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奶背后的香港巨头
这一年,他被父亲罗金星的老板看中,资助到香港大学读商科。由此,罗桂香成为家中第一个大学生,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带领这个一穷二白的家庭逐渐成为香港大亨。
罗桂香创办的香港豆制品公司(维他奶国际的前身)是家族的第一个企业。之后,罗桂香的弟弟和儿子创办了许多其他企业。
维他奶国际和大家乐集团是目前家族中发展最好的两家企业。截至7月6日收盘,这两家企业的总市值达到368亿港元。内地市场对这两家企业越来越重要。
然而这两天,维他奶国际站在了舆论的中心。西蒙和其他代言人取消了与他们的合同,许多产品被下架,这给公司日益重要的大陆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罗桂香大学教育的资助人是著名中医保健品牌“余仁生”的拥有者余东旋。
余东旋从父亲手中接过“余仁生”,经营了多家橡胶园,被称为“南洋橡胶大王”。他还在新加坡创办了联合利华银行,有很多行业。
大学毕业后,罗桂香回到马来西亚,被余东旋聘为私人秘书。后来,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被提升为经理。与余东旋的合作为来自普通家庭的罗桂香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1936年,罗桂香去上海出差,听了当时美国In商务参赞Janos的演讲。雅诺斯说,大豆汁和牛奶一样,富含蛋白质,是一种“廉价的营养饮料”。
罗桂香听到这里,对豆浆产生了兴趣。他看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弱小,把大豆作为“穷人奶”的创业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发芽。
65438年至0940年,罗桂香在香港站稳脚跟后,计划成立香港豆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维他奶”。刚上市的时候,维他奶还在沿街卖,销量并不好。第一天只卖出了9包。
到1941的时候,香港豆制品公司还是一个只有10员工,年营业额只有9万港币的小公司。
维他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真正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使香港人口大幅增加,这为维他奶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1950,罗桂香拿到了美国绿宝汽水的代理权,掌握了装瓶技术。维他奶开始像汽水一样,装在更有利于运输和流通的瓶子里出售。该公司的销售方式也从沿街叫卖转变为通过学校或杂货店等零售店销售。
到1955,香港豆制品有限公司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300万港币。
之后,维他奶率先采用无菌包装技术,除了瓶子,开始使用更方便的盒子。除了最早的豆奶产品,公司还开发了维他果汁、柠檬茶等产品,成为一代香港人的记忆。
公司壮大后,罗桂香不仅将产品销往国外,还收购了美国、新加坡的豆腐厂和大豆食品制造企业,业务遍布全球。
1994年,维他奶国际在香港上市,同时开始向内地拓展业务,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工厂。目前公司在内地市场的主要产品为两大核心品类:维他牛奶和维他柠檬茶。
据欧睿国际统计,2016年,在中国的豆浆生产商中,维他奶以4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豆浆之王”。
维他奶国际的管理权一直掌握在罗氏家族手中,但目前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罗氏家族,而是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截至2020年9月30日,三菱UFJ金融集团在维他奶国际的持股比例为65,438+03.87%。
2020-2021财年数据显示,维他奶国际作为家族第一企业,其营收和利润水平在家族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不过,虽然维他奶发展早,业务规模大,是家族发迹的起点,但并不是罗氏家族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65438-0986年,罗桂祥弟弟罗腾祥和儿子罗创办的大家乐集团在港上市,是罗氏家族第一家上市公司。
企业传承和“巨头之争”是大家乐集团成立的契机。
和很多同时代的香港人一样,罗桂香有三个妻子,八个孩子。维他奶逐渐发展起来后,罗桂香的弟弟、儿子等很多家人都在公司工作。
上世纪60年代,罗桂香开始安排接班人,最终选定第二任妻子的儿子罗友礼为接班人。看到没有机会成为接班人,在公司工作多年的罗穆凯和他的叔叔罗腾祥离开了公司,自己创业。
1968年,他们成立了大家乐集团,主要经营连锁快餐店。大家乐成立后,做了很多创新,包括创造了“半中半西”的快餐菜式和“自助取餐”的模式。
大家乐创立的时候,香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白领人数增加,女性就业人数增加。快餐成了许多人的用餐选择。乘着社会发展的东风,大家乐集团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快餐业的龙头企业。
2020-2021财年,达美乐营收为67亿港元,香港门店352家,内地门店121家。
在罗腾翔等人离开维他奶创业后,罗桂香的另一个哥哥罗方香也受到启发走上了创业之路,成立了开心集团。而且,他和大家一样选择了进入餐饮行业。
在公司运营上,大快人心集团几乎是沿着大家乐的路径发展的,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快人心远远落后于大家乐。
2020-2021财年,大快人心集团营收为26.5亿港元,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门店数量都远超大家乐集团。
2020-2021财年数据显示,三家上市罗氏家族总营收约为170港元,利润总额约为14亿港元,市值为391亿港元。
除了自己的产业,罗氏的公婆也很厉害。
罗桂香的孙女罗和罗是香港有名的“姐妹花”,其中罗的丈夫是赌王何鸿燊的儿子何猷龙;罗的丈夫庄友健是香港中南证券的掌舵人,被称为“壳玩家”。
自1940罗桂香创业以来,在两代人的努力下,罗氏家族从一个在下南洋谋生的普通工薪家庭,逐渐成为香港颇具影响力的家族。1995年5月5日,罗桂香在香港逝世。
仅仅依靠香港市场终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罗氏家族旗下的三家公司都开始向内地拓展业务,而近年来,内地市场对这三家公司业绩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
1994年,维他奶在深圳设厂,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当时大陆市场流行的是酿造豆浆制品,因为它比牛奶便宜,食用方便,易于保存。
其中最著名的品牌是维维豆奶。巅峰时期,维维豆奶曾有70%的市场份额。
自深圳建厂以来,维他奶找准了内地市场的潜力,不断扩张,先后在上海、佛山、武汉布局生产基地。之后,维他奶豆奶产品赶上了中国豆奶行业的增长和消费升级,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从2011到2017,中国豆浆销售额从50.8亿元增长到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而且像维他奶这样的即饮型豆浆,已经成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进入内地市场的维他奶,赶上了一个好时机。2016年,其市场份额达到41%,将曾经的老大维维豆奶远远甩在身后。
维他奶的另一个主要产品是维他奶柠檬茶,长期位居香港即饮茶市场第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即饮茶市场规模接近120亿元。
维他柠檬茶虽然整体市场份额不高,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兴业证券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0.4%增长到2018年的1.2%。
在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中,市场份额的微小提升,都会带来销量的大幅提升。维他奶国际的业绩越来越依赖内地市场。
2016至2020年,公司内地业务收入从24亿港元增长至50亿港元,占公司业绩比重从49%上升至67%。
2018,钟庭筠出任维他奶国际大陆业务CEO。此前,他曾带领Pulse从一个地区性品牌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品牌。他出任维他奶大陆业务CEO后,业界对维他奶的全国布局充满期待。
不仅是维他奶,大陆业务对罗氏家族的大家乐也越来越重要。
从2018财年到2020财年,达美乐集团的大陆业务占比从13.6%上升到18%。过去三年,内地业务几乎是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2020财年,大陆业务同比增长65,438+00%,是公司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业务。
大家乐集团还在财报中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在大湾区的门店网络。
可以说,对于罗氏家族,尤其是维他奶国际来说,公司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内地业务的拓展。
虽然内地市场的拓展极大地提振了公司业绩,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维他奶在内地的业绩增速已经放缓,无论是豆浆还是茶饮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以豆浆为例。达利集团引进了豆豆,伊利“种了豆浆”。这些品牌也是即饮型豆奶产品,这些巨头企业在渠道方面比维他奶更有优势,肯定会对其领先地位造成冲击。
在内地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果维他奶不能采取正确的立场,处理好目前的风波,其在内地的前景将岌岌可危。
参考资料:
富国三代: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研究,郑宏泰、高昊。
(作者齐,编辑)