨询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