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盛京党委、政府团结带领盛京人民,围绕建设“富裕美丽新盛京”的宏伟目标,抓常规工作进度,抓阶段性工作速度,抓重点工作力度,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盛京的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稳步上升。突出招商引资这个最重要的阵地,盛京高新集团发展迅速。目前已引进企业36家,总投资39.86亿元,形成了以蓝夫生物制药、生化制药等企业为主的生物制药产业板块,以金丹幕墙、水利科技产业园、李福新材料等企业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板块,以智友集团、德士古公司等企业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板块。产业集群优势突出。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机械制造、锻造加工等中小企业。盛京民营经济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现代都市农业蓬勃发展,培育了红鼓乳业、风船酿酒、一龙饲料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危山系列绿色食品通过专业认证,凤川系列食品调味料畅销全国。城市建设高潮迭起,框架路、干道、公园路、乡村路构成城市新区发展的框架;危山景区古朴厚重,这里的风景独一无二;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汉代兵马俑,大大提高了危山景区的知名度。下辖村庄:官庄村寨子村张观村孟家窝村东窑村姚希村吴萌村吴王村严武村杨家村肖磊村雷达村宋上村毕家坡村郭家村南梨园村周家村小野村镇上村小辛村南罗村北梨园村宋立富村丁立富村张家村梅家村木里村黄土崖村杜家村蒋家村陈家村黄家村胡广园村刘村蔡家村菜园村孔新村 村刘村孙后村西升村碧阳村张一郎村村王后村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总人口37605人,男18755,女18850,户数10953,总人口(总)36627人,男17871,女18755 438+0-14岁男3998 0-14岁女3773 15-64岁(合计)26510 15-64岁男13502 15-。5岁及以上男1255 65岁及以上女2069户口在本地35171 1985 9月盛京建乡有13个乡镇办企业,包括服装厂、预制厂、第一、二施工队、锻造厂、陈嘉煤矿、上庄煤矿、石材厂、铆焊厂、综合厂、北壁砖厂、线带厂、化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不断发展。1995 10月,盛京镇从农村建立,进入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行列。镇办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新增企业有:服装南厂、上庄煤矿等。到年末,乡镇共有1100户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95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59亿元。截至2000年底,全镇共有8家工业企业:第一煤矿、第二煤矿、第三煤矿、李福煤矿、石材厂、锻压机械厂、服装厂、化工厂,基本形成了以煤炭、服装、消防器材、化工、锻造、机械加工、建材为重点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产值2.3亿元,利润2400万元。截至2002年底,全镇共有4个办事处、46个行政村,总人口3.6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在全市经济考核中,位列乡镇经济建设前4名。所有的城镇集体企业都完成了改制。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制等方式,盘活了盛京服装厂、盛京化工厂等企业,使原来的镇办企业扭亏为盈,效益大幅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改制后,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管理。通过大量引进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全面质量管理”、“模拟市场会计”、“实施成本拒绝”等现代管理科学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政府依法行政,企业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煤炭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自我发展,得心应手。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增加产业门类,培育优势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2001年3月,镇党委、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盛京工业园区的建立,使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掀开了产业发展新的历史篇章。自我积累的渐进式发展模式逐渐被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经营村镇等新的扩张式发展模式所取代。截至2003年6月,已有16家企业入驻盛京工业园,总投资11亿元。随着济南大城市建设“东扩西进”战略的实施,盛京镇王集路沿线新的产业链和经济隆起带正在形成。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2001以来,框架拉长,形象树立,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投资600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盛京工业园。投资4000万元的危山景区保护性开发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古建筑恢复原貌,建成7740平方米的盛景广场,面积933万平方米。投资200万元修建环城水泥路14公里。全乡规划的四纵三横框架道路已经形成,王集路章丘段双向八车道顺利通车,为盛京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02年,危山汉兵马俑的重大发现进一步提高了盛京的知名度,使盛京更具历史文化魅力。路网发达、信息畅通、功能分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已形成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街道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盛京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抢抓机遇,创业兴业,建设富裕美丽新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