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造车成果出炉!大家都以为他骗了董明珠26亿,结果证明董明珠更厉害。
在国内女企业家中,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的媒体关注指数最高。董明珠从一个丧偶的南京女人南下珠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她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的总裁,也让格力电器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而且格力电器的净利润在国内家电企业中首屈一指。
董明珠在国内也以实力著称。它可以用各种低俗的词语嘲讽竞争对手,对待员工也是极其苛刻,甚至接近苛刻。她每次发言几乎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总有一种话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5年前,董明珠也从一个企业家转变为投资人,甚至带领格力以6543.8+03亿元全额收购一家公司,但最终被股东大会否决。后来董明珠自己出了654.38+00亿,联合王健林等国内企业家投资了一家创业公司,但最后公司创始人出局,留在了海外。现在格力电器只花了654.38+08亿买下了公司。
这家备受争议的公司就是银隆新能源。时至今日,银隆新能源是否是骗局仍有争议。更有争议的是,到底是银隆新能源创始人魏银仓骗了董明珠,还是董明珠一招把魏银仓踢出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格力电器最终以较低的成本收购并控股了银隆新能源,让格力电器既加入了新能源汽车,也加入了锂电池。
那么魏银仓是谁呢?为什么很多人说他骗了董明珠26亿?而且魏银仓的学历还没有初中毕业。
20世纪80年代,汽车在中国开始流行。有生意头脑的魏银仓认为修车是个赚钱的行当,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了修车厂当学徒。魏银仓能说会道,朋友很多。后来做学徒,做中间人卖汽车配件,很快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赚到钱后,魏银仓开了自己的汽车美容养护店,也从事二手车买卖的生意。2008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很多传统车企在此期间开始布局。魏银仓也看到了商机,花重金拿下一家新能源公司和电池厂,成立银隆,进入新能源造车轨道。
2010年,银隆斥资5750万美元收购美国奥体53.3%的股份,成功收购钛酸锂电池技术。接下来银隆收购了两家汽车公司,具备整车生产销售资质。银隆新能源凭借新能源科技和汽车概念,先后获得中信、华融国际、东方资产、陕煤等国有资本投资,甚至上市公司资本。
从魏银仓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销售驱动型的人才,擅长人际沟通和销售执行,这和董明珠的商业成长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大概也是董明珠后来和对方欣赏看中了他的工作能力和创业潜力的原因。
要知道,造车的资金门槛相当高。当时新能源的技术还比较不成熟,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高,研发周期比较长。而且买家往往是当地的公共服务部门,这也导致了银隆新能源面临资金枯竭,研发中断的问题。于是,魏银仓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位珠海本地名人董明珠。
在朋友的推荐下,魏银仓找到了董明珠。一番交谈之后,董明珠和魏银仓很快就在同一个业务增长的背景下,彼此欣赏去了。魏银仓声称自己成功掌握了一种叫做“钛酸锂”的电池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充电,5分钟就可以充满,续航长达50年。
此时对于董明珠来说,是急于为格力电器寻找新的增长点,而银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上门拜访,让董明珠对其技术和管理能力深信不疑,也让董明珠非常希望通过收购银隆跟进未来市场的前瞻性需求和趋势。
难怪当董明珠把654.38+03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放在桌面上时,很多股东强烈反对。结果董明珠在《打地板》里说“三年后不行我就毙了他(魏银仓)”还说“我们买银隆可以再造一个千亿企业。”最终,格力电器收购银隆的事情没有发生。
董明珠说他将自掏腰包资助这个项目。与此同时,董明珠还邀请他的好朋友刘和王健林向银隆投资30亿元。董明珠还自掏腰包654.38+0亿元,以格力股权质押654.38+0.6亿元。他在这个项目上投资26亿元,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持股654.38+07.46%。
然而,仅仅持股一年,两人就闹翻了。董明珠在电视上指责银隆技术只是研究数据和理论,魏银仓被迫辞去董事长职务。很快银隆指控魏银仓侵占公司6543.8+0亿资金也报案,而魏银仓指控董明珠实际控制银隆,因为负责采购、财务、品控、生产技术等核心业务部门都来自格力。
事实上,珠海银隆2017年营业收入高达87.52亿元,净利润2.68亿元,但大部分来自新能源汽车补贴。但2018相关补贴的大规模下调,也导致了珠海银隆的困境,以至于大量工业园停产。
认为董明珠与魏银仓矛盾激化主要是因为国家扶持力度减弱,以至于企业发展前景不明,这也成为了另一个导火索。
2019年4月,银隆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总裁孙国华及6名高管因涉嫌侵占公司利益逾6543.8+04亿元被拘留,魏银仓则滞留国外。至此,珠海银隆基本被董明珠控制,同时由于魏银仓股份质押到期,进入拍卖阶段。
目前银隆的所有者权益仍高达54亿元,但最近格力仅用654.38+0.83亿元就通过拍卖获得了30.47%的股份,基本是以净资产价格计算的。
值得注意的是,银隆新能源官网今年发布的消息显示,该公司的钛酸锂电化学储能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且还获得了中科院的认证。此外,银隆还在多方面取得研发成果,并成功应用于高安全性、高倍率的钛酸锂储能系统。这清楚的说明,过去魏银仓时代积累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和实力不一定是假的。
因此,关于格力电器仅以654.38+0.83亿元控制珠海银隆的争议颇多。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董明珠为了垄断银隆,控制了公司,清算了魏银仓,最终以极小的代价控制了珠海银隆。董明珠是经营者,也是最终的赢家。
难怪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收购成本极低。如果以银隆2018的净利润为基准,银隆的PE估值在40倍左右,银隆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格力电器的收购占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