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保险公司倒闭了!兆安邦解散清算。你买的保险还算吗?

这两天保险界最大的新闻就是安邦保险集团9月14日发布的《拟解散清算》公告。

此事一出,在朋友圈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保险业务员开始疯狂转发这条信息,旨在引起消费者的恐慌,从而强调自己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不会破产解散。

在处理这个事件上,一定要理性分析,不要被有心人利用!

我国对保险公司有着较为严格健全的监管制度——“偿二代”,要求保险公司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综合风险评级为B级及以上三项监管要求,且均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

当保险公司因为资金、现金流、偿付能力不足而触发《保险法》中的接管条件时,银监会将接管这些保险公司。但安邦因为偿付能力问题触发了保险法中的接管条件,于是银监会于2018年2月发布了接管安邦保险集团的通知。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保险法》第89条和第92条是如何规定的:

第八十九条保险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解散,或者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依法分立、合并或者撤销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条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人寿保险合同和责任准备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无法与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同样,我们也可以在安邦集团的官网首页找到答案:

从《保险法》的这两条规定和保险公司的公告可以看出,安邦之前的所有保单业务,已经随着旗下各家保险公司,全部转移到了人人保。安邦保险破产后,人人保险将继续履行原保险合同义务,原保单合同继续有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过是又一家保险公司继续承保而已。

作为一家资产近2万亿、中国第三大保险巨头、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安邦是如何从鼎盛时期戛然而止的?

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安邦保险集团的发展历史很顺利,也很神秘;

安邦保险率先获得财险牌照。2004年,第一家安邦财产保险公司成立,第二年分支机构扩大到22家,基本实现全国铺设。

2010,安邦人寿成立。此后,财险、健康险、寿险牌照陆续收齐,具备了打造金融帝国的基础。

2014年,安邦保险集团注册资本增至619亿元,超过中国人寿、PICC和中国平安,成为第1号注册资本。

2017年,安邦保险集团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139。

安邦保险集团的快速增资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十年增资123.8倍。而且存在关联企业相互投资,涉嫌虚假增资的情况。

此外,安邦个人股东并未真正出资619亿元,而是控制了49家公司,注册资本24亿元,进而撬动安邦注册资本600多亿元。真实资本能力存疑。但其海外保险资产占比超过60%,规模过大,涉嫌转移资产。

2065438+2008年2月23日,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被依法提起公诉。

与此同时,保监会发布公告。鉴于安邦集团的经营行为违反《保险法》的规定,可能严重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根据《保险法》第144条,决定接管安邦集团,期限为一年。

2019年2月22日,根据《保险法》第146条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延长安邦集团接管期限一年。

那么,接手的这两年发生了什么?

2065438+2009年5月,安邦大股东变更为: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8.23%)。

2065438+2009年6月,人人保险集团成立。

2065438+2009年7月,银监会批准人人保险集团依法接管安邦保险旗下的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安邦资管股权,设立人人财产保险。

2020年2月,银监会宣布,从安邦保险集团分拆出来的新成立的人人保险集团已基本具备正常经营能力,银监会依法结束对安邦保险集团的接管。

2020年9月14日,解散公司及时清算,退出历史舞台。

首先要看合同条款是否描述清楚。

如果对条款没有异议,那么这就是以后投保人要求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的法律依据。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按照法律和合同办事。

如对条款有疑问,应联系保险经纪人或保险代理人或直接与保险公司沟通疑问,甚至要求保险公司对合同进行评论或备注。

其次,要看保险公司的操作。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要求保险公司经营稳健,不能大起大落。如果某家保险公司过去发展过于激进,那么你在购买这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时就要格外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还是看个人需求。一定要以需求为基础,不要觉得某个保险公司的产品好,就肆无忌惮的买。一是人身风险保额会增加,有的公司规定提供超过一定额度的保险,防止投保人逆向选择;二是增加不必要的家庭财务支出。虽然保险可以提供保障,但只有在合同约定有原因或时间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保险金,还有一定的前期投入。

远离红线,守住底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是非观,人和事才会有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