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乱不影响万科的股价?

“万宝之争”升级为“三国杀”

由于“门口的野蛮人”宝能的“介入”,市值超过2700亿元的万科A自去年6月5438+2月停牌半年。

然而,就在6月18预定截止日期前,因为持股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万科“话语权”之争再次被搅得沸沸扬扬。

根据Zivanko 6月18日发布的公告,前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的议案》。万科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地铁前海国际100%股权,初始交易价格为45613万元,全部交易以发行股份支付对价。

增发完成后,深圳地铁将收购万科20.65%的股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同时,华润和宝能系(深圳聚盛华和前海人寿)的股份将被稀释。

由于事后审核,万科A将于6月20日起继续停牌,待获得深交所审核结果后通知复牌。

然而熟料的结果却引起了前第一大股东华润的质疑。

除了6月17日万科董事会上华润三位董事投票反对发行方案的消息外,6月18日华润还在官方微信上发布消息称,不同意以增发方式收购资产符合万科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他还指出,万科在发布公告前未告知全体董事是否已取得独立法律意见,也未将公告内容提交全体董事,严重损害了董事会和董事会的尊严。

如果万科不重新审视重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同样的方案在未来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华润将继续投反对票。

有市场人士指出,华润作为万科多年的第一大股东,一直被视为万科管理层的支持者。

直到“万宝之争”初期,万科还向华润求助增持。

但此次对发行重组方案的质疑,使得原本的“万宝之争”演变升级为“三国互杀”的局面。

最终“坐下来谈”的可能性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万宝之争”的原主角之一宝能系,在今年春节前与华润会面后,逐渐低调。

“中万之争”爆发后,有媒体报道称原则同意华润收购宝能名下万科股份,但遭到华润否认。

不过,在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夏强看来,万科股权之争的演变,并不是基于“话语权”分配的所谓之争。"资本家不可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他表示,该事件实际上反映了产业资本对优质资产控制权的争夺。

至于华润为什么现在质疑,除了时间节点的考虑,可能还有很多关于引入深地铁的讨论。

按照程序,万科的收购方案已提交深交所审核。一般来说,深交所需要65,438+0到2个月的时间进行审核,期间可能需要修改方案并提交董事会二次审议,然后召开股东大会进行审核。

此外,经过“野蛮人”宝能的“搅局”,万科的股权结构也不再松散。除了宝能、华润、安邦三大股东外,大部分大股东都是机构,股权集中度已经很高。

市场人士认为,包括宝能在内的其他股东的声音将是一个关键的空间因素。

“万科股权之争一波三折,最后估计要‘坐下来谈’。”华安证券分析认为,目前几方都不能说自己有决定性的优势,所以股票需要通过谈判达成一致,取得一个相对平衡、满意的结果后才能复牌。“毕竟,如果万科提案不迅速通过,股价会暴跌,这是有关方面不愿意看到的。”

事件本身可以写进并购的教科书。

这一事件在引起市场关注的同时,也成为金融圈的热门话题。

“独立董事制度的弊端,从万科与独立董事的关联就可见一斑。”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资本与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认为,万科相关独立董事公开坦诚回避表决,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执行中的缺陷,被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寄予厚望。

即“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不懂”。难怪中小股东批评独立董事是花瓶。

刘纪鹏告诉华商报记者,无论是万科并购重组的复杂性和全面性,还是股东对控制权争夺的关注度,这一事件持续时间长,市场关注度高。“这个案例可以写进资本市场并购史的教科书。”在各方协商的基础上,最终结果是股东大会的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