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潘石屹?

娱乐地产商人潘石屹,叫老潘,甘肃天水人。他不高,不强壮,也没有浓密的头发,但他敏捷而机警。年轻的时候不迷茫。我吃过文革的苦,享受过改革的福,所以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一个基本上一直在娱乐,善于玩概念,善于反策划的地产商人,潘石屹——绝不会是大多数。

出生日期:1963 10月

籍贯:甘肃天水。

职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兼联合校长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先生

潘石屹,甘肃人,大学毕业后在石油部工作,从65438到0987,在深圳和海南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潘先生在北京参与创办了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开发了北京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已更名为新城国际)等一系列房地产项目。

1995潘石屹先生与夫人张欣女士共同创办SOHO中国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分别是:SOHO现代城(10 30层楼房,含2200套公寓和商铺,2000年竣工);博鳌蓝色海岸(115滨江豪华别墅,2002年竣工);建外SOHO(北京市中心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为北京打造了时尚现代的商业社区,项目仍在建设中);长城脚下的公社(12亚洲建筑师设计的当代私人住宅建筑艺术作品集)获得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大奖。项目一期已建成,作为公社式酒店运营,二期仍在建设中。

2002年,潘石屹先生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包括《时代》周刊、CNN、央视、《华尔街日报》、《南华早报》。《时代》杂志曾在2002年6月5438+065438+10月号报道过潘石屹,“潘石屹这个房地产经纪人,给中国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了亮色...潘石屹的房地产在品味上已经国际化了。”

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SOHO现代城。

角色的生活

[编辑此段落]

1963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县农村,父亲是“右派”。

1977年秋,父亲平反,全家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迁居甘肃清水县。

1979,考入兰州培黎学校(中专)。

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以600名同学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河北石油管道学院(专科)。

65438-0984,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分配到河北省廊坊石油厅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1987,辞职去广东“下海”

1989,跟着一个老板来到海南省。

65438-0990,万通前身海南农业高新联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农高投”)由冯仑、王功权、张敏耕在海南省合伙设立。

1991年8月,万通公司成立,高息借贷10万元炒房,在海南省半年的第二波经济热潮中赚了1000多万。

8月海口地产崩盘前夕,1992,潘回西北考察市场机会,后赴北京做市场调研。在怀柔县政府食堂,他无意中听到北京给怀柔四个股份公司指标定向集资。潘设法得到了其中的一个,并成为他的财富的开始。

1992,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成立。

1992,万通新世界广场阜成门开业,香港利达银行董事长邓智仁接洽万通公司代理销售。邓智仁通过成功的广告和定价策略,成功卖出万通新世界广场,并以目前市场价的3倍卖出。

1995,SOHO中国公司(前身为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

1996,项目公司北京中鸿天置业有限公司成立,开发SOHO现代城。

最近的奖项

[编辑此段落]

长度2003年应世界经济论坛邀请担任主旨发言人;

2.2002年和2003年,两次被博鳌亚洲论坛邀请为主讲人;

3.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4.2001,入选深圳房交会“中国十大地产人物”;

5.建外SOHO被评为“2002年北京十大影响力建筑”;

6.建外SOHO荣登新浪网“2002年北京十大畅销楼盘排行榜”榜首。

潘石屹是谁?在Panshiyi.com,网络“老潘其仁”介绍:“潘石屹,又名老潘,甘肃天水人。他个子不高,身体强壮,头发也不浓密,但身手敏捷,头脑灵活,精力旺盛。年轻的时候不迷茫。我吃过文革的苦,享受过改革的福,所以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在“200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候选人介绍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潘石屹,北京红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中国房地产,他不是最富有的,他的红石公司也不是最大的,但他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躁动不安的潘石屹,用自己的产业挑战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秩序和纪律。”

潘石屹于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甘肃天水麦基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988年初,潘石屹去深圳给别人打工,做部门经理。后来去了海南,和朋友开了公司,自己做老板,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潘石屹凭借个人努力,很快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65438-0993年,潘石屹在北京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开始了他在北京房地产行业的创新创业。

1995年初,潘石屹离开万通成立北京红狮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与其他公司合并成立北京中红天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国茂桥东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现代城,创下月销300套的骄人战绩。有的楼还没拆,被勒令50%。

在1999的末尾,一篇长文《SOHO现代城。家庭办公室。酷毙了。com”出现在许多媒体上,SOHO的概念正式推出。

2001 1年初,SOHO现代城的广告大范围出现。同时,一本银灰色封面、100多页的《SOHO现代城》一书,用大量的照片、漫画、插画解释了SOHO现代城的三大空间。“有点前卫,有点另类”的风格吸引了市场的目光,SOHO这个词开始被广泛提及。后来有媒体报道:“SOHO你准备好了吗?”极具煽动性;65438年10月8日,SOHO现代城开盘认购,不到一个月就被认购一空,尤其是开盘前三天,日销售额过亿。晚上顾客排队的温馨场景,让人想起二十年前北京人排队买大白菜。此时,SOHO的样板间还没有建好;春节过后,样板间正式对外开放。第一天参观人数达到3500人。到了3月,买房的客户买不到理想的户型,只好等其他客户退房。

1999年8月20日,现代城36名销售人员,包括4名销售副总,被中华一号商城挖走。由于现代城项目在北京地产界影响巨大,此事被业内热议。到目前为止,现代城也是北京最有争议的项目,潘石屹自然成为北京地产界最有争议的人物。

潘石屹的新闻不断,包括现代城的挖人事件、氨水事件、无理由退房、其升级版退房、中国房地产行业零起拍价引发的大辩论;还有人被指责为“北京最虚伪的人”,等等。真真假假的事情很多,都被潘石屹拿到媒体面前,告诉了大众。因此,他的房地产销售更受欢迎。

潘石屹真的是人气极高,无论是在媒体还是在地产界。但是有人咧着大嘴笑了:潘石屹刚刚娶了个好老婆。一个好妻子是张欣。从65438到0994,美国华尔街的投资顾问张欣带着对中国的满腔热情回到了家乡北京。没想到,在这个她度过童年的地方,她遇到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他点燃了我的浪漫激情。"半年后,张欣和潘石屹结婚了。

没有人相信一个在国外生活了15年的半拉丁女人能嫁给这样一个没出过国,一句英语都不会说,操着甘肃天水口音的人。和人说话的时候,她一定要拿着笔和本子,这样别人就听不懂了。如果她这样做了,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一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却奇迹般的发展的很好。随着SOHO现代城、建外SOHO、博鳌蓝色海岸、建筑师走廊的推出和热销,这对情侣的婚姻成为世人眼中最成功的婚姻案例之一。不是典型的郎才女貌,也不是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的浪漫,更不是中国一个土生土长的男人娶了半个外国女人的传说。但是很难给它起名。说实话,潘石屹这样的奇人暂时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张欣这样的女人没有第二个人。她们是美丽的女人。

潘石屹在中国房地产界的知名度,还在于他和妻子张欣的建筑理念。现代城聘请了南美设计师安东尼奥,他曾主持设计过西班牙大使馆商务处、法国施耐德公司北京办事处、北京国际友谊公寓等项目。我也是一个超级电影爱好者。在他的设计中,优雅与大胆并存。

业内称潘石屹靠玩一个概念活了一栋楼。《精品导购》文章“一个概念上的房子对你有吸引力吗?”曾经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SOHO现代城。有人说这个概念是虚张声势,尤其是对于那些还在襁褓中的人。但也有人声称,老潘作为地产商,住的是有概念的楼,SOHO堪称地产营销的巅峰之作。概念房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能提炼出“概念”来说明开发商并不迷茫,至少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客户。

媒体还是喜欢潘石屹的。即使是像中央电视台这样最强大的媒体也不例外。潘石屹就像一个风头正劲的明星。所以有人说潘石屹是中国最懂危机公关的人。换句话说,他也是一个最懂得利用媒体的商人。

有剑桥背景的潘石屹夫人张欣负责SOHO设计项目。她对SOHO的想法是创造一个自然、自由、舒适的空间和氛围。与外国驻华使馆关系良好的张欣应意大利驻华大使邀请,为多国驻华使馆和驻京商务机构做了题为“从天安门到SOHO”的演讲。他们中的大多数参观了SOHO样板间,并为在中国看到这样一个新的好房子概念而感到兴奋。

去年8月,潘石屹在海南向新闻界宣布,博鳌镇的千亩别墅?d?d博鳌蓝色海岸正式破土动工。这是潘石屹进入海南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潘石屹时隔十年重返海南的第一招,从而发出北京地产进入海南的信号。

据潘石屹自己说,投资海南的决定从有想法到动工,只用了两个月。至于为什么要投资海南,潘石屹表示,首先是自然环境;其次,利益因素;第三,海南的房地产现在毫无生气,进入的正是时候。但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一个梦想。十年前,我带着对海南的诸多失望来到北京。经过十年的洗礼,是时候重新启动海南了。

SOHO现代城

建外soho

海南博鳌蓝色海岸

建筑师走廊

……

潘石屹和他的公司诞生了一系列建筑史诗巨作。潘石屹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房地产界的大腕。

媒体和地产界对老潘还有一系列的讨论和争议。谁也无法预料潘石屹和他将要开发的新项目会遭遇什么样的批评。有人说,有人走,世界就会丰富多彩。毕竟走路的人要想把路走好,一定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

潘石屹就是潘石屹。

潘石屹的博客

[编辑此段落]

/潘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