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地貌结构
蚌埠市北接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南接淮南市、凤阳县,东接江苏省明光市、泗洪县,西接蒙城县、凤台县。京沪铁路从边区中部贯穿南北,淮河自西向东,向南过境。辖区大部分位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北与固镇县、五河县接壤,东接凤阳县,南接凤阳县,西接怀远县。蚌埠地区位于中朝女儿墙南缘淮河坳陷中部,次级构造单元为蚌埠桥台拱。本区构造轮廓基于太古代变质岩形成的近东西向背斜,背斜北翼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全区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发育,呈北西向线性构造。该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带和淮河地层带。区内地层不发育,基岩露头零星,地表被大面积沉积物覆盖。除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外,岩层主要为侵入岩和变质岩。地貌区划以淮河为界分为两部分。淮北平原在淮河以北,江淮丘陵区在淮河以南,呈现出北部开阔平坦,南部丘陵起伏的鲜明地貌景观。淮北平原宏观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水系流向为西北-东南方向,呈平行分布,位于淮北平原南缘。江淮丘陵地区宏观地势较高,丘陵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郊区,呈棕褐色地貌,东北部丘陵起伏,河谷纵横。
蚌埠地区最高处为土山主峰,海拔338.20米,最低处为淮河河漫滩,海拔15.30米..丘陵地区最大切割深度280米,一般30~80米。
水文学
蚌埠地区最大的天然地表水是淮河,从怀远县南湖村以东1 km处进入,流经怀远县南端、蚌埠市北端、五河县南端,在五河县东卡村以东离开,全长150.7 km。其中蚌埠市北岸长16.8km,南岸长28km,河床宽600-800m,年平均径流量263亿立方米。
淮河以北较大的天然地表水体有沱河、浍河、北淝河、淝河、涡河和湫河。淮河以南唯一的天然地表水是天河和紫龙河。人工河流有茨淮新河、怀洪新河,都位于淮河以北。蚌埠市较大的天然地表水为北淝河、紫龙和天河。北淝河是淮河的一级支流,全长10公里。紫龙河位于市区东南部,长10公里,宽300~500米。正常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水面面积6平方公里。它已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的水产养殖水域,也是一个湖泊和水库的水储存和灌溉。天河位于市区的西南部。市区长16公里,宽600~1000米,其中湖洼长9公里,形成一个水面面积14平方公里,蓄水量2000万立方米的天然天河湖。
较大的湖泊有怀远县的湘剑湖、沱湖、天井湖、四方湖等,其中沱湖是水产养殖的重点湖泊。
蚌埠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好,储量大,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三县。
气候
蚌埠市属于温带,位于南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编辑此段]蚌埠交通
蚌埠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
蚌埠港是淮河第一大港,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新港的年吞吐量超过100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蚌埠港可常年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借助开放口岸通达海外。京沪铁路淮河大桥
蚌埠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和现在的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扎在蚌埠,管辖安徽省长江以北的铁路。蚌埠是京沪线和水蚌线的交汇点。蚌埠火车站是贯穿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一级客运站,通过水蚌线、淮南线与京九铁路相连。蚌埠站收发计划列车146列,其中动车组列车18列,是安徽省唯一有列车进藏的车站。通过火车,蚌埠可直达全国2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和10多个沿海城市。
蚌埠东站现为一级货运站,拥有华东地区大型货运列车编组站和大型集装箱货场。
蚌埠公路四通八达,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连。京福高速(合肥-徐州)和罗宁高速(界首-阜阳-蚌埠、蚌埠-南京)已经建成。怀梆高速(蚌埠-淮南)、徐明高速(徐州-明光)、蚌连高速(蚌埠-连云港)、蚌埠绕城高速正在建设中。
4C标准的新机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现代交通区位优势为蚌埠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来前景
国家在建的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将设蚌埠南站。蚌埠高铁站是京沪高铁沿线七个客运站之一。站房20000平米,道场24条线,7个500米长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正在筹备建设的京福高铁也将从蚌埠南站引出。蚌埠高铁站作为未来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衔接站和安徽省最大的高铁枢纽,定位为国家一级标志性建筑。预计2015年停运列车40对(其中4对始发),2020年停运列车73对(其中8对始发),2030年停运列车92对(其中11对始发)。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工业企业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6家。形成了以加工业为主体,包括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可生产400多个门类、上万种产品。近年来,蚌埠市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大力实施“创品牌造船”战略。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安徽丰原集团、八一化工集团、华光玻璃集团、蚌埠卷烟厂等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压铸机、过滤器、灯芯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的产量和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对(邻)硝基氯苯的产量和质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
蚌埠夜景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2.9亿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9881亿元,增长22.8%。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年度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5.765438亿元(超过年度目标350亿元),增长40.5%。三是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98亿元,增长18.5%。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83.49亿元,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48亿元,增长16.9%。第四是出口下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847亿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33385万美元,下降6.7%,进口5085万美元,增长38.8%。五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收入76.79亿元,增长16.7%,年初预算105.2%。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65438+7200万元,增长15.3%,年初预算103.4%。中央财政收入42.69亿元,增长19.6%。市本级财政收入44.66亿元,增长14.8%。六是存贷款增加,内资引进加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7.78亿元,增长19.8%;各项贷款余额335.63亿元,增长65.438+03.0%。全市实际引进内资249.0亿元,其中省外203.9亿元,分别增长38.3%和41.6%。外商投资26794万美元,增长15.5%,外商直接投资24069万美元,增长14.5%。七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三县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64.94亿元,增长49.4%,高于全市2.51个百分点。
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经过多年培育,在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光伏、生物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上市公司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柠檬酸、燃料乙醇、乳酸、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过滤器、天然气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太阳能电池及设备、导电膜玻璃等30多个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具有技术和规模竞争优势。同时,蚌埠还是国家一类开放城市,口岸、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齐全。目前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与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蚌埠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其中,固镇的花生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怀远的石榴在全国享有盛誉,五河的螃蟹享誉海内外。
投资环境
蚌埠投资领域非常广阔,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加工制造领域,有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船舶、环保设备等机械设备制造项目;有浮法玻璃、电阻式触摸屏等玻璃深加工项目;有柠檬酸、生物乙烯、生物医药等精细化工项目;有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新兴电子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有烟草、食品、酿造、纺织等轻工业项目。在现代农业发展领域,有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园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等一批合作项目。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有以大禹、双墩、楚汉文化为切入点的旅游开发项目;有古玩玉器市场、玻璃制品市场、农机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等项目;还有金融保险之类的服务,等等。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
蚌埠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蚌埠是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崛起城市之一,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比照政策。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顺利实施,为蚌埠等三市设立了5亿元项目扶持资金和6543.8+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我市还制定了20多项支持和鼓励的优惠政策,涉及投资项目财政补贴、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大额现金奖励、投资主导型产业财政补贴等。蚌埠承载环境好。省级开发区6个,特色产业园区6个。围绕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重点推进光伏产业园、汽车产业园、船舶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粮食加工园、精细化工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为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提供载体支撑。蚌埠政务环境好。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大力优化投资软环境,先后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受理中心,完善了外商投资“一站式”审批服务,先后出台了重点投资项目“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全程代理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努力把蚌埠打造成华中地区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今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企业服务年”,努力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让蚌埠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目标;让世界了解蚌埠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蚌埠作为安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持续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的城市,将以开放的姿态竭诚欢迎世界各国朋友前来洽谈政务、考察商务、观光旅游、投资置业。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制度
史前时期,现在的蚌埠地区就有怀一人居住。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怀思,现娶怀远县土山土山氏女子为妻,生(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朝,成为中国第一个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一城三县,曾是徐坊、山东、宋、吴、越、楚的城市。
(2)泗水县、中牟县、曲阳县
秦朝建立后,郡县制得到统一。今天淮河南岸的怀远、蚌埠地区属九江县的曲阳、中牟两县,淮河北岸的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区属泗水县的齐、徐两县。
(3)泗州、中牟县、怀远县
改后历经西汉、东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宝祐五年(1257),设立怀远军、京山郡,现辖怀远县、蚌埠市西部、固镇县。今蚌埠市东部属濠州市中坜县。南宋咸春七年(1271),淮安军、五河郡成立。
南宋与金朝对峙时期,固镇县先分为齐县、灵璧县、泗州洪县,后又分为肃州县、灵璧县、京山县、五河县。
元朝二十八年(1291),废怀远军,京山县改为怀远县。今天的蚌埠市,西属怀远县,东属中牟县。固镇县分肃州、灵璧、五河、怀远四县,五河县属泗州。
(4)凤阳楼
明洪武年间,改中坜县为中立国,增设临淮县、凤阳县。今天的蚌埠市,西属怀远县,东属凤阳县;固镇县现属宿州和怀远、灵璧、五河、凤阳四县。
清同治二年(1863),将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侯楼划为蚌埠独立行政区,下设安徽省凤阳府直属三个县区。
(5)怀远县、凤阳县
民国成立1912,凤阳府废弃。怀远县、五河县原属安徽省直属,后属安徽省槐泗路。同时撤销蚌埠三县,现蚌埠市淮河以北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属凤阳县;固镇县仍分为苏仙县、灵璧县、五河县、怀远县。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弃。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为安徽省直属县。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筹备办,次年撤销,仍属凤阳县。
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划归第四区、第四区,五河县先后划归第七区、第六区。占领期间,蚌埠是伪安徽省维新政府和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为安徽省第十区,凤阳县改为安徽省第九区、第五区,五河县为安徽省第四区。
㈥蚌埠市
1946,11六月,蚌埠设市筹备处,从凤阳县分出,辖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 65438+10月1,蚌埠正式成立安徽省第一市,直属安徽省。
1949 65438+10月20日蚌埠解放。65438+10月1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隶属皖北行署。现在固镇县隶属于苏仙县、五河县、灵璧县、怀远县。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以上四县改为安徽省苏仙区,6月1956改为蚌埠区,4月1961仍属苏仙区。
1964、10年6月,苏仙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部分地区位于固镇县,属苏仙区。
1971,苏仙区改为区。
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苏仙县划归蚌埠市。
2003年,蚌埠市东部城区更名为龙子湖区,中心城区更名为蚌山区,西部城区更名为禹会区,郊区更名为淮上区。
组织系统演化
史前时期,居住在蚌埠的怀一氏族[3]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相传在原始社会末期,蚌埠以东建立了一个中坜古国,以西建立了一个土山古国。至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鲁、吴、越、楚。经过几代人的演变,民国三十六年(1947)建立,直属安徽省管辖。
一、从秦朝到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制后,蚌埠地区现在属于九江、泗水两县。中坜县位于东(今凤阳县)。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蚌埠淮河以北属沛县,淮河以南属淮南州。梁武帝开国元年(公元前122年),改淮南为九江郡,在蚌埠(今怀远县)以西设当涂郡。
王莽新政时期(公元8-23年)。下面省略了“A.D .”一词。今蚌埠地区淮河属五福县,淮河以南属延平县,中牟县改为蚕富县,当涂县改为山居县。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蚌埠地区淮河以北属郭培管辖,淮河以南属九江县管辖。东、西改为中牟县、当涂县。
三国时期,蚌埠属于魏。魏文帝黄初二年(221),淮河以北划归乔县;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费仲离开当涂县,迁至淮河以南的淮南县。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制度。今蚌埠淮河以南属扬州,由淮南郡领,复置中坜郡。淮河以北属禹州,以郭培为首。
东晋百余年,战乱不断,蚌埠地区的建设变化频繁。淮河成为东晋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界河。东晋咸和二年(327年),淮河由桀氏建立的后赵控制。359年,晋穆公升平,被鲜卑族慕容建立的占领。后来在370年,晋代废除了太、太两帝,之后由夷人建立的钱钦统治。今蚌埠西部属当涂县,东部金时华侨安置在江南。今蚌埠东部,东晋安年间设李中郡,治鄢县。马头县位于西南部,治玉县位于。
南北朝刘宋之后的元年(473),淮河南岸的中牟、马头等县都属于徐州。南齐永明六年(488年),徐州改为北徐州,辖蚌埠以东的中里县,治鄢县。西辖马头县,治我县。南梁早期继承了南齐制度,后来江淮郡被东魏和北齐所取。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在蚌埠北部设立连城县,隶属隋国。武定七年(549),滁州设在今蚌埠,钟从市治。北齐控制江淮时,楚州改名为西州,州县共治中坜郡。并在西部设京山县,管辖京山市,领导马头县。573年,南陈建立五年,改西楚州为北徐州,郡县不变。宣帝十一年(579),蚌埠被北周占领,北徐州重建为西滁州。
二、隋唐宋
隋开帝二年(582),西州改为濠州;京山县废弃,马头县改为土山县。大业三年(607),又改濠州为中坜县,领中坜、土山县。现在蚌埠北郊属于彭城县固阳县。
唐武德三年(620),李中郡恢复为濠州。武德七年(624年),土山郡并入中坜郡,为濠州所取。开元二十一年(733)后,蚌埠淮河以南由淮南道督,淮河以北由河南道督。天宝元年(742),濠州改为中坜县。甘源元年(758),改李中县为濠州。贞元四年(788),濠州归河南道监管。元和四年(809)建立苏州,蚌埠淮河以北地区被带到这里。
五代十国时期,蚌埠淮河以北属苏州管辖,先后被侯亮(907 ~ 923)、后唐(923 ~ 936)、后晋(936 ~ 946)、后汉(947 ~ 950)统治。淮河以南属濠州管辖,先后为吴(907 ~ 937)和南唐(937 ~ 958)所占。后周咸德五年(958年),攻占今蚌埠全境,淮河以北徐州,淮河以南濠州。
北宋元佑元年(1086),今蚌埠淮河划归灵璧县,属淮南东路宿州管辖。淮河以南只有中坜县存在,隶属淮南西路濠州。宣和七年(1125),金兵定居汴京,初以淮北、苏州为山东西路的龙头,至金大鼎六年(1166)改为南京路。
南宋嘉定二年(1209),金兵渡淮河,攻取濠州。嘉定十二年(1219),宋军收复濠州,淮河仍是宋金分界。今蚌埠淮河以南的中牟县,属淮南西路濠州管辖。宝佑五年(1257),京山县撤至蚌埠以西,属淮南西路淮源军管辖。咸淳七年(1271),五河县位于蚌埠东北,属淮南东路淮安军管辖。
第三,元朝到民国
元,今蚌埠属河南省。至元四年(1267),淮北灵璧县划归泗州。至元十五年(1278),五河郡划归林好府,现在蚌埠淮河以南地区属于林好府。至元十七年(1280),五河县划归泗州管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林好府改为濠州;弃怀远军,改京山县为怀远县。今天蚌埠的淮河以南,属于濠州的中坜、怀远两县。
明洪武二年(1369),凤阳建中县、中坜县于次年改称中立县、临淮县。洪武六年(1373),撤地有中立国政府。洪武七年(1374),中里府迁至新城,改名凤阳府,临淮郡改名凤阳郡。怀远县还在蚌埠西部,五河县在东北。这三个县在明初都是由中书省凤阳政府领导的。永乐元年(1403),凤阳府为南京直隶。
清朝初期,凤阳郡由江南省领导。顺治十八年(1661),蚌埠全境现属江南左政使凤阳府管辖。康熙六年(1667),凤阳府迁至安徽冯英刘四路。雍正二年(1724),蚌埠淮河以北由凤阳府划归泗州直隶府。同治二年(1863),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习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归属蚌埠,建立第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脱离凤阳、怀远、灵璧三县,直属凤阳府。
民国元年(1912),撤销蚌埠三县,改河南岸为凤阳县,设第二区公所;河北沿海的小蚌埠直到民国35年都属于灵璧县。3年,恢复道统,蚌埠河南岸属安徽省槐泗路凤阳县管辖。民国18年,蚌埠曾设立市筹备处,次年撤销,仍属凤阳县管辖。21年,凤阳县成为自治区,蚌埠为其第七区。民国24年,蚌埠与三浦合并为凤阳二区。次年,凤阳县归安徽省第四督察区领导,蚌埠归其管辖。民国27年,凤阳县名义上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管辖。由于日据,第九区各县沦陷,凤阳也归第五行政督察区管辖。
民国27年65438年至10月,日本伪政府在蚌埠设立伪安徽省维新政府,凤阳县由伪省维新政府直接管辖,伪县维新政府设在蚌埠。29年3月,伪安徽省改革政府更名为伪安徽省政府,伪政府仍设在蚌埠。民国33年,伪安徽省政府设八个行政监察区,蚌埠归凤阳县管辖,属于第一行政区,由区管辖。
抗战胜利后的8月,34岁的国民党军李赴蚌埠接管防务。11年6月,蚌埠市筹备办成立,次年接管城市管理局。民国36年,蚌埠正式设立为安徽省直辖市。
民国38年65438+10月蚌埠解放,最早属江淮解放区管辖。4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当时隶属皖北行政公署。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销皖北行署,蚌埠市直属于安徽省管辖。1956年安徽省设立蚌埠专区,专员公署驻蚌埠。自6月1958 11起,蚌埠市受省区双重领导。蚌埠地区3月废止1961。此后蚌埠一直由安徽省直接管辖,直至1985。
[编辑此段]气候和环境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与淮河的自然气候分界线上。蚌埠作为非省会城市,有独立的省级气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环境也是全省最好的。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是唯一入选2005年公安部先进基层单位的110指挥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粮油、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其中固镇的花生产量在龙子湖广场名列前茅,怀远的石榴在全国享有盛誉,五河的螃蟹更是享誉海内外。
蚌埠市风景优美,有许多名胜古迹。城东龙子湖景区,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有唐鹤墓、水上公园、淮河风情园、龙子湖双龙桥公园(龙子湖桥头公园),东邻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白石山森林公园。西郊,净土山隔江相望。相传大禹曾在土山做过诸侯,并在此迎娶了土山氏。还有毓宫、石、白如泉、边河洞(相传为石壁之源)等众多名胜古迹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市辖区:
蚌山区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22万。邮政编码是233000。南山路区人民政府。
(辖天桥街、青年街、纬二路街、胜利街、黄庄街、红叶村街、龙湖新村街、薛华乡、燕山乡)
龙子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人口23万。邮政编码是233000。解放路区人民政府。
(辖东风街、治淮街、东升街、解放街、曹珊街、延安街、长淮卫镇、离娄乡)
禹会区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22万。邮政编码是233010。区人民政府驻红旗一路。
(辖大庆街、张公山街、纬四街、朝阳街、钓鱼台街、秦集镇、长青乡)
淮上区面积232平方公里,人口20万。邮政编码233002。淮上大道区人民政府。
(下辖淮滨街道、小崩埠镇、吴晓杰镇、曹老集镇、梅桥镇)
县:
怀远县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1.3万。邮政编码是233400。新城区县人民政府。
(下辖新城区城关镇、五岔镇、双桥镇、魏庄镇、万福镇、鲍集镇、苏集镇、龙康镇、刘贺镇、唐吉镇、长粉镇、麻城镇、孝义乡、楚城乡、古城乡、许巍乡、兰桥乡、季晨乡、贺飞乡、淝南乡。
五河县面积1580平方公里,人口73万。邮政编码是233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辖城关镇、新集镇、磨河口镇、小溪镇、双钟庙镇、肖伟镇、东刘集镇、大新镇、头铺镇、吴桥镇、浍南镇、姬神镇、朱顶镇、沱湖乡、贝林回族乡)
固镇县面积1.363平方公里,人口61万。邮政编码是233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辖城关镇、王庄镇、连城镇、郝城镇、新马桥镇、刘集镇、虎沟镇、任桥镇、石湖乡、杨庙乡、中兴乡)
开发区:
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蚌埠高新开发区、蚌埠高铁新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