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决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决定》中一个重要的新观点,是对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重大突破。股份制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四大(1992)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和历史性决策。1993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描绘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蓝图。党的十五大(1997)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体现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采用。对于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既不命名为“社会”,也不命名为“资本”。党的十六大要求,除少数必须由国家全资拥有的企业外,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股份制要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从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变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重大的理论突破,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的创新来自人民的伟大实践。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公有制的多元化,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形式。同一性质的所有制在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比如国有企业可以是国有的,可以是承包的,可以是租赁的,可以是共享的,也可以是联合经营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在不同的企业中可以采取相同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人所有制企业,都可以采取独资、参股、控股经营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探索公有制多样化的实践中,股份制作为一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崛起并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企业突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横向联合,以资金、技术、设备入股,以股份形式筹集资金开发项目或创办新企业。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试点、扩大、推广,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论的一次次突破,股份制已经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实践做出的科学结论。

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是由众多投资者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它来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把属于不同所有者的资本以股份的形式集中起来进行经营和运作,实现股权平等,同股分享收益,享受收益,承担风险。根据我国公司法,股份制企业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不能公开发行股票的有限责任公司和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并流通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也是股份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具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功能。第一,股份制有利于聚集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股份制,可以聚集或重组资本、技术和人才,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特别是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将社会资金和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为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聚集资金。第二,股份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以保证股东的经济利益,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第三,股份制有利于政企分开,走向市场。股份制企业按照公司法运作,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减少行政干预,更好地协调地方、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和利益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集团发展。第四,股份制促进了两权分离,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股份制企业以多元化、复合化的财产形式支配和享有投资者的财产,形成更大的联合资金和企业财产,必然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简而言之,股份制的性质?你怎么了?锰?陆某的住址是哪里?更好地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是因为我们努力寻找一种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举措。中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坚持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主导地位,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运,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股份制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的,也不能笼统地说是私有的。关键是谁持有控股权。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制性质。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控制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坚持和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为民营资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各项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同时,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搞活国有企业。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关键是以资本为纽带。股份制作为主要实现形式,以资本为纽带,可以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根据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相对控股、适当参股甚至完全退出,既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也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有企业留下了广阔的天地。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大课题。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投资者的多元化将带来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这就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权力结构,体现权力的分工和制约,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目前,许多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法人治理结构,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来源市场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加快了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全面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不仅要求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而且要求在实践上有新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理论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这也证明了基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先导。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将极大地促进股份制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适应这一大趋势,不仅要提高认识,更要在实践中落实,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贵州,肩负着双重责任。贵州国有经济比重大,股份制发展滞后,国有企业转型缓慢。到2002年,全省191大中型国有企业中,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只有32家,不到20%。全省国有重点企业60家,国有企业23家,占38.3%。按控股程度分,56户绝对控股,高达93.3%。股份制企业少,改革后还是独资公司或者一股独大,很难发挥股份制的作用,拓展投融资渠道。因此,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大有潜力,大有作为,不仅可以解放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巨大生产力,而且可以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贵州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