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细节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出于保密原因原名为Site Y,隶属于美国能源部(DOE)。起初,加州大学单独负责实验室的运营和管理。后来在2007年改为由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安全局主管(由加州大学等机构组成),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成立于1943。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包括核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劳伦斯等。它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颗核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是著名的科学城和高科技辐射源。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实验室之一。1943开始秘密运作,当时第一个任务是曼哈顿计划。

基本介绍中文名: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mbth: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地点: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成立时间:1943成就:世界上第一颗核子弹诞生于此。下属:美国能源部?历史沿革、成立由来、运营管理、成员沿革、历任主任、人员构成、研究领域、早期研究、当前研究、研究成果、经验故事、安全问题、历史沿革成立由来美国* * *有两个国家实验室参与核武器的设计和研发,除了阿拉莫斯实验室,另一个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YLVMH),于1952年正式投入运行。阿拉莫斯实验室是二战时秘密建立的。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机构,负责协调科学研究和曼哈顿计划,即发展核武器。当时实验室的官方代号是Y站点..它的建立是因为当时几所大学的核武器初级研究遇到了资源分配的困难,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实验室单独进行这项研究。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奥本海默》在新墨西哥度过了童年。他与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和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一起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牧场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实验室建立后,《奥本海默》成为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建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开启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人类进入了核威慑时代。运营管理曼哈顿计划期间,数千名科学家在实验室秘密工作(他们只有一个邮寄地址,新墨西哥州圣达菲,邮政信箱1663),这里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当时,实验室与加州大学的合作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在战后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广岛和长崎的轰炸,当时的加州大学校长(Robert proll)都不知道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以为是发明一种死光。加州大学董事会里只有一个人真正知道实验室的用途和地理位置。此人是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安德希尔(Robert Underhill),他负责战时联邦合同和债务。美国能源部对加州大学管理的实验室非常不满,因此在2003年决定取消与加州大学的合同,并对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营进行公开招标。虽然过去加州大学和实验室之间有过许多不愉快,但这一次加州大学是第一次与其他投标人竞争。它决定与Bechtel、Washington国际集团和BWX技术公司成立一家公司,竞标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营。这就是加州大学和柏克德公司牵头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安全公司,当时的竞争对手是德克萨斯大学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组建的公司。5438年6月+2005年2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安全公司最终获得实验室的经营权,合同期限为7年。成员演变二战后,《奥本海默》退休,并由诺里斯黑莓继任。他的第一个任务是让手工保存下来的核子弹大量生产,核弹的操作不再需要科学家的协助。这个时候,实验室里很多优秀的科学家选择了离开,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发展核武器的公然反对者。20世纪50年代,包括罗伯特·贝斯特博士在内的许多科学家离开了阿拉莫斯实验室,加入了位于圣地亚哥的通用原子能公司。2006年6月1日,加州大学结束了对该实验室长达60年的直接管理,管理权移交给新公司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安全公司。95%的员工从新公司拿到了新的再就业合同。过去实验室的11主任中,有三位是加州大学直接任命的。但是,适用于加州大学所有分校及其直接管理的两个国家实验室(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规定将不再适用于阿拉莫斯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也不再向加州大学董事会或主席报告。此外,实验室的员工将不再享受加州大学403B规定的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这些保险将直接转移到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名下。对于持有再就业合同的人来说,两者差别不大,但是对于新入职的人来说,实验室不再保证类似加州大学的保险项目,只能拿到401K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自阿拉莫斯实验室成立以来,已经有9位主任。他们是罗伯特·《奥本海默》(1943至1945)、诺里斯·布拉德伯里(1945至1970)、哈罗德·阿格纽(1970至1979)和唐纳德·克尔(65439)。年至1986)齐格弗里德·赫克(1986至1997)约翰·布朗(1997至2003)乔治·彼得·纳诺斯(2003至2005)罗伯特·库库克(2005至2006)。hael Anastasio(2006年至2010)和Charles f . McMillan(2010至今)是新墨西哥州最大的科研机构和雇主,拥有12500名全职员工和3300名合同员工。此外,美国能源部约有120人负责对实验室的工作和运行实施联邦监管。大约三分之一的科技人员是物理学家,五分之一是工程师,六分之一是化学家和材料专家,其余是数学家、计算机工程师、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大学教授和学生经常作为访问学者参与一些实验室项目。为了保持未来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实验室科学家往往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与大学和其他工业机构进行广泛合作。阿拉莫斯实验室每年有22亿美元的预算。研究领域的早期研究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美国核武器发展计划不再是首要任务。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两个实验室分工合作。阿拉莫斯实验室现在的任务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核试验,管理国家核武库。利用实验设施,不用真的引爆核弹就可以完全模拟核爆炸。自成立以来,阿拉莫斯实验室还负责设计和开发氢弹和其他形式的核武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成立于1952,成为名副其实的竞争对手。美国的想法是通过竞争不断发掘两个实验室在核武器设计和研发方面的创新精神。这两个实验室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 * *承担着设计美国核武库中各种核弹的重任。曼哈顿计划之后,舍伍德计划得以实施,包括基础科学研究、粒子加速器的发展、生命物理、热核聚变等。美国大部分核试验都是在马绍尔群岛和内华达州的核爆试验场进行的。今天的研究实验室是一个由能源部和加州大学共同管理的多项目研究机构。研究工作分为两类,武器研究和非武器研究。1)武器研究,包括研制满足当前军事需求的核弹头,设计和测试先进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关科技领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保持创新的武器研究计划;2)非武器研究非武器研究包括核裂变、核聚变、适度物理加速、超导、生物医学、非核能和基础能源科学。研究成果1)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发了三种核子弹,第一种是实验弹。7月1945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成功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代号“三位一体”。另外两个分别命名为“小男孩”和“胖子”,一个是广岛,一个是长崎。2)2065 438+2005年10月,165438+2005年,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宣布,将携手美国联邦能源部下属的另外两个国家实验室,即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组建未来以先进技术从事高性能计算的极限规模(计算)性能(研究)联盟(APEX)。经历故事近年来,实验室也丑闻缠身。1999实验室的中国科学家李文和被控59项滥用机密信息罪,包括将计算机模拟核试验的机密信息下载到硬盘并带出实验室。在65,438+00个月的监禁后,李文和只承认了一项指控,其他58项指控被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当时,美国地方法院的法官詹姆士·帕克为监禁他向李文和道歉。在此期间,李文和被怀疑向中国泄露核武器机密,但随后的调查证明了他的清白。2000年,装有秘密文件的两个电脑硬盘在实验室的秘密区域失踪,后来在秘密区域的一台彩色复印机后面被发现。2003年,实验室里的两个告密者声称实验室里有普遍的偷窃行为。后来,实验室主任约翰·布劳恩和副主任解雇了这两名告密者。因为泄密,实验室的两位主任被迫辞职。此外,2000年的一场严重的森林大火彻底摧毁了实验室的几栋建筑,包括员工公寓,实验室不得不关闭多日。2004年7月,一份机密核武器信息清单显示,4个计算机硬盘丢失,其中2个被发现被非法转移到其他建筑,其余2个至今未找到。为此,实验室主任彼得·纳诺斯(Peter Nanos)立即关闭了大部分设施,并公开斥责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对保密程序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在8月份的实验室内部月报中,他写道,这种对规则的蔑视必须停止。因为这个原因,我不在乎有多少人被解雇。他接着写道,即使我只有10人来管理实验室,我也愿意。然而,在2005年6月5438+10月的一份报告中,发现这两个硬盘实际上是库存清单中的错误。报告结论是给了一组硬盘12个条形码,但实际上这组只有10个,多出来的这两个被误认为丢失了。报道继续称,所谓的损失根本不存在,机密信息也被破坏。这件事反映出实验室大多数人不信任管理层。2005年5月,导演纳诺斯离职。安全公开招标的原因是美国能源部对实验室的安全、保存和财务管理不满意。至于这个新合同是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人在实验室博客上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此外,许多人对Bechtel作为一家私营公司在运营和控制国家核武器设施方面缺乏透明度表示关切。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阿拉莫斯实验室与佛罗里达大学的两个分支机构合作,共同管理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他也是位于加州核桃溪的联合基因协会的合伙人。1997期间成立的目的是整合专业知识和资源,投入到基因重组、DNA测序、基因技术开发、信息科学等项目中。这些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三个国家实验室,分别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