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巨头长虹:被美的欠下44亿美元跌落神坛。后来怎么样了?
长虹想开拓美国市场,却被拖欠了44亿的货款。现在长虹年营业收入只有小米的一半,年利润只有格力的1%。还因为急需流动资金,以8000万的价格卖掉了价值1.5亿的长虹大厦。
中国曾经的家电巨头长虹。
长虹的前身是1958成立的军工企业,1965转为民用,但产品质量一直以军工品质著称。长虹的崛起与董事长倪的战略布局和他对市场的敏感密切相关。倪23岁进入长虹,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厂长,后担任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1980年,长虹从日本引进技术,建立了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彩电生产线。1985时期,彩电市场基本都是25寸以下的电视机。此时,倪大胆主张投产29寸及以上彩电生产线,于是长虹在国内率先投产大屏幕彩电,产品一出立即风靡全国。
后来,倪也制定了“先西南,后中国”的发展战略。为了把长虹打造成全国第一品牌,他还打出了“让利消费者,全国降价”的营销策略,使得仓库里积压的彩电销售一空。当其他彩电企业再次降价时,长虹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从1988到1999,长虹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进行了三次价格战,从而成为中国电视行业强大的、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彩电品牌。长虹1994成功上市。短短四年时间,其股价市值上涨15倍。上世纪末,长虹年产值占四川省GDP总量的15%。到2009年,长虹已经连续20年位居彩电全国销量第一,市场上每销售3台彩电,就有1台是长虹品牌。
21世纪的前10年,长虹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并在国内率先生产出数字高清读卡电视机。收购美菱电器和华意冰箱,进军冰箱行业,加快企业产业布局。
之后长虹逐渐衰落,很多人认为与失去美国市场,拖欠大量货款有关。
进入美国市场失败,国内销量也大幅下滑。
21世纪初,国内彩电市场已经饱和,长虹需要在这一领域另辟蹊径发展。为了打开市场,倪不顾企业高层的反对,决定向国外出口彩电。自2001起,长虹开始对外出口贸易。在考察了其美国合作伙伴后,他们最终选择了APEX公司在美国销售长虹电视机。
估计长虹当时对未来的设想太美好了,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长虹与APEX公司合作的资金结算方式是赊销,这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APEX公司是一家信誉很差的公司。
自长虹向美国供货以来,APEX一直拖欠货款,且金额不断累积。第一年是18亿元。长虹继续供货,未结清欠款。三年时间,APEX拖欠长虹货款高达44亿元。
44亿元的亏损一度影响了长虹的现金流。但对于一个年产值1000亿的家电企业来说,44亿的坏账只是小问题,不会影响长虹企业的整体发展。最多是美国市场发展不利,国外渠道没有打开。但是长虹已经占领的国内市场不能丢。国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家用彩电也面临更新换代。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长虹如果比其他家电企业慢一步,就会错失良机。
曾经占据国内家电市场半壁江山的长虹,在新一轮竞争中被其他品牌追上,远远甩在后面。2003年之后,长虹电视的销量已经退居国内第五,排在海信、创维、TCL、康佳之后。
如果说倪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失误是长虹衰落的开始,那么接班后的一系列战略问题则加速了长虹的衰落。
投资等离子显示器错过了液晶电视转型的最佳时机。
我们看的第一台彩电使用了阴极射线管。2004年,CRT技术逐渐被淘汰。新产品将是平板电视。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等离子,一种是液晶。当时这两种技术是对等的,但是液晶面板的投资门槛高。
这时候国内彩电企业需要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之间做一个判断。长虹董事长赵勇选择了大力投资等离子生产线,但后来世界电视行业选择了液晶电视。2011至2012期间,长虹生产了大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等离子电视,只能以失败告终。
长虹的决策失误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损失,也让企业失去了转型液晶电视的最佳时机。
追求多元化发展,主业有问题,低价出售写字楼自保。
此时的长虹依然没有在主业上下功夫,在曾经的优势产业上下功夫。而是发展多元化产业,包括电池、空调、手机、it产业,后来又进入不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以至于逐渐失去品牌重心,从彩电一线阵营退居二线。
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最后的结果是,2014年,长虹的众多产业中最赚钱的是房地产,而彩电是亏损的。同时,长虹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如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售后服务滞后等,引发消费者诸多投诉。长此以往,消费者对长虹品牌逐渐失去信任。
任何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都没有错,但首先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在主营业务稳定的前提下涉足其他行业。任何忽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业务拓展,最终都会失去消费者,失去市场。
接连的战略失误和内部管理问题,让长虹亏损,急需流动资金。为了尽快改变现状,2065438+2008年9月,长虹以800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位于上海静安区的长虹大厦,而其当时的市场价格至少是65438+5亿元。可惜的是,曾经的家电巨头现在都在低价出售写字楼来自保。
在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长虹这个中国家电巨头已经黯然失色,从神坛上跌落。可惜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不得不卖楼自保。在互联网和5G发展的新机遇下,我们希望看到长虹走出困境,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