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ERP应用现状及对策。

1.中国的ERP应用

1.1 ERP在中国应用发展的三个阶段

1981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II软件至今已有20年。应用的主要行业有:机械24.4%,汽车17.3%,电子15.5%,石化11.66438.66666666666 MRPII/ERP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MRPII的引入、实践和应用,主要覆盖传统机械行业。当时我国的经济环境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企业基础管理落后,制造资源利用率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从国外引进了MREII软件,并在沈阳第一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沈阳水泵厂、沈阳鼓风机厂等机械行业进行了试点。

由于当时国内的经济环境,MRPII应用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以及大部分引进软件没有完成国产化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二次开发。总的来说,企业取得的效益并不显著。

第二阶段,从1990到1996,我国提出了863高技术计划CIMS应用示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MRPII的应用。涵盖10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正在实施CIMS项目,其中许多企业采用了MRPII系统和先进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系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在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1)企业在选择MRPII时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未来很难完全整合;2)适用范围和水平不高;3)管理的范围和职能局限在企业内部;4)由于项目管理不当,实施周期长,实施效果差。

第三阶段,65438-0997,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ERP逐渐取代MRPII,成为管理软件的主导产品。随着SAP、甲骨文和BAAN等外国制造商的失败,

中断涌入,以及国内软件厂商进入ERP市场发展,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红塔集团、联想集团都实施了ERP项目,ERP应用。

已经进入发展阶段。

尽管ERP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多企业对ERP的应用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ERP在这些企业的实施效果,也不利于今后ERP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企业应该对ERP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

1.2 ERP软件市场分析

2002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2年上半年市场销售额达到381亿元,是近年来管理软件增长最快的阶段。其中,通用管理软件销售额达到654.38+0.4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37.7%。作为国内管理软件市场的主要消费产品,ERP软件上半年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5.98亿元,成为2002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最具潜力的软件。2002年,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管理软件的竞争首先表现在市场推广上。上半年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打出了用友ERP的品牌形象,占了先机。它在几个中心城市设置了用友ERP的路牌广告,他们推出了比较完整的ERP软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上半年推出了“整体解决方案”。半年后发现效果并不好。下半年还抢着推广金蝶ERP。和佳公司也试图以科技部863CIMS专项ERP项目总承包商的名义树立自己的ERP形象。借助台湾丁盛新公司ERP软件的营销,神州数码也树立了自己的ERP软件公司形象。

ERP软件销售的竞争更加激烈。近似等ERP厂商凭借与当地政府的长期关系和对行业ERP市场的深入了解,在江苏及全国其他地区的竞争中具有很强的优势。珠海远光、浪潮国强等厂商凭借与行业垄断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和对行业ERP市场的深入了解,在电力、石化等行业的ERP软件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联想、神州数码等系统集成商,依托其在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帮助国外ERP软件厂商推广应用。凭借对电子政务的深入理解,安易的政府资源规划软件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企业管理软件(ERP)的市场需求

2002年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需求远高于2001。各种规模和行业的企业开始寻求企业信息化的帮助。特别是对ERP软件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升,前几年ERP软件的宣传在2002年产生了效果。市场需求旺盛主要表现在大型企业对ERP软件的综合应用需求强烈,希望通过ERP的应用帮助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市场成为行业最大的增长点。2002年,我国中小企业ERP市场销售额占市场总销售额的72%,并且有比较大的增长率。中小企业ERP上线时间较短,成功率高于大型企业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成为行业最大的增长点,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过去,中小企业的ERP市场主要被国内ERP软件厂商瓜分。由于国外ERP厂商专门为中国中小企业使用的ERP软件很少且不适用,所以他们在中小企业ERP市场的竞争力很弱。为了弥补其软件不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问题,SAP于2002年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基于其ERP软件并从国外收购的两款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甲骨文还宣布与联想合作,缩减其在中国原有的ERP功能,推出一款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

1.2.2外企管理软件加大在华直接投资。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ERP软件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SAP、ORACLE等国外ERP厂商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

他们在我国建立的公司数量正在增加。但是,国外ERP软件厂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增长仍然落后于中国ERP软件厂商。从应用项目来看,SAP和ORACLE的财务软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较大,尤其是ORACLE的工业解决方案相对较少,用财务软件打工业市场。国外ERP软件厂商在ERP的核心部分生产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很少看到成功的案例。

SAP、ORACLE、BAAN等国外ERP软件厂商都于2002年在中国设立了R&D基地。他们意识到如果ERP产品不本地化,在中国很难发展。

ERP的发展和他们前几年要求中国适配国际ERP软件的思路大相径庭。他们意识到,如果国外的ERP软件不能帮助中国企业在现有的基础和风格上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就不会被中国企业接受。台企管软件企业与中国大陆相关企业合作是2002年的一大特色。台湾的ERP厂商在中国大陆经营多年,但一直没有发展。他们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的。台湾ERP厂商在销售方式上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大陆的情况,必须与大陆厂商紧密合作,才能在中国大陆有更大的发展。他们的优势在于台湾制造企业多年的对外加工业务,使得台湾省软件公司的产品在生产管理方面具有更强的功能,这是与大陆软件公司的合作点。

丁鑫软件是台湾省首家ERP软件公司,它与神州数码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专门从事企业管理软件的营销,并推广台湾省丁鑫的ERP软件。台湾省第二家ERP软件公司汉康软件去年将旗下P系列的原代码和开发团队出售给用友股份,用户在整合的基础上快速完成ERP软件,并迅速占领大量市场份额。台湾省的其他ERP软件公司也与大陆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1 . 2 . 3 ERP软件的市场份额

2002年6月5438+10月,国家863专家组“适合中国的ERP管理软件系统”评审结束,金蝶软件、和佳软件、金思威、浪潮软件、金航数码、Xi交大博通、北京西门、上海机械计算机公司中标该项目。这八家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匹配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在争取客户时有一张“有效证明”。这也将引起ERP软件市场的变化。

2002年,中国的ERP软件市场已经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以SAP为首的国际管理软件巨头和以用友为首的本土软件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用友为代表的本土ERP软件厂商成长迅速,具备了与SAP、ORACLE等国际巨头竞争的能力。

2003年2月18日,IT市场研究机构CCID发布的《2002-2003年中国IT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用友首次超越SAP,市场份额为21.6%,而SAP和金蝶分别为13.5%和12.5%。这标志着国内ERP厂商已经全面超越国外对手,成为中国ERP软件发展的重大突破。以用友、金蝶为首的本土厂商在中高端ERP市场的快速崛起,给以SAP、ORCALE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带来了压力。一方面,用友、金蝶的进入和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拉低了国际厂商的ERP单价很多;另一方面,高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让这些曾经坐镇“云端”的国外ERP厂商开始有意识地将产品线向中低端靠拢。

2003年,中国ERP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ERP厂商与国外厂商碰撞的机会会越来越多,竞争的加剧无疑会导致ERP软件厂商更加关注客户需求,不断推出优秀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整个ERP行业走向成熟。

1.3 ERP软件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20年来,我国有2600多家企业系统应用了ERP,占全国规模以上国有和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1.6%。从单台计算机应用开始到ERP系统建成的平均应用周期为8-10年:ERP应用后,反映大部分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状况的管理水平和相关指标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改善和创新;直到上世纪末,中国仍然找不到一个完全成功的ERP的例子。甚至在一次行业会议上,有人甚至得出“中国ERP,20年投资80亿元,冲击水漂”的结论。此番言论令人不寒而栗,不禁让人深思。

1.3.1影响ERP实施的相关因素

大企业的应用程度远高于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中,25%已经实施了ERP,9%正在实施。46%的企业准备实施,另有20%的企业还没有计划。大部分中型企业处于实施准备阶段,而大部分小型企业还没有考虑。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最关心的因素依次是:实际效益、投资规模、现实的稳定性、技术的可靠性(软件的选择)、组织管理的适应性、实施方式和阶段、观念的影响等等。效益成为企业最关心的核心因素,占被调查者的90%以上。其次,投资规模也是决定企业是否会上ERP的关键。然后是行业的应用现状。如果行业应用成功,无论是在竞争压力下还是技术上,企业都很容易接受。但是,工业应用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风险系数的绝对降低。ERP的成功实施是多种因素协同整合的结果,企业应用差异很大。

由于企业很难对自己做出完整有效的评价,加上信息技术的复杂性,企业对软件的选择也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也是ER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系统的实用性、扩展性和支持功能都是企业难以掌握的。

另外,企业在什么阶段适合ERP,也是很关心的。除了制度的支持,内部管理组织的适应尤为重要。信息管理的人才库也会影响ERP的顺利实施,员工的观念也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

在ERP实施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保持运行的稳定性。应用的过渡和磨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关键在于采用哪种实现方式。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同,大多数企业,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人力资源,都不足以实施激进的管理要求。鉴于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逐步实施的方案比较稳妥,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