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调研促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趋势、需求变化以及对我们产品的期望。接下来我收集了供暖市场调研报告,欢迎查阅。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带领市人大环保城建委结合代表议案办理工作,对城市供热进行专题调研。他深入市房产局、财政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听取和了解情况;走访了广汇热电公司、华兴热电公司、恒泽热电公司、本钢热电公司、泛亚热电公司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供热企业。召开部分基层人大代表、街道和社区负责人、居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城市供热和供热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并赴沈阳、丹东等地学习考察,形成了我市城市供热调研报告。
一、城市供热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把城市供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供热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关部门不断加强供热行业管理和日常监管,保障了供热工作平稳有序运行。自20XX年以来,市政府对城市热源和管网进行了有效整合。全市热源由20XX年的98个锅炉房、265台锅炉减少到目前的47个锅炉房、133台锅炉,全市集中供热率由75%提高到91%。将城市供热企业从50家减少到目前的65438家。通过旧管网改造,将城市供热管网改造率从41%提高到55%,改造低温区近60个,惠及17.1万户。市政府财政每年采暖费654.38+0.22亿元,除机关事业单位统一采暖费7900万元外,补助城乡低保户365.438+0.5万元,特困企业654.38+0.1万元,保障困难群体温暖过冬。《XX市采暖费征收办法》、《XX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相继出台,使供热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全市供热企业具有强烈的民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敢于承担责任,乐于付出,勇于承担。本钢热电公司通过加强管理,降低了经营成本,比上年亏损921.9万元。恒泽热电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五年来,投入管网改造资金4.8亿元,夏季抢修资金7800万元。泛亚热电公司于20XX年融资7000万元改造两台70mw热水锅炉。全市供热企业完善供热收费网点建设,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居民提前缴费,不断改善和提高供热服务质量和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供热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供热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供热质量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二,当前城市供热存在的问题
供暖是东北冬季最大的民生问题。随着供热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供热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市供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更应该意识到,由于供暖的特殊性,它不仅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商品。但福利政府无法完全覆盖,行业管理、供热管理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供热规划工作相对落后。
据了解,我市城市供热工作规划是20XX年制定的《XX市城市热电供热规划》(2004-2030年),但该规划只是中长期规划,缺乏详细的短期规划。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和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原有的中长期规划已不能满足供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滞后于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导致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和执行力,需要对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2.供热法规有待完善。
我市供热管理依据20XX+00年6月市政府发布的《XX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这一政府规定对规范双方行为、维护双方权益、促进供热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供热用热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分户管网管理维护问题突出,供热管网陈旧落后,供热质量无法保证,供热管理部门、供热单位、用户权责不清,供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分歧较大,相关部门难以落实。
3.供热管网老旧老化,管网改造压力大。
虽然市政府和供热企业做了很多努力,但设备年久失修、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供热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设施方面,部分供热企业因锅炉老化、吨位不足,存在小马拉大车,供热能力不足,供热质量无法保证。一些规模较小的供热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淘汰的旧锅炉,能耗高,热效率低,达不到环保标准,严重污染环境。更严重的是,城市管网老化问题严重。其中43.5%的使用年限超过15年,13%的使用年限为-15年。尤其是余热管网最为严重,原有的一铁和焦化管网已经运行了30多年,没有进行全面改造。“十一五”期间,共发生重大事故30起,一般事故825起。管网漏水572次,堵塞开裂62次。由于管网漏损,大多数供热企业的水损率很高,造成很高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管网老化,在寒冷的冬季,管网爆管事故频繁发生。
4.规划红线内的供热二次管网管理维护矛盾。
目前,我市住宅规划红线内的二次供热管网由开发建设单位建设,房屋建成后再移交给供热企业维护管理。然而,在小区二次供热管网建设过程中,一些开发建设单位盲目抢工期,追求经济效益。使用的管道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管网质量不达标。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不能及时介入并有效监管,导致小区二次供热管网爆裂、跑水、堵塞。施工单位和供热企业推诿责任,百姓深受其害。
5.供热行业亏损运行,供热企业经营困难。
据调查,由于供热行业的特殊性,上游的生产资料价格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而下游的供热价格则由政府主导。上游的原材料价格无法改变,供暖价格无法随行就市,导致供暖费用逐年累积上涨。全市所有供热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经营困难。一些供热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把原本用于设备改造的热源接入费用来买煤;有的供热企业不提取折旧费,有的提取后用于日常生产经营;部分供热企业(如泛亚热电公司)要抵押土地、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甚至抵押取暖费收费权,抵押贷款总额近65438+亿元。20XX年,泛亚热电公司高层以个人信誉担保贷款700多万元,维持公司运营。另外,我市供暖的煤、水、电、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涨。受采暖费大幅上涨影响,供热行业亏损严重。除了增加收费,主要靠收取逾期采暖费和热源接入费。然而,目前我市供热行业仍有近4亿元的逾期采暖费。部分供热公司位于本溪XX区,接入费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供热主管部门近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恒泽、本钢、泛亚、华兴四大供热企业上一采暖期累计亏损6543.8+0.9亿元,本采暖期亏损达2.3亿元,供热企业亏损逐年增加。
6.“暖房”工程进展缓慢。
本溪是老工业基地,有很多老民居。据调查,我市现有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其中旧房15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60%。以本钢为例,本钢热电公司辖区内非节能建筑占供热面积的95%。老房子由于保温效果差,能耗高,供暖成本增加。受资金影响,全市只对5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进行了节能改造,占待改造面积不到10%,“暖房子”改造工程进展缓慢。
7.热源接入费价格低廉,使用中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很普遍。
热源联网费是热源联网单位向供热企业支付的用于供热设施维护和改造的费用。目前我市热源网接入费收费标准仍为20XX年。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和各种原材料的价格都在上涨,而热源入网费却保持不变,这使得作为供热企业改造维护主要收入来源的热源入网费似乎实际上也相应减少,企业入不敷出。此外,《XX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热源接入费应当专项用于公共供热设施设备改造。但由于资金短缺,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我市供热企业普遍存在挤占挪用热网接入费的现象。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供热的建议
做好供热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情况看,供热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更离不开供热企业的辛勤努力。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供热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为了促进我市城市供热工作,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供热专项规划。
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供暖工作增加了许多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能减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市供热规划。供热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辖区内管网改造、热源质量保障和节能减排规划,科学合理安排热源布局,做到管网布局清晰、主干支管明确、新旧管网清晰,避免重复改造建设和管网混乱。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建设单位和供热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加快供热地方立法,实施有效规范管理。
供热立法已成为近年来供热企业和人民的要求。立法可以增强供热用热的法律约束力、法律监管的严肃性和供需矛盾裁决的公正性。通过供热立法,进一步加强供热规划、建设和管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维护供热双方合法权益,保障供热质量和安全,促进供热用热健康发展。据调查,自20XX年10月《XX市民用建筑供热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居民供热投诉率下降了40%。因此,应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通过立法确定供热特许经营、供热质量保证、室内供热温度裁决、达不到标准退还采暖费的赔偿以及用户和供热单位的相关法律责任。市政府要责成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今年立法前期的调研论证工作,争取列入明年的立法计划。
3.加快热源建设和供热设施改造。
市政府要认真组织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采取一切措施,把管网改造作为供热企业加强管理、降本增效的主要措施,通过供热企业自筹、用户投资、吸收社会资金、利用外资、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筹集管网改造资金。加快供热管网改造,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完成老旧管网改造,减少漏损,提高供热管网完好率和创新率,确保用热安全。
4、理顺开发建设单位与供热各方的关系。
建议开发建设单位与供热企业签订协议或者由供热企业对供热企业管辖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二次管网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或者由开发建设单位进行施工,供热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质量保证金,并参与工程的设计和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便于今后小区规划红线内的二次管网改造和维护。
5.加快供热资源整合。
加快集中供热和联网供热步伐,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从建设“三都五城”的高度出发,继续推进小大型供热企业拆除,淘汰能力差、环保设施不合格、工业要求不合格的小型供热企业,消除污染源,节能减排,提高供热质量,增强供热企业辐射能力。要逐步形成全市供热管网运行格局,提高供热效率,增强供热应急保障能力。及时调整供热责任区划,使供热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实现供热资源优化配置,解决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低温运行问题。
6.加快“暖房”工程建设进度。
根据国家要求,北方供热地区应逐步进行供热计量改革,这也是解决供热矛盾,实现供热市场化的必然方向。但热量表对供热水质要求高,成本高,很难在短时间内普及。因此,应在积极推广供热计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暖房子”工程。因此,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财政投入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筹集专项配套资金,加快工作进度,力争三年内完成。同时,要加强对“暖房”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此外,新建住宅必须有墙体节能保温措施,没有节能保温措施的不得竣工验收。
7.加强供热企业内部管理。
一是督促供热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的供热节能环保技术,加强供热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加强内部运行成本监管,降低运行成本,节约燃料、水、电,通过内部挖潜减少热能损失。二是供热企业要完善相关环保设施,确保供热设施符合排放标准,促进节能减排。三是供热企业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设立用户服务机构,要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出台更多便民措施,解决集中缴费、设施维修等群众合理的供热需求,化解供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对供热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一是针对当前供热行业管网改造难度大、改造步伐慢的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市投资金对供热行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加快管网改造进度。二是市政府要积极协调信贷部门,通过低息贷款、政府贴息、世行贷款等方式,为供热企业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三是要进一步明确陈所欠采暖费的收取问题。市政府要拿出一个统一明确的办法来收取逾期的采暖费,解决供热企业各行其是,收取方式混乱不一致的问题。四是对供热企业设施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五是针对当前供热行业亏损的实际情况,对供热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9.加强供热行业管理。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供热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加强供热运行日常检查和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是加强供热行业审计。盈亏一定要有个清楚的交代。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供热企业进行审计,及时了解供热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到情况清楚、心中有数、全面有危。二是建立供热专项保障基金。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煤、水、电价格上涨,供热成本增加,供热企业普遍亏损严重,资金短缺。因此,建议市政府建立供热专项保障基金,除了对低保户、低收入保障边缘户等困难群体进行补贴外,用于应对供热突发事件、应急燃煤筹集、热源建设补贴等突发情况。三是加强供热管理部门自身建设。明确机构人员,强化管理力量,完善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确保供热管理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