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瑞士瑞信银行银行的发展经验

西丰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村镇银行,成立于2007年3月。是西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辖内5家非金融机构、法人团体、76名自然人出资3000万元设立的股份制金融企业。截至2010年4月末,全行资产总额310万元,负债总额2.6亿元,存款余额2.6亿元,贷款余额2.4亿元,营业收入4333.9万元,利润总额19905万元,税后净利润15229万元。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良好银行监管标准,服务“三农”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连续两年被市企业家协会授予“优秀企业”称号,被西峰区委区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单位”。

西丰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的成功设立和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服务支持和模式创新。基本经验和体会如下:

第一,加强协调、引导和支持是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从最初筹备到开业运营,始终加强与市、区党政部门和当地企业的协调沟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争取政策,寻求支持。在筹建阶段,西峰区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村镇银行筹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财政拨付654.38+0.5万元用于前期工作,建委、工商等相关部门专门做了选址、办证等相关事宜的配合。公安、消防、工商免收3500元注册费,国税部门批准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享受与农村信用社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开业运营中,区政府协调相关单位将农村的资金尽量存入村镇银行。市、区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村镇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依托城市、面向农村是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从庆阳的情况来看,农村经济比较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相当一部分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农村资金流入城市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单纯从服务农村经济的角度出发,将村镇银行设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乡村,必然导致存款来源少、业务发展慢,最终影响村镇银行支农成效。有鉴于此,他们提出了依托城市、面向农村、服务农民、辐射农业的理念,在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峰市创办了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正是这种区位优势,使得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有了吸收存款的来源,有了拓展业务的市场,业务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支持三农奠定了资金基础,发挥了城市资金流向农村,依托城市反哺农业的作用。

第三,多元化的资本注入和科学的组织架构是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西丰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由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其中银行资本占25%,非金融机构法人资本占23%,自然人资本占52%。这种资本组合和结构有利于避免银行机构作为发起人持有过多股份的负面影响,将村镇银行视为自己的分支机构控制决策和干预经营,促进形成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公司治理结构,帮助更多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股东关注村镇银行的经营,支持其发展。法人股东中部分企业注销了原来在其他银行机构开立的结算账户,在村镇银行重新开户,部分股东将自己的钱转到村镇银行,并积极向亲友宣传村镇银行业务,吸引存款,介绍贷款,对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四,坚持创新、注重管理是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创新信贷品种。在充分分析了地方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的优劣势后,研究推出了“单笔最高2万元满足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单笔最高20万元满足城乡结合部个体工商户需求”、“单笔最高50万元满足微型企业需求”三种贷款。二是创新担保方式。主动去包头市商业银行学习他们的小企业贷款管理经验,及时调整信贷策略,推出等额本息每月还款方式。与庆阳众信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担保公司开设担保资金账户,按存入资金的两倍发放贷款,有效缓解了银行贷款和客户担保抵押难的问题。与天安保险公司联合推出贷款意外险,办理贷款保险业务36笔,保费收入3520元。三是创新管理方式。严格贷款“三查”制度,制定了《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信贷操作指南》,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设计了一套操作方案,制定了信贷风险管理操作细则,有效规避了道德风险。四是创新服务方式。人民银行不批准开户时,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的网络进行结算。为解决跨行结算问题,及时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协商,开通了“瑞士瑞信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解决了开户企业的跨行结算问题。

第五,加强监管和服务是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设计了3种基础报表和8种辅助报表,重点关注存贷比情况、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支农贷款占比、不良贷款占比等65,438+00项监管指标,加强监测分析。建立了每周报告制度。每周向分局汇报业务开展、监管指标落实、新业务开展、制度建设、安全管理、高管活动等情况,并全程跟踪监控。我们建立了发起行、监管部门和村镇银行共同参与的有效监管机制,研究制定了《瑞士瑞信银行村镇银行监管实施办法》,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为其健康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