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解禁意味着什么?
限制性股票
与限售相对应的是,获得流通权后的非流通股,由于流通期限和比例的限制,被称为限售股。为了更好地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证监会对非流通股上市交易的期限和比例进行了限制。
相关规定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出售改革后的公司原非流通股,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和转让;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届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方式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65,438+0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65,438+00%。其中,(2)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限售”规定。
解除禁令
解禁意味着允许上市,大小非意味着限制大额和小额出售非流通股,解禁意味着允许上市。不解禁意味着非流通股被限制,允许上市。
小,就是一小部分没有,就是限制销售。小非指的是小规模限售股。占总股本不到5%。大非是指大规模限售股。占总股本的5%以上。
股权分置改革之初,部分上市公司部分股票上市流通日期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很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不能上市流通。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还是限售股。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叫小飞。大部分都叫大的。
限售股解禁风险
分析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推荐以下四个指标:
一、大股东的类型
对于行业垄断、属于国民经济命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会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不会轻易套现。此外,SASAC下辖的央企和地方重点国企的套现资金的归属、分配、使用等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完善,比如是否上缴社保基金或者部分上缴。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这些公司的股票不会形成较大的套现压力。
作为发起人,大部分民企投资人会专注于实业,而不是从事买壳卖壳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资公司。限售股解禁后,实现大规模套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大股东属于非发起人民营企业,擅长资本运作,有可能套现。
二、业绩状况
业绩优秀或一般的上市公司中,限售股比例较低,或者大股东勉强维持相对控股地位,限售股解禁后对现金的需求并不大。对于业绩不佳或价值被高估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低的股东更愿意退出。
第三,是否有提价套现和增持计划的承诺?
上市公司承诺了较高的套现价格,或者大股东承诺增持的上市公司套现可能性较低。限售股全体股东承诺减持仅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承诺更长锁定期存在强烈套现意愿的嫌疑。
第四,限售股股东数量
法律法规规定的股改之日起12个月的锁定期后,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下的非流通股股东可以套现,不受公告限制。因此,限售股比例低、股东分散、小非声音多的上市公司,套现存在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