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的故事
刚刚退休的曾美云是曾的养子曾的长女。曾美云回忆说,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了很多战士,当地人民对烈士后代,特别是她的家人非常关心。她的生母去世后,她的父亲曾是一名火车司机,经常出差,邻居们主动把她和她的哥哥接回来住。
这一次,曾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都说,他们死去的父亲是个不可多得的老顽固,一辈子都不会让他们沾爷爷曾的光。1957期间,曾离开武汉到陕西宝鸡机务段工作,湖北省总工会、郑州铁路局等领导前往慰问。当时,林祥谦的两个孙子得到了照顾,被安排到江安机器厂工作。考虑到曾有三个失业的孩子,该组织还希望帮助解决曾家庭的实际困难。谁知曾什么也没提,只是告诉前来探望的人,他家没有困难。大女儿曾美云下班回来听说这件事,劝父亲不要固执。谁知,刚一开口,曾就瞪眼:不是让孩子照顾家里的事情,骗她说慰问金已经离开宝鸡了。事实上,那些人还在宾馆里等着曾回心转意。
1983,曾牺牲60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铁道部工会派人到曾家中慰问。看到他家几个人还住在不足20平方米、即将拆迁的老房子里,他们立即指示宝鸡机务段工会尽快改善烈士后代的住房条件。听说单位要分房子。曾悄悄把未婚小儿子和小女儿的户口迁到了各自单位的集体户口上,只在户口本上留下了自己和妻子(后来结婚了)的名字,最后得到了一套34平米的小房子。当时,许多邻居都说曾是个傻瓜,但曾不同意。
曾对子女非常严格,从不允许他们冒充烈士后代。对此,小女儿曾感受最深。曾,17岁,毕业于宝鸡铁路中学。按照规定,烈士后代可以申请不去,她可以留在宝鸡。学校老师了解到曾家的生活经历后,主动找到曾,说曾符合照顾条件。但曾坚持要放女儿走,说曾爷爷连牺牲都不怕,我们不能丢祖宗的脸。他亲自把小女儿送到艰苦的岐山县,鼓励她在农村好好表现,争取第一批进城。1993年,七十多岁的曾向机务段退休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要像父亲曾那样,在晚年为党和人民做贡献,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余热。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脑溢血瘫痪在床,于1997去世。
受父亲的影响,曾的几个孩子都过着坚强的生活。大女儿曾美云从宝鸡纺织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第十二棉纺厂。靠着自己的努力,她成了厂里有名的业务领导,退休前是厂里的劳动部门负责人。大儿子曾,是一家物业公司老实的瓦工。几年前,他的丈夫和妻子都下岗了。至今,他和两个未婚的儿子住在父亲留下的34平米的公房里。他们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默默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最小的儿子曾郭跃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不太方便。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宝鸡机务段做维修工,兢兢业业。最小的女儿曾,现年48岁。她是宝鸡供电局的一线职工。丈夫下岗,家庭开支全靠收入。她儿子患有先天性癫痫,每月药费几百元。她婆婆有糖尿病,需要有人伺候。别人都为她担心,但她一点也不悲观。她说再苦,也不如曾爷爷的日子苦。单位经常进行上岗等考试,她也从未落下过。记者方相关链接
●曾郁亮,1886年出生于槐泗镇卫龙曾庄,死时年仅37岁。尸体由武汉的地下党组织秘密运至扬州六圩码头,运回怀思安葬。墓地建于1992槐泗镇荷花村。
●曾烈士的英名和他的斗争事迹,同林、石洋等著名工运领袖一样,在京汉铁路上家喻户晓。早在1923,他的事迹就被写进了《京汉铁路工人的流血》。二七工人的复仇,二七罢工斗争的历史等。在全国各地修建的纪念馆、教堂、城楼、陵园里,都有曾的画像、雕像、遗物、油画和史料,永远被收藏和展出,永远排在、石羊之后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