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应链管理?青岛啤酒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就是协调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人们把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看作一个虚拟企业联盟,把这个虚拟企业联盟中的任何一个企业看作一个部门时,联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然而,联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变化。

青岛啤酒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

一、实施供应链平台的背景

青岛啤酒华南事业部总部设在深圳,拥有青岛啤酒三水、珠海、南宁等9家啤酒生产企业,1家麦芽生产企业和1家销售公司,负责管理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北等6个省区的11企业的啤酒产销。从1999到2002年,青岛啤酒收购了一系列啤酒企业,使得其系列产品在华南地区的年市场份额增长率达到184%。然而,尽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管理仍然是青岛啤酒在华南地区业务增长的短板。当时青岛啤酒的华南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随着青岛啤酒在华南地区业务的快速发展,内部交易成本增加,但控制力度随着管理链条的延伸而逐渐减弱。华南事业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财务模式。由于财务上的集中管理模式,财务部门要负责所有部门和活动的财务管理,导致财务审批反应缓慢,代价是增加了业务部门的等待时间,可能导致业务机会的丧失;要么财务管理不得不采取宽松的方式,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三是华南事业部与经销商、供应商的合作手段明显不足。当时青岛啤酒的信息化仅限于单个销售公司的内部管理,并没有站在整个华南事业部的角度去构思和设计。

第四,最让青岛啤酒不安的是,华南事业部还没有到锁定经销商的程度。一方面,青岛啤酒给渠道提供的利益比较单一,仅限于简单的“销售返利”,这种以货币价值为核心的渠道吸引方式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在竞争对手高额利益的引导下,渠道可能会发生转移。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整合外部资源的平台,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服务无法提供(如在线结算、在线物流、订单实时跟踪等能有效提供渠道价值的服务)或者局限于非正式的、个案式的服务,因为缺乏一个集中服务的平台。

基于上述考虑,在青岛啤酒集团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华南事业部于2002年下半年正式筹备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

第二,选择外包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涉及应用主体多、地域范围广、环境复杂,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都比较高。

平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允许二级经销商及其下游经销点在不增加任何IT设施的情况下,通过手机向平台发送信息和接受平台信息,加入以青啤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系统建成后,供应链的所有角色,从供应商到二级批发商,都接入平台,所有的商流和信息流都在平台上协同交换。

第三,与供应链中的其他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在规划建设供应链管理平台时,青岛啤酒的思路是,要考虑供应链上的其他合作伙伴,尤其是青岛啤酒的一级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他们的IT基础薄弱,管理基础不扎实,这是供应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首先要承认青岛啤酒、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现有业务流程和经营习惯的合理性,首先固化渠道行为。

为此,青岛啤酒将整个实施分为几个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是项目准备阶段,包括调查、培训和制定工作计划。从2002年6月5日438+00到2003年5月,青岛啤酒进行了需求调研,详细了解了青岛啤酒的业务流程、管理特点、IT环境、一级和二级经销商的现状,这是典型的华南事业部。青岛啤酒选择深圳销售与客服部、深圳办事处、东莞办事处及两家有代表性的一级经销商作为供应链关键环节,通过实际平台运营、现场培训、现场辅导等方式进行培训,使关键环节掌握供应链管理平台,熟悉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业务标准;为经理、业务人员、一级经销商经理、业务人员提供详细具体的培训,培训次数超过400次。

第二阶段是平台推广阶段。为了将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纳入华南事业部的整体工作,华南事业部联合一二级经销商和平台外包合作伙伴,于2003年6月开展了以“百年青岛啤酒,百米速度”为主题的渠道增值活动,推动项目的推广。同时,青岛啤酒成立了由双方管理层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

第三阶段是整个申请阶段。自2003年8月起,其主要任务是在整个华南事业部大规模、全方位应用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利用IT手段改造现有销售渠道,将现有的劳动密集型渠道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渠道,全面实现青岛啤酒的渠道变革。在要求经销商使用供应链平台的问题上,青岛啤酒采用利润拉动和强制促销并举的策略,促使经销商形成使用平台的习惯。让经销商盈利使用平台,同时要求所有经销商按照新的业务标准在系统上下单,否则即使是最大的经销商直接去工厂提货也会被拒,除非在系统上补一个单子。

青岛啤酒华南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仍在进行中。2004年,青岛啤酒集团计划在2003年打通全供应链的基础上,形成供销、批发、分销的有机协同和规模应用,并将很可能在青岛啤酒集团广泛推广。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实现四个目标:

缩短现金周转时间;

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实现利润增长;

提供可预测的收入。

供应链管理的七个原则:

根据客户要求的服务特点划分客户群体;

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的盈利能力,设计企业的物流网络;

倾听市场需求信息,设计更贴近客户的产品;

时间延迟;

确定货源,策略性采购。

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

建立整个供应链领域的信息系统;

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